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想法
一堂课有高被当率是个现象
成因不一定只有一个
个人觉得教师跟学校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科学性的研究
这边举个例子
今天补习班开英文班授课
但是学生参加第三方举办的英文检定(托福 多益 雅思...etc.)却没有获取好成绩
这时候会直接认定特定的原因在哪里?
我想应该不会吧
补习班应该会想去研究是不是课程特定环节有问题?
教学品质是否有问题?或者是问题在学生身上?
但是今天这种情况发生在大学课程上
聚焦的点却是在"怎么当这么多人?"、"老师也为了学生好"之类的
这不是很奇怪吗?
当同一堂课接连好几期都维持着高当率的时候
教学品质应该是要接受质疑的
如果少数人被当 你说是个人不努力是有可能的
当'连续''多数人'都不能通过的时候
说明了不是讲师在教学上有明显障碍(能力不足?)
就是课程本身的设计上有问题
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了过度的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佳?
是的话应该要加开新课给学生足够时间吸收必须内容
而不是要他们大二、大三 甚至大六再来拿一样的课
或者是讲师的评分标准有问题?
是的话应该要讲师调整考试、报告内容
当然也有可能是学生的问题 但是讲师该做的是去研究原因而非一味当人
你今天可以拿出席纪录跟学习成绩相关度来分析教学效果是否可接受
可以用自订的专用学生意见调查或跟学生面谈来调查问题在哪里
大量当人只是在同时浪费学生跟学校的资源
因为越是多当人 隔一期的班学生就越多 每个学生分配到的资源、时间就越少
用一般企业的角度来想 应该要做的事情应该是用各种方式进行品质管理
减少无谓的成本并且增加良率
怎么会是把问题聚焦在'现象'跟借口上?
课程内容过多 就该开新的课
内容设计不当 就该要重新设计调整现行教学时程表
教师教学品质不良 当然应该要求教师改进、调整
当然如果是学生问题(跷课 不交报告 不准备考试) 那就该检讨学生
台湾如果要进步 必须要把教育用更科学的方式去研究
就像柯P现在在市政府做的事情
有问题的地方去研究、改进 让品质(市民利益)提升
不然光是互推责任 或是视而不见 最后只会造成更多无谓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