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贵松松”这三个字是在批踢踢上,
因为自己母语是台语所以并不觉得有何奇怪的地方。
大学时期的台北人同学 (没错,就是平时不太会讲台语的台北人)
某次聊天的时候,就听到他唸成“ㄍㄨ一ˋ ㄙㄤ ㄙㄤ”
因为有在板上看过这三个字,所以知道他在讲什么,
于是在当下就马上纠正他。
刚刚在看TVBS新闻的时候,讲的是春节旅游消费的分析,
最后记者给个结语中又讲到“ㄍㄨ一ˋ ㄙㄤ ㄙㄤ”
偶一为之的误用就算了,连新闻媒体都唸成了积非成是的说法,
实在让我非常不解。
还是其实我从小学到的说法就是错的?
我家在彰化大村,我一直以来都是念“ㄍㄨ一ˋ ㄙㄨㄥ ㄙㄨㄥ”
有没有贵松松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