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iokchi (连筱葳)
2015-01-03 23:20:22http://ppt.cc/a~k8
冯光远
【给我报报2014年金马奋奖】
经过三天的分次披露,今天大家终于可以在《风传媒》看到“2014金马奋奖”的完整提名
、得奖名单,一次看个饱。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
先透露一下“终身成就奖”的两位得主,一是河马,一是马,我这样讲,如果你还猜不出
来,那千万不要开车,因为你的酒测值一定很高,绝对会肇事。
《风传媒》为“终身成就奖”的两位得主做的这张合成图,是不是很好笑?谢谢他们的用
心。
【周末阅读:学习一些新的称赞的方式】
在一场精彩的舞台剧之后,或者,随着主讲者动人的演说,观众纷纷鼓掌,表达他们对方
才演出内容的欣赏;多少年来,不管你在哪个场所观赏表演,鼓掌,永远是最通用的赞许
形式。
也不知道打从什么时候开始,鼓掌被人们用来当作“表达满意”最重要的动作,我们几乎
见不到有人使用除了拍手以外的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在上一刻被感动到,被娱乐到,或
者被说服到。其实,我曾经在动物影集里看过猩猩(还是猿猴)拍手的镜头,也就是说,
灵长类是不是因为多了一双手,于是大家很早就约定了,如果你喜欢一件事情,拍手就是
了。
可是为什么不是蹬脚?根据各方说法,蹬脚对身体健康有益,因为脚被认为是人类的另一
颗心脏,有着许多与脏腑或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且分布大量神经末稍;因此,经常蹬脚
不仅有助于血液循环,对提高记忆、改善头晕、调节神经活动等也有裨益,所以,用蹬脚
取代鼓掌拍手不是更好?
然而,蹬脚之所以还是停留在“表达生气”的阶段,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拍手,大
家都看得到,而且声音响亮,接受致意的人,看到台下一片手海,心里一定很激动,因为
多少个日子的准备,多少根白发的付出,都值得了。
可是蹬脚,你蹬得再大力,台上表现优异的艺术家或讲者,也看不到是哪些人欣赏他们的
演出;此时,也许反而担心,因为表现得太好,观众大蹬特蹬,万一年久失修的表演馆因
不堪震动而垮了的话,那不是冤枉了多少个日子的准备以及多少根白发的付出?
所以,还是拍手吧。
有时我想,要是古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舍声音而就表情,也许,我们今天会有更多表达满
意的方式。
比方说,如果古人是以挤眉弄眼,或者吐舌头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某一件事情的激赏,千
百年传承下来,今天在一场演说或者音乐演奏会里,又会出现哪些精彩的画面呢?
以演说为例:
听众们听完经济学家对台湾未来经济的分析,觉得太棒了,于是在讲者鞠躬之后,全场听
众起立,对着经济学家挤眉弄眼,讲者感动之余,也浅浅地对着台下听众眨眼努嘴,此时
,只见整个演讲厅,大家用尽吃奶的力气,个个嘴歪眼斜地向讲者致敬,有人吊白眼、有
人挑眉毛、更有人感动到脸部抽搐,反正,整个大厅数千张脸,越是群魔乱舞模样,讲者
越是觉得受到尊重。
或者,如果古人当初是以甩头做为称赞别人的表达方式,今天,场面就更热闹了。以摇滚
音乐会为例,一曲结束,台下听众摇头晃脑,因为太high了,所以一堆头大甩特甩(其实
,在音乐演奏中,已经有人一直甩头,不过那是身体不自主地随着旋律摆动罢了),有些
人甩头动作太大,以致撞到旁边的头,可是大家都不以为意,因为音乐是共同的语言。
如果以甩头代表欣赏,此时如果你扭到脖子,就不适合去听音乐会了,因为一场音乐会结
束,前后左右的听众纷纷甩头向演奏者致意,你却因为脖子僵硬无法甩头,那不是太尴尬
了吗?不过换个角度想,落枕之后去听古典音乐会,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不会在不该
甩头的时候甩头(以拍手为例,我们常常在古典音乐会里,于乐章之间听到不应该听到的
掌声),脖子僵直,连应该甩头的时候都没有办法甩,自然不会在不该甩的时候突兀地甩
了。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讲得有道理,非常棒,这次,也许可以试着不要“击节赞赏”;
这次,趁四下无人,你对着电脑龇牙咧嘴,或者,把个脑袋好好甩他个三十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