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vepork (我爱猪肉不爱牛肉)》之铭言:
: 1. 民国成立名义上一统中国的第一人
: 2. 领导八年抗战成功暨太平洋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
: 3. 日本向蒋介石递交投降书
: 4. 让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五常
: 光是这四点 是不是就让蒋介石成为中国近代四百年最战功彪炳的头号武将?
: 如果有人不同意 能否告诉我你觉得谁能够取代甚至取代蒋介石的历史定位和成就
: 谢谢!!!!
正解就是蒋公很会打战,但时运不佳,和最终运气擦身而过@@
有别于官方照片中高高在上的英姿,蒋介石面容哀恸。
1937年,在革命元老朱培德上将的葬礼上,
蒋介石对这位于北伐、剿共期间尽心尽力的老将感伤不已。
蒋 公 也 知 哭 哭
![]()
蒋介石在30年代,一共对中共发动五次围剿,
1934年10月,
红军于江西瑞金被迫弃守,展开震动中外的“长征”,
毛泽东率领八万八千人突围,
在两万五千里的大考验下,
完成艰巨的任务,虽只剩六千人生还,却在陜北立稳了脚跟。
二万五千里长征
![]()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
这年他六十二岁。
自1945年抗战胜利后,
短短四年间,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节节逼退。
原本蒋介石思忖既能度过险恶的八年抗战,
对打击中共自然更是信心满满。
然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激起经济的动荡,
人民对中央失去信心,这成为国民党顿失政权的最大原因。
抗战期间,
蒋介石尚从容自若,而在国共内战后期,蒋介石屡屡情绪失控,大声咆哮。
蒋介石在寒风中校阅部队。
蒋介石在战事连串失利间,
1949年金门的“古宁头大捷”,
却使国民党得到舒缓的机会。
1950年突然引发的朝鲜战争,成为两岸分立的历史转折点。
之后两岸各自发展,历半世纪余。
蒋在台初期亟思反攻大陆,
只可惜主客观形势时不我
反攻大陆,沦为口号。
50年代国共双方仍在台湾海峡激战,
1958年“八二三炮战”在金门上演,台湾立于不败,再次度过危机。
1960年美国总统艾森豪来台访问,
蒋介石一身笔挺军服,前往松山机场迎接。
艾森豪访台象征著中美友谊坚固不渝。
艾森豪是欧战的英雄人物,
蒋介石则结合中国各党各派进行八年抗日战争,
两人都是二战代表人物之一。
在美苏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在远东防堵共产势力的一座堡垒,
美国政府将物资和军队输往台湾,使蒋介石无后顾之忧。
1960年台湾同时发生“雷震事件”,
雷震组党失败,推迟台湾民主化的进程。
此一时期美国政府因为与蒋介石友好,并未对蒋箝制台湾民主而表示不满。
蒋介石拄着手杖,坐在竹椅上,
留下这祯台湾人熟知的照片。
照片中的蒋介石,是个慈眉善目、朴实无华的老人。
蒋介石一身极具争议,
但是他的简朴作风、平实平淡的生活习惯、
不讲究奢侈派头,是比较为人民所公认的。
这种风格虽然不见得影响妻子宋美龄,
但是与蒋经国极为相似;蒋经国的简朴随兴更胜于蒋介石。
蒋介石的健康状况,直到1972年8月的一场意外的车祸,才急速下降。
蒋介石的座车被一名少将的座车撞上,
使蒋必须接受长期治疗,不堪其苦。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享年八十八岁。
当时台湾人民普遍表达哀恸之情,元首“驾崩”,
下跪就成为自然之举。
无论这是不是“造神”运动下的荒谬行径,
但是当时许多官员和老百姓向蒋介石行跪拜之礼,
确实是出自真情,
如同中国风俗中子女对已故父母行跪拜之礼一般。
直到1988年蒋经国逝世,
尽管跪拜者较为减少,但人民恸失伟大领袖之情仍溢于言表。
以前台湾人书写“蒋公”二字,必须在“蒋”字之前空一格,
以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