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aoa0123 (ball ^ω^ ice)
2015-01-03 22:23:08推 screwer5566: 之前有看过一篇说作者自己去写题目还写错 才真正GY 01/03 21:40
应该是侯文咏的《不乖》,手边刚好有这本书:
我有篇文章被收录进国文教科书里去了。
那年我的孩子正好是第一届读到这篇文章的九年级学生。
他们班上的同学就对他说:“你回去问你爸爸,这课到底要考什么?”
于是我儿子跑回来问我。我不听还好,一听了差点没昏倒。
我生平最痛恨考试了,没想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别人考试的题目。
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自大学联考(现在叫指考)之后,
第一件事就是把论语、孟子这些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拿去烧掉。
(望着熊熊一阵火,心里还一阵快意畅然……)
我抓了抓头,尴尬地说:“我真的不知道学校老师会考什么耶……”
“可是,”儿子着急地说:“你是作者啊。”
问题是我当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人拿来当考试题目的啊。”
结果我当然想不出什么题目来。
后来学校真的以那个课文为范围考了一次试。
儿子考完试后,我突发奇想,请他把考卷拿回来让我也考一考。
本来不考还好,一考之下我发现我不会写的题目还真多。
我写完了试卷,儿子对照答案,竟只得到87分。
儿子用着沉痛的表情告诉我:
“爸,你这个成绩拿到我们班上大概只能排第十三、四名。”
我听到是有点愣住了。考十三、四名当然成绩虽不是很糟,
但这起码表示:我们的制度更认同那十二个比我分数更高的同学。
那十二个考得比我好的同学当然很值得骄傲。但我担心的不是他们。
而是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最后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这实在很可怕。如果所有的人都很“乖”,
大家也全循规蹈矩地变成了拿高分的考试高手,
将来谁来当作者写文章给人读呢?
本来,学习国文的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到用中文表达的能力。
然而,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思考全被文法、辞性这些技术性的问题占据了,
以至于考试能力固然很强,但却加深了他们对中文的疏离。
这样的疏离,不但剥夺了学生从阅读得到感动、思索人生的机会,
甚至剥夺了他们书写表达的乐趣,搞得他们连写出通顺流畅的文章都大有问题。
这么一来,就算国文考得了高分,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