※ 引述《MIKEmike07 (加油!)》之铭言:
: 为何一堆人追着她啊?
: 一个不是慈济的一直出来放话
: 对慈济不爽的人就高潮了XD
: 但我想大多数都不知道释昭慧 != 慈济
: 媒体也很好笑就是了
: 我敢打赌铁定一开始很多记者也不知道
: 有挂?
可能她,觉得她代表慈济吧,或者有代表慈济发言的资格
发言时多了一个身分,可以抬高自己身价
就像发一篇废文,自称为废文公子一样
譬如:废文公子今天代表废文界,说明真废文中隐藏的价值观,十论文中废
快离题了
补上个随手翻到的资料,发现她也有论述行天宫
苹果日报2014年08月27日
作者:释昭慧(玄奘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兼社会科学院院长)
行天宫自26日起,不再设置香炉、供桌,信众改用双手合十参拜,无须准备供品与烧香,
自有宫方免费代办供品,执事人改烧好香。这套祭祀改革,有其“情非得已”的两大实务
考量:一、大量供品回收,造成了物资的极度浪费。二、大量燃烧劣质线香,造成了严重
空污,恐将影响职工与信众的健康。
由于行天宫是宗教场域,承载着庙宇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社会期许,于是它承受到“为环保
而牺牲信仰”,“为世俗而践踏神圣”的严重责难。
然而这两套价值系统,本不必然形成对立,此中还有不同信仰间的论述差异。以佛门为例
,“燃香”一事,恰恰就具足“环保”与“健康”的双重目的。原来在古印度热带地区,
众人群聚之处,难免弥漫浓烈的汗臭与体味,也容易招引蚊蚋,因此佛家常用各种香品来
洁净空气、驱除蚊蚋。其形式并不拘泥在“燃烧”一途,人们会依根香、茎香、花香、果
香的性质,而将它们制成燃香、末香、涂香或喷洒用的香水。无论是独处还是共修,燃烧
些许质地良好的沉香,能让人心神敛摄,灵思悠远;而许多末香与涂香,更是疗病治疾的
上味好药。
由于鬼道众生喜嗅燃香的气味,导致民间祭拜鬼神,不免用到大量线香。于是,烧香宛若
“有形界与无形界接轨”的重要媒介,为制香、贩香业者带来了庞大的商机。而香之为物
,还真建构了“冥阳两利”的双赢局面。
问题是,香料取得不易,价格不斐,线香的需求量一旦过大,岂能顾得了品质?这才形成
了民间庙宇的两难处境-为了取悦鬼神,不得不让人们忍受着呛鼻伤肺的健康风险。
然而,节日时分的庙埕广场,天公炉前善男信女仰天默祝的虔敬神情,与喧天锣鼓、袅袅
香烟相映成趣,这已成了民众心灵深处难以抹灭的文化记忆、亘古乡愁。因此他们在价值
取舍间,宁愿忍受劣香扑鼻,也不能承受“此情此景永不临在”的失落感。
在对外安抚与说服信众的过程中,行天宫采用了信仰论述-“心诚则灵”。问题是,要谈
“心诚则灵”,也得考虑芸芸众生“藉相修心”的需求。例如:单是面对供品回收的困扰
,就达成“不让民众祭拜供品”的决定,似乎还是为了满足执事人“省心、省事”的念头
,所谓“心诚则灵”云云,恐怕只是遁辞而已。
更且倘若“心诚则灵”,则行天宫恐将落入“半套”论述而自我颠覆。试问:依此逻辑,
供品既然能撤,那么泥塑木雕的关圣帝君,乃至平地拔起的行天宫殿堂,岂不是通通都可
撤下、拔除了呢?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然而面对芸芸众生的心理需求,佛门尚须建三宝殿,供
奉圣像;僧家临斋之际,还要讽诵“供养三宝”之偈赞。盖何时、何人尚须藉相修心?何
时、何人已可超越诸相?这要有契理、契机的中道智慧;而在庙宇殿堂之上,仪轨设计之
中,执事人必须优先考量“藉相修心”者的需求。因为真正“超越诸相”的人,不拘“有
相”,也不拘“无相”,绝对不会视诸相如寇仇;反之,“藉相修心”者则暂时无法“离
相起修”。执事人基于广慈博爱的宗教理念,对“藉相修心”的人,当然要多些体贴与照
顾。
更何况行天宫执事人面对的,不是“超越诸相”的佛陀,而是奋不顾身以尽忠职守的关帝
爷,其尺寸之拿捏,宜乎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