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pplp741 (土著)》之铭言:
: 如题
: 动物标本该这么做呢?
: 是要醃起来? 腐马林? 风干?
: 抑或是要看物种决定?
: 有没有动物标本该怎么制作的八卦?
小鲁是100梯曾在某台北机关当替代役,因缘际会曾参与到作标本的过程,
还有无数日当搬运工跟水电工的辛酸日子。
台湾的动物标本制作相较于国外算是比较缺乏人才培育制度,
在国外的自然史博物馆都会招聘训练标本的制作人员。
但在台湾,博物馆、中研院跟动物园的标本制作往往是交给"志工"跟助理来执行。
是的,你没看错......其中包含志工
碍于经费跟法令规章,台湾的公家机关很难开出一个专门做标本的职缺,顶多是让研究员
或学者来协助,但研究员跟学者还要身兼研究与行政庶务,
所以标本制作的主力就变成志工了…
(这里的学者,其实也只指成大一位专做鱼类标本的王教授)
志工有时还要去大专院校做标本教学。
所以形成一个现象,就是大学里头拿标本来研究的人,许多都不会做标本。
服役时,我是被一位叫恭哥的研究员带着一起做标本
(对不起,这里我帮恭哥匿名一下 免得造成他的麻烦)
恭哥本身也是个传奇人物,如果台湾有个标本名人录,他绝对排得上还在世的前三名,
他太太因为做标本的过程中 我也偶然认识,恭哥的事最后讲。
其实一般替代役是不太愿意进库房,里面有温溼度控制恒温,
加上电话网络通讯几乎断绝,所以有种与外隔绝的感觉
待久了对精神还有身理健康都不太好,幸好我退役了。
顺便讲个小八卦 故宫跟史博馆的温湿调控系统的画面是尊观音佛像图
为何?
厂商是跟我说 馆方觉得这样才有保佑藏品的功能...
嗯... 真是阿弥陀佛~
弟子学了一课
每周只要有去做或搬运标本,当天我几乎都是吃素,
因为鼻孔和身上都会有散不掉的味道…
记得有次是帮几千条鱼类标本从罐子里拿出来换标签,我大概整整半个月不想吃鱼
不夸张,那种幻觉性的味道会从你的脑中快速苏醒,
甚至看到池塘里的鱼或天空飞的鸟,都有些不舒服。
有些动物腐坏的味道会令人抓狂,酒精要很常换,常常被血液染红
或者帮一只部分腐坏的乌龟开罐换酒精,那味道直接让没戴口罩的工读生吐了出来。
多数时间我是在作鸟类标本,因为比较多要处理。鸟标本先帮他用光标尺丈量纪录后,就
可以用刀子开始解剖处理,过程我就不详述了,想到那段回忆就有点恶心= =a
为了怕伤害到动物毛发,所以标本制作过程常常是不能戴手套,
所以一开始都要克服一下心理障碍再动刀。
一般处理一只鸟大概要花一天的时间,新手可能要花上两天
大只一点的鸟,如大冠鹫,老手也要花上三天。
一般会先让新手做斑鸠,因为斑鸠比较常见不怕你做坏
但斑鸠难度不低,因为他羽毛密度高,解剖时容易把皮毛脱离太多
最好要有人在旁先指导。
海洋生物类跟昆虫跟昆虫就比较简单一下,化学药剂清理处理过后晾干即可
鱼记得要把鱼鳞刮掉才能入罐就是。
贝类除了剃肉外,附着在上面的珊瑚虫跟海藻要用漂白剂浸泡松软后再弄掉。
讲到贝类,龙宫翁戎螺(龙宫贝)是除了恐龙化石外,是我经手过最珍贵的化石标本。
1968年,有渔民在东沙群岛附近捞到龙宫贝,因为是稀有活化石,后来被日本人用一万
美金买走。隔年又在东北海岸捞到三枚活的龙宫贝,那时候放在228公园里的博物馆给民
众参观,一个月内涌进50多万人参观,只可惜养了一个月就挂掉做成标本。一颗完整的龙
宫贝在当时可以卖十万台币,足够在台北买栋房子。
现在有便宜一点了,但你捞到一颗龙宫贝还是买辆 Corolla Altis
动物多数都用甲醛,但植物标本常需要调配化学药剂,这方面我就比较没机会接触到
经验比较深刻的那次,是我在搬运纪录要报废的化学药剂时,有些因为放太久而外漏一些
我的手套直接被腐蚀出一个洞...
有些标本化学罐 挥发掉真的会毒死人,可是已经挥发掉半罐了囧
除了一些比较急迫性需要做成标本的动物外,都会先放入冷藏库,排队等候制作。但做的
人那么少,死的动物又那么多,所以往往都要等候3~6个月的时间的冷冻期。标本制作又
以鸟类最为复杂,因为鸟的身体结构复杂,又容易掉毛,处理程序上要较为久。哺乳动物
虽然大只,大只要花时间把他的肉跟毛骨分离就好,相对制作过程单纯,多花点时间就是
了。
鸟又可以分棒状跟展示状,棒状主要是要研究用(如下图),身体会用木棒或竹签贯穿固定
http://www.yamashina.or.jp/hp/yomimono/shozomeihin/meihin08.html
展示状就是大家一般在博物馆看的那样,较接近鸟类的自然生活原貌。
关于标本的来源 除了人员自己出去采集跟被民众或鸟会送来的以外
海关进口偷渡时被扣查下来 也会送到各单位
有次海关扣查了一批中国偷渡的娃娃鱼(据说能壮阳)送来 那整个就是壮观可言
我们是将娃娃鱼一些内脏清出,然后将一根玻璃管塞进牠嘴巴 再注入酒精。
每个单位会要求的动物来源形式也不一
像动物园的标本多是圈养动物 、自然史博物馆则多是野外动物居多。
恭哥跟他助理会坐船出海采集虾类样本,很可惜没机会当小跟班去。
恭哥是我服役过程中最钦佩的几个人之一,
是我唯一在学术以外的公家机关看过为了工作和兴趣而那么努力的研究员,
为人很亲切,完全没长辈的架子,对我们役男也很照顾。
有次他看我在吃中药,还走过来帮我分析药方,我才知道恭哥家以前是开中药行。
恭哥年纪比我爸(44年次)还大,其实老早就可以退休了,
但为了继续更多没做完的任务 还留在博物馆内工作。
(库房搬迁、标本数位化、策展等等)
恭哥太太跟我说过 其实就算退休,他们夫妻俩还是会继续当动物志工
恭哥对动物有多热情?
他是海洋生物学博士,一放长假就是自费到国外自然史博物馆去参访研究,
毕竟台湾典藏的动物还是不像欧美国家那么多元。台湾标本典藏环境比较能与国际接轨的
,
大概只有台中科博馆。
我只要有经过恭哥研究室旁,总是看到他在查阅动物资料。
而且以两栖爬虫类居多,恭哥觉得蛇是最可爱的动物…
常常在在路上,恭哥听到鸟声就能辨识出那是什么鸟(觉得有点神)
但其实有在常赏鸟的人都能办到就是
恭哥太太曾经跟我说过,恭哥回到家还是继续研究,假日就是出去采集动物来做标本。
是到这几年,才多花点时间陪家人。
林旺的标本就是恭哥做的,马兰的遗体我忘记什么因素,只能作成骨骼标本了。
已灭绝台湾云豹标本也是由他负责保养
忘了说,恭哥因为小时候发生过意外还是生病,所以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走路
走路会一跛一跛 上下楼梯都很吃力
所以它还能坚持上山下海采集动植物回来研究,就更难能可贵。
关于恭哥的故事一时之间也讲不完,就讲一个好了。
有次我在库房搬标本,看到里面有一只熊猫整个傻眼,立即问这只熊猫是真是假?
恭哥的回答也很妙: 那是真皮熊猫~
顺便纠正我是猫熊,不是熊猫。
后来恭哥才跟我解释,民国70几年时 有位民众捐了一张猫熊皮给博物馆,
但那张皮已经被坐到残破不堪,无法制作成标本。
当时恭哥有位好朋友,是文化大学的夏元瑜教授,
他一时兴起,就问聪哥:想不想来做只熊猫标本阿?
夏元瑜是北京师大生物系毕业的专家,因为在北京当过动物园园长,
是台湾唯一一位做过猫熊标本的人,后来随着国民党撤退来台,
可称得上是台湾标本之父,但已经过世多年了。
当时还没有网络资讯发达的时代,国民党也没顺手带只猫熊来台
所以恭哥就跟夏元瑜到处去图书馆翻找资料,
丈量尺寸跟比例,然后用黑白羊皮混杂熊猫残毛,模仿猫熊照片来剪裁后,
做出了台湾第一只熊猫标本出来。
但因为这只猫熊毕竟不是真的猫熊,所以就也不会展示出来,所以我们只好等团团圆圆
pass away了 XD
其实最精采的是恭哥追他太太过五关的故事,算是有点传奇色彩,
是发生在屏东深山的事,有机会PO在飘板会比较合适。
我曾经问过恭哥,我们做了那么多标本,能展出的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一,
这样还要继续吗? 感觉有点做辛酸ˊˋ
恭哥说有次他到大英自然史博物馆去,那边有英国一百多年来的麻雀标本,
后来研究者全部拿出来保养时,发现一百年前的麻雀跟现在的麻雀在形体上怎有点不同?
后来深追探讨发现,原来是工业革命的空气导致麻雀的形体改变
所以标本的制作不仅仅是为了给民众看,还有研究启发性功能。后来想一想,确实是如此
,因为我自己做标本解剖的过程,很容易发现相同动物的不同死因,这些动物的死因常常
可以当作人类的借镜。
举个故事好了:
过去欧洲的矿工到地下采矿时,都会带只金丝雀下去
一旦地下空气有任何变化,金丝雀就会反应很大甚至死亡
因为金丝雀是种对空气很敏感的鸟类 在还没有空气侦测仪器前,
矿工在地下就是用金丝雀来保命。
对这方面更有兴趣的人可以看这本新书: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4417
突然觉得恭哥的事讲太多了,没讲到什么知识点
关于大家都很关心的阿河,
新闻报导说未来可能要做成标本
如果天马牧场想把牠做成标本
全台湾有能力做的只有四个人,其中三个在公家机关(一个在半公家单位)
因为河马的皮很厚,要把牠的皮削至0.5公分左右,再做支架撑起来
整体花费大概要300~400万
给个概念好了,林旺的标本花了约七百万
个人觉得天马不太可能愿意花这笔钱。
补充几点:
1.现在做标本早就不用福马林了,都是泡酒精。(除了做序列脱水之外)
2.因为要做纪录建档,鸟的雌雄辨别往往要解剖后才能判定。
3.现在典藏标本的库房都是用温溼度控制,也比较少用防虫剂
对大部份昆虫而言,温度25℃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会快速繁殖生长
4.正名"猫熊",是像猫的熊,而非熊猫。
5.没有台湾标本名人录这种东西啦,如果有的话,有几位外国人也应该放进去,包括早田
文藏、Robert Swinhoe、森丑之助等人。
6.标本的标签都不能随意丢掉,很多是日治时代的纪录,那都是珍贵的自然史料
7.关于夏元瑜,他有几本九歌出版的文学小品,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