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何飞鹏Blog 文化局长遴选过程

楼主: brianbeen (brian)   2014-12-20 02:34:04
个人不才,小小来回应一下意见。
传统艺术某种程度来说是前世代“当时”最流行的艺术,
代表着当时最完整、最精致,换句话说也是最精英式的艺术表现,
不管是视觉类、听觉类,传统艺术秉持着是“师徒制”,
一脉相传而来,但为何随着时代的演进,有些被淘汰?有些保存下来?
简单来说就是价值观的转换取舍,而这价值观牵扯到就是所谓的“教育”,
以台湾历经数次政权更迭的转变、台湾人骨子里仍有着闽南人强烈求利的民族性,
还有海岛文化贸易取向为重的经济体,传统艺术文化保存是相对困难的,
虽然如此,与中国相较起来,台湾拥有的传统艺术文化却是异常丰富,
只是经济变差了,要拿土地换钱,或是学了这些技术吃不到饭,找不到工作,
这些传统的人或物当然就慢慢消失了。
就我的认知,学界是很努力研究、提倡保存的,而政府也是有钱补助,
但我要说的是,一个文化局不是只有局长一个人在搞,底下也有人,
这些公务员干那么久都是会走路的胃袋吗?
当然不是,局长重点是要能听到民间的声音、能将资源妥善分配,花在刀口上,
更要能与下属配合,将施政目标一一达成,
就算你是学建筑出身,诸如汉宝德校长,同样也能感受到其他形式艺术的美好,
进而成为一个美学大师或美学教育的提倡者,
光看出身专业有何用?这些出了社会也只是身分证、良民证,
回过头来还是要看你的理想性与实践力能到那边。
更何况补助的钱是所谓的“专家学者”来审议,要给谁多少钱,
又不是局长一个人说得算,整个文化局或文化界都有所谓的制度存在,
你要形容是共犯结构、共荣团体,或是既得利益组织都行,
不要贪污、不要“梦想家”,不要踩到人民底线,
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外行,也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内行,
传统艺术没有比较高尚,流行艺术没有比较低俗,
你要拿什么东西去换你想要的价值,端看一念之间。
※ 引述《roy2monu (努力追求!)》之铭言:
: ※ 引述《laverne1 (laverne)》之铭言:
: : 说真的选出来的谁比较有文化乡民看的出来吗?
: 怎么会看不出来?
: 高手都在江湖中,我推荐的一位人士,资历都比倪、甚至遴选委员都还要好
: 当我看到遴选委员中没一个是传统艺术专业的,我就不看好
: 我推荐的那位人士,也知道浊世难居,不愿参与遴选
: : 但是就台北市民利益来说能写神曲像
: : 江南大叔或你是我的小苹果
: : 这类洗脑全世界的歌 让全世界都知道台北
: 让全世界都知道台北,然后呢? 然后呢? 然后呢? 很重要所以要问三次
: 全世界知道台北,会不会等于尊敬、欣赏台北的文化,建立台湾代表性文化?
: [文化用这种知名度、利益取向去走,就是失去根基]
: 日本干嘛费尽心思保存尺八、三味线、KODO、能剧?
: 找一个流行音乐的人来带领文化局,要做什么?
: 倪先生顶多去做一个文化行销或是文化创意科长,还差不多
: 要当局长,他HOLD得住文化局附属机关?
: 美术馆、国乐团、交响乐团、文献委员会、社教馆
: 哪一个是他的专业? 一个都不是
: 他知道传统艺术季在做什么? 传统在哪里吗?
: 他知道传统音乐季,北市国搞的东西,有多少是传统?
: 他知道台北需要做口述历史吗?
: 他知道社教馆辖下的大稻埕、水源剧场应该以北部特有的精致布袋戏做定目剧
: 以培养前场、后场专用人才吗? 更不用说舞蹈、美术等部分,需要做的太多
: 以我所了解的传统音乐层面,问题已经太多,过去文化局长完全是外行
: 外行人懂什么资源分配? 外行人知道哪一种艺术需要资源,需要怎么样的资源?
: 外行人被其他自称专业的唬一唬,还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专业?
: 以现在补助的模式,只会越补越倒,文化部也是一整个乱搞
: 问题太多了,一个文化首长,没有专业能力就只能尸位素餐,龙应台是最好的例子
: 整个国家文化政策本就该好好检讨,无奈在位这些官僚,不专业看不到问题
: 只会做精美的报告,骗骗立法院
: 这样我也可以去当文化首长了
: : 文化本来就离不开行销
: 这句话说得不错,我想问你,传统文化要怎么行销?
: 以倪先生的专业,他会知道吗?
: : 而写写诗画画 艺术工作者想出大名 真的只能 快去死
: 这你就大错特错了,想出大名赚钱,就搞九把刀那种模式就好
: 出大名能怎样? 没有内涵,一年就会被淘汰,还会被其他艺术工作者鄙视
: : 百年之后你作品就大卖被放在博物馆
: : 这时后就超有文化的
: 已故大师汉宝德被采访的内容,给各位参考
: Q:是否会追随流行?
: A:我觉得流行是一种人为的商业现象,很多设计师推动流行,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换掉
: 旧东西。我自己不会跟随流行,但也不排斥喜欢追随流行的年轻人,因为每天变换造形,
: 可能也是丰富生命的一种方式。但我所从事的建筑是耐久的产品,不可能今天盖,明天换
: ,因此,建筑是不讲究流行的,而是要能打造出一股时代的精神。建筑师活在时代里,就
: 要努力在作品中表现出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在这个时代过后,建筑的价值仍不会消失,
: 因为它成了一种经典,诉说著历史的故事。
: 另一篇新闻说得更好
: 汉宝德叹 “政府轻文化 文创难开花”
: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0658.shtml
: 没有文化根基,就没有永恒价值,只有消费过后逐渐被遗忘
: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2014-12-20 02:36:00
然后找个没行政经验却参与文创梦想十二家筹设的来当局长
作者: lion7683 (青椒)   2014-12-20 02:45:00
推 尤其推最后两句
作者: miseru ( )   2014-12-20 02:54:00
有人为此失心疯泼粪…不知是位子太甜,还是习惯用这种垃圾动作争取东西,令人惊讶的有文化
作者: sharkimage (生日那天的甜蜜 ~知道效m)   2014-12-20 03:3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