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ANGCHIEN ()》之铭言:
: 事件已造成自我克制。文章说,攻击后,若出现“他人的宗教应受尊重而非挑衅”的论调
: ,那么他们就赢得某种胜利。同时,攻击若撩起反穆斯林观感,则目的之一也顺利达成,
: 因为它制造出盖达想要的那种两极分化。
那他们已经获得胜利了,现在事情逐渐落幕后,
网络上已经开始有人发言指责这是西方文化霸权长期歧视伊斯兰教文化的结果,
大家应该要尊重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即使那与当地的法律和现代自由的观念相违背,
比如说底下这篇文章及其底下许多支持的留言就是,
其实会说出这些论调的人,本质上支持宗教自由是假,反西方是真。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12047/
我该尊重你的“自由”,那你该不该尊重我的“文化”?
精选转载 2015/01/08 发表于 ‧ 国际
文:郭茝渊
圣诞假期刚过,人们正逐渐从快乐的假期模式调整成上班、上课的状态。街上仍洋溢的新年
的快乐,新年后第一次见面的人们互相热情的问候、彼此祝福一声“新年快乐!”(bonne
année)。巴黎的冬季折扣也正式于一月七日起跑,此时正是各店家、消费者摩拳擦掌引领
期待的一天。
然而就在今天,在回家路上搭乘地铁时,听到广播表示列车在警察当局要求下将不停靠
Richard Lenoir该站,正感到有些奇怪,虽然巴黎地铁常因工不停,但被警察当局要求封站
,还是我第一次碰到。
不断反复、重申的结果是坐在我对面的母女用手机开始查起原因,我身旁一位大妈则开始嘀
咕“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对面的乘客于是抬起头来告诉她,附近发生了恐怖攻击,据报
目前有十个人死亡,警察正在追缉凶手中,所以封站。
站在我旁边的大妈先是大大抽了口气,发出惊恐的声音,接着直说不敢相信,怎么会发生这
种事情…地铁上的人表情变得有些沈重,气氛随之凝结。
回到家打开电脑就赶快来查新闻,几个在线上的朋友也赶紧传讯息关心,随后在系上的
facebook社团内即看到有同学已经放弃期末考周的复习,询问晚上是否有人要一同参加在r
épublique共和广场对Charlie Hebdo此事件的集会。
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即让全法国震惊,很快地,在Facebook上就组织了一个社团名叫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传达法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集会资讯,对报社伤亡者致敬。法国媒体
则自中午始即不断地更新、追踪这则新闻,总统并于第一时间出来喊话,内政部长及巴黎市
长也快速的到现场关切。媒体不断地在以屠杀(massacre)报导此事,新闻画面上枪声、现
场混乱的画面持续了近一日,晚上各家电视台并开始针对此事件做深入的专题报导。
这次事件对法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度暴力、野蛮、不文明的行为,此举伤害了他们所珍视的言
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并且直接抵触了他们的法兰西共和国精神“自由、平等、博爱”,让他
们除感错愕外,也倍加不可接受。
事实上,法国有越来越多的移民:除从阿拉伯国家而来,也有许多非洲移民等等,穆斯林占
其不少比例。因此,回教移民在法国成为了个棘手且难解的问题。
记得初到法国,正着迷于法国肥皂剧,剧中有位阿拉伯裔的转学生,看到了她所碰到由其身
份所带来的歧视言论,于是与身边的法国友人讨论。他即告诉我,这样的问题在法国越趋严
重,基于法国政教分离(laïcité)的精神,任何宗教都要退出政治与校园,不得对世俗
进行干预。宗教因此开始与世俗政治脱钩,因此,当越来越多的穆斯林来到法国,是否可以
戴面纱上课这件事就成了一个问题,让法国社会争论过一段时间。
对于法国人而言,“自由、平等、博爱”不只是口头上说说的口号,它们被放在各个重要的
政府机关门楣、学校门口,时时提醒着法国人不要忘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的教训,不要忘
记过去的法国人流尽了多少血泪,才创就了现今法国的民主与自由。这个口号成为法国人的
精神,因其得来不易,所有在法国的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重视,自由的权利,彼此友爱与帮
助。政教分离的精神也是如此,不该被违反。在政教分离的倡导下,宗教回归宗教,政治回
归政治。
我于是提出质疑,然而,基于你们所提倡的“自由”,你们不应基于尊重多元文化而尊重穆
斯林女学生戴面纱上课的权利吗?这才是多元文化的尊重不是吗?
法国友人这样回答我:不,让他们戴面纱才是违背了我们的自由精神。真正的自由,应该是
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的,外在于女性的束缚不应存在,她们应该要能够自主选择他们佩戴的
服饰,而不是受宗教所限;此外,此举无异于让宗教进入校园,也不符合“政教分离”的精
神。
这又令我想到前阵子,一位法国右派女性议员曾在脸书上刊载一则宣言,那天下午她经过巴
黎北站(gare du nord),一如既往旅客纷杂,此时她看到一位女性拉着行李,全身着密不
透风的黑纱,仅露出一双眼睛。她立刻上前去跟该女性表示她的穿着有违反法国的法律疑虑
,在公共场合,她应该要至少露出完整的脸,尤其在此当口,身处恐怖组织名单上位的巴黎
,这样明显有安全的疑虑,该女性不但不理,反而脚步不停的离去。
该位女性议员认为这是个严重的议题:我怎么知道她这身黑纱下,藏着什么呢?其次,所有
的女性都应该反对穆斯林女性着面纱,因此宗教文化已明显压抑的女性的人身自主权,只要
身为女性,理应关心女性受到的压迫并反对之。最后,这不是个案,此类问题值得全法国人
重视与注意。
是的,该议员反应了部分典型法国人的想法:你在我法兰西共和国,怎么可以不遵守我的文
化精神呢?也反映西方主流世界如何看待穆斯林文化。此事的恐怖攻击,在法国人愤怒、伤
心、激动的情绪背后,我想有些问题,也很值得我们去省思。
当面对越来越多的伊斯兰移民,法国,或甚至是整个欧洲,应该要怎么去面对/处理这些宗
教/文化都与西方主流国家不同的移民?今日的事件,只是将穆斯林与西方国家冲突的问题
具体化推向了浪尖,西方国家对自由民主的推崇就代表着一个主流文化的霸权,带着这个霸
权,西方主流媒体一面倒的踏伐此次血腥、凶残的行为,宣称着这是场“屠杀”(massacre
)。
然而,换个角度想想呢?对于一些穆斯林而言,这真的是场“屠杀”吗?谁定义“屠杀”?
这次的媒体报导中,我们看不到穆斯林的想法,他们的声音在主流媒体上消失了,没有人关
心他们作何感想,也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情背后的冲突应该何解,此外,在主流文化(文化霸
权)严重的压迫下,他们又有什么能力、说些什么呢?虽说穆斯林在法国的比例越来越高,
但终归少数。
什么叫做尊重?是尊重所有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呢?还是你来到我家,就要“客随主便”?在
全球化的当下,所谓的尊重多元价值,其实才是最难落实的。
对于某些伊斯兰教信徒而言,今天法国只是死了十几个人;但是在一些国家,许许多多的儿
童也因为这样的价值观、宗教问题被西方国家以军事的力量杀害。我所就读的学校,就有学
生组织连署反对这种法国“帝国主义式”的入侵、干预他国。
伤害不分阶层也不分数目,当然我并不支持今天巴黎Charlie hebdo这样的屠杀手法,但这
样的对立只会更加的严峻,冲突不会只有这一次,并告诉我们水满则溢,这将是法国政府绝
对要严正重视的问题。
最后,看到一个粉丝专页上(One Day in Paris)提到了该报社主编曾经说过的话,感到非
凡的敬意:
(C’est peut-être un peu pompeux ce que je vais dire, mais je préfère
mourir debout que vivre à genoux. )
-Charb (2012,法国Le Monde世界报专访)
愿所有伤亡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