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篇关于维基解密的新闻,很有意思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B%B4%E5%9F%BA%E8%A7%A3%E5%AF%86%E6%B3%84%E9%9C
朱立伦表示[编辑]
维基解密被释出的美国公文显示,朱立伦曾告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处长杨苏棣(Stephen
Young)许多国民党内部的消息。
马英九希望连战、王金平、宋楚瑜、吴伯雄等蓝营大老(old guard)能退场(ease out)
,虽然大老们步步进逼,但马英九有信心认为自己会成功,连战已失去台北与北京传话者角
色,而国民党内马英九也决定在吴伯雄党主席任期终止后取而代之。[23]
马英九对于中国并不天真,他不是连战;当亲民党不再是有实力的政党时,宋楚瑜当然会寻
找影响国民党两岸及其他政策的机会;但是马英九非常不喜欢宋楚瑜,而且不会听连战的话
。[24]
国民党高层运作手段就是政治交易里的“拿与给”;也可以看成马英九在玩弄权力平衡游戏
。王金平与连战不满意马英九未任命更多属于他们的人马。事实上,马已接受两位王金平推
荐的人,也“已经安置了十七位连的人马”,包括台湾菸酒公司董事长。朱立伦向美方陈述
自己的重要性,强调自己与连战维持良好的关系,连战也希望朱可以把想法传递给马。[25]
朱立伦表示两党政治是未来趋势,与亲民党联盟并不是那么重要;朱甚至说宋楚瑜政治生命
已尽(in his politcal grave)。[26] 朱立伦说,王金平总是希望有一天能成为总统,大
选前半年还为此去算命,算命师说,当时的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会因特别费官司弃选,
王金平会因此获党提名,王金平还询问朱是否有意愿担任副总统或行政院长;朱则建议王金
平,除非选情真的出现问题,否则应继续支持马。[27]
朱立伦对杨苏棣分析,胡志强争取当总统府秘书长是基于健康考量,因为获得副总统萧万长
支持,以为自己稳操胜算;但胡志强与前行政院长刘兆玄不合,加上马英九也未表态支持,
最后无法接任。刘兆玄能成为马政府首任阁揆,朱立伦透露,是因为萧万长坚持。萧“强烈
抗拒”想争取阁揆宝座的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认为江“已经70多岁,还想拥有权力”。
[28]
朱立伦在2008年立委选后,他对美方说,桃园国民党立委胜选,都是由他组织运作,才让国
民党在桃园胜选。[29]
美方誉称这是“国民党内线坦率地谈国民党政治、两岸直航与美台关系”的文件,背后还附
注,即使文件解密,朱的姓名也不能曝光,因此公文上显示的是Eric Chu (protect)。[30]
王金平表示[编辑]
在2007年2月马因特别费案被起诉翌日的电文中,王金平说,国民党当务之急应另选择总统
候选人,但吴敦义“太腐败”,无法成为候选人;王也批马“是无能、没有效率的领导者”
。
王金平对杨苏棣说,国民党当务之急应另选择总统候选人,但吴敦义“太腐败”,无法成为
候选人;王金平也批马“是无能、没有效率的领导者”。王金平还说,国民党应提名像他一
样本土、在南部有影响力的人选,才能克服民进党在南部的优势[31]。另在2008年10月,民
调低迷的马英九考虑选国民党主席,王向杨苏棣说,很多人会质疑,无法领导台湾的人如何
领导党?杨问:“若马民调上升,是否可能接党主席?”王呵呵笑说:“那民调要到五、六
成才可能。”王还指,很多国民党党工不满马,认为马“很自私,没有照顾他们”。王也不
赞成时任桃园县长的朱立伦接党主席,因朱太年轻、缺乏经验,且朱的父亲是外省人,会吓
跑党内本土派。[32]另在AIT 2009年四月王曾向杨苏棣说,马英九兼任党主席,并非促成国
民党团结的万能药。[33]王曾于2005年与马竞选党主席落败。[34]
连战表示[编辑]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也充分表达对马英九的厌恶之情,2007年11月连向杨透露,暂时还不想
为马辅选;杨特别注明,连明显地对马透露出不屑态度。[35]
前台湾总统陈水扁因案服刑中,杨苏棣问连战,“你不喜欢的那个人”是否会被特赦?(意
指陈水扁是否会被特赦)但连竟幽默回答:“你是说马英九吗?”,指出他对马英九的厌恶
。[36][37]
连战也批评马英九的国家认同,他说马认同“中华民国”,而非“台湾”。连战私下经常批
评马,暗示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过于僵硬、缺乏弹性。连还戏谑地说,要想知道马会怎么
做,“去看规则手册(rule book)就知道了”。[38]
胡志强表示[编辑]
台中市长胡志强爆料,马英九在2008台湾总统大选前根本抗拒“Long Stay”下乡体察民情
,只想“躲起来休息”。 [39]
吴敦义曾在2007年1月批评王金平“缺乏行政能力,遑论总统。”[40]吴敦义则在2009年9月
,就任阁揆后二周与AIT台北处长司徒文(William Stanton)会面,谈及莫拉克灾后重建等
议题。吴告诉司徒文,马总统的支持度已从莫拉克风灾低于20%,回升至将近50%。AIT附
注说,吴未具体引述是哪个民调,但根据AIT了解,马的支持度虽有回升,但没有吴说得那
么好。司徒文评论,吴敦义回答问题很谨慎,只有在谈论灾后重建,以及达赖访台背后的地
方政治算计等议题,才显得自在;但提到关于两岸关系的政策时,就显得比较小心,遇到敏
感议题时还会回避问题。[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