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英语:Silent Majority)
指的是一个群体或国家中不表达自己意见的大
多数人。此术语因美国总统理察·尼克森1969年11月3日的演讲而被世人周知,他的
原话是“所以今夜——我向你们,我美国同胞中沉默的大多数——请求支持”。
但尼克森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此术语的人。
起源
1831年5月,“沉默的大多数”由当时纽约州代表邱吉尔·C·康布勒朗首次说出[3]。康
布勒朗当时是在抱怨一部联邦法案未经众议院仔细审查就被否决。他用“沉默的大多数”
来代指跟风投票的议员们:
大多数总是在践踏少数的权利,当人们被否认可以有抱怨的理由时、当被人们视为一
种安慰的方法被沉默的大多数在二读中拒绝时、当这些事情变成我们立法的规则时,国会
将再不能公正地代表一个共和国的人民。[3]
1883年一位笔名为“A German”(一个德国人)的匿名作家在英国季刊《当代评论》上为
莱昂·甘必大写了一篇悼词。在提到1870年代的法国保守派时也用到了这个词。
后世的使用
2012年香港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争议中,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在电视节目《时事纵横》中表示
,觉得香港沉默的大多数都是支持推行科目的,惹来社会各界批评违反逻辑。
2014年台湾太阳花学运时,驻美代表金溥聪用“沉默大多数”来指在抗议活动中未表态的
大众,并称少数人高音量有时不代表沉默大多数人的声音。
学运结束后群众包围中正一分局,部分民众声援台北市中正一分局长方仰宁。
基隆市议会议长黄景泰声称,此因激发社会沉默多数的不满所致。
“沉默的多数”也作为挺一分局或反反服贸者的自称。
到现在在台湾某些人喜欢以沉默的多数自居,
好像立场跟别人不一样,低调不想表达,
就称自己是沉默的多数,
表现像大多数人们的声音在我们这里,
有没有自称自己是"沉默的多数"有种酷酷的感觉?
有挂吗?
可是柏拉图所说
“良善的人若对政治冷漠 就要被比自己差的人管治,作为惩罚”
沉默不就是放弃自己的权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