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把自己变成新闻事件”。
这是任何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这篇文到底是在供三小?
记者自己用新闻澄清自己没抄新闻是什么概念?媒体公器是这样用的?
一些真的不错的爆挂,去抄、去追都无访,之前杨伊湄不就追过督割案?
但是连笨板、就可,那种类型的文章也抄,这样的新闻概念是什么?
有种林千文爆的挂去抄、去追啊,新闻价值就在那里,记者看不到吗?
乡民爆挂起个头,记者去追、去报,共生共荣,合情合理。
但是一篇文章来自PTT.FB,然后什么深入追踪都没有,还附上网友留言,出稿,
请问这样的新闻,它的价值在哪里?
当人人都是记者的时候,你们这些领薪水的记者就要懂得用更严谨的态度报导、选择新闻
试着去报出一些更有新闻价值、能够影响社会的东西,而不是利用媒体公器发表自清文,
去合理化这种降低新闻素质的作法,甚至是发废文讨嘘。
我再请问记者们,把自己的地位拉低到跟普通网友一样,你们对得起这个职业吗?
你们的社会地位已经很低了,别再秀下限了,好吗?
再讲些现实一点的东西。
学习到的新闻理论是一回事,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来自总编辑、点阅数和收视率的压力,才是导致台湾新闻变得一塌糊涂的罪魁祸首。
什么一天要写多少新闻出来,规定要交多少新闻稿,这根本是他妈的白痴规定。
有价值的新闻一天就是有限,硬要“生”新闻,制造新闻出来,有任何的意义吗?
我看不起这篇三立的文章,极度看不起。
M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