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讨论串都是老话题了,
其实古人早就讨论过了,
如刘邦讲陈平盗嫂,项羽有妇人之仁。
曹操就讲了用人唯才,不计较他的道德水准,
我想他们这些政治领袖也是基于经验法则,
觉得孝廉的人不怎么好用,才有这样子的说法。
那个都是在战乱时代,人才难得的时候,
也许某个策士的奇妙的计策,让整个国家的获益
大于那个人才道德上的损失对整体社会的危害,
衡量之后的结论。
但是现在是承平时代啦。
一个人的道德水准还是很重要,在权重上,至少比战乱时期多很多。
不过我也不觉得古代那种强调儒家那种内圣外王是种筛选人才的好方法,
那些经过历史的证明都只有部分的功效,
不是每个背熟经典然后当官的人都有办法被那些书籍给制约。
有的人讲专业性和道德分开讲。
重点是陈为廷那种专业啊。其实这社会上比他强的也很多,
陈也不是具有非他不可的“不被取代性”啦。
台湾就是个博士岛啊。
能够上建中,清大的人也不在少数。
陈和那些人相比,专业度有何突出的部分?
又有的人拿邱吉尔来佐证论点,我觉得是太超过了点。
并不是有个伟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荒唐的行为,道德上的瑕疪,
就表示说,现在台湾也有一个有点才能的年轻人,也有了道德瑕疪,
就表示这个年轻人将来一定也有等同于那个历史名人对于该国的贡献。
所以我希望你们大家能够原谅那个年轻人,
你们用道德标准来束缚他,台湾也许就少一个邱吉尔了。
套句一位被关的台大法律人的话:有那么严重吗?
等他有这样子的贡献,再来说吧。
能取代他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