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晚安台湾:公民写自由
2.完整新闻标题:
《晚安台湾:我们身边的劳工故事》
社福公务员:我看见新北社福体系的崩解——政策与制度让人无法“好好做事”
撰文:王离
摄影:王离
3.完整新闻内文:
燠热的盛夏,在咖啡店与小彭见面,距离社会课约聘人员签约期满、正式获得公务
员身分还有好些年,他却已离开安稳生活,走向职涯的第二次大转折——当年他也
是这样毅然离开动画公司工程师的职位,并先后在八里爱心教养院与万里区公所从
事社福工作。
在八里教养院学会的事
说起八里教养院,小彭讲到其分作两个院区的缘由:原来,多年前八里教养院原址
建筑被发现是海砂屋,为了安全起见只好重建,并暂将院生安置至三峡。直到工程
结束后,院生回到八里,三峡则改为专收学龄前儿童的日间托育中心,也是小彭服
务的场所。
托育中心服务的对象是一些“特别”的学龄前儿童,但小彭觉得那里其实就像是幼
稚园:早上接院生上学、日间上课、下午让他们回家,再依院生发展项目需求撰写
与核对教学计画。教学计划的目的,是让院生在未满六岁的学习黄金期结束之前尽
量习惯生活必需的肢体操作,例如解釦子等;除了这个考量,也是避免院生上小学
后,不是每位老师都有能力兼顾到各个学生的特殊性与需求。
小彭并非本科出身,一开始对于照料学童各项生理需求的部分,心理上也无法马上
适应。但相对于成员年龄层分布甚广、平时也得值夜班的本部而言,他认为三峡院
区其实较不那么辛苦。
小彭说,他在一次与某位老师的交谈之后,才领会了与这些孩子交往的正确态度: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认识一个人、介绍一个人应该先了解他的个性、优点,而
非先以较弱势之处为他贴上标签。因此他这么说:“我会说这些孩子都是特别的朋
友,‘特别’这词没有贬意、出类拔萃也是特别——唯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平等的。
毕竟当我们五、六岁还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时候,他们已经每天为了自己的人生努
力著,这种努力值得我们敬佩。”相对于别的孩子,他们可以说是更早就在学习自
立了。
数字管理是社福大忌
在八里教养院服务一年后,小彭来到万里区公所的社会课担任课员。
万里相邻金山,两区总人数差不多,弱势人口却是金山的三倍,因此工作量较金山
多了些,而社会课业务包含灾害准备、社区发展、老人关怀与志工业务,就小彭的
经验而言是个人少而事杂的地方。
虽然在区长的认真与地方对政策的支持下,他自己的工作状况还过得去。但这一年
多之间,他还是目睹了新北市社福体系的崩解:
在他的观察下,新北市非常注重数据与绩效,尤其许多来自户政体系的上级更让人
有过于注重数字的“机械感”——数据管理当然有其科学性与方便性,在许多时候
更能对现况一目了然。但社福是个强调人性化、个别性的工作,只要求数据反而会
看不见“人”的差异。
譬如社会局长夸下海口,要求在今年内必须成立两百所银发俱乐部——只要有单位
提出申请便能获得十万元的器材补助费用——但去年一整年也只成立不到五十所。
这时候基层就忙翻了,找东找西地询问各处单位是否有意愿申请。于是,在这种只
看数字增长的“数字管理”之下,美意产生了质变:负责人开始想在区公所或其他
场所都成立俱乐部,不过即使买了器材、挂上银发俱乐部的名字,地方的人力仍然
不足。如偏乡的区公所并没有办法持续照料这些设备,更何况有些器材在无人看管
的情况下是可能让老人受伤的。
方案推陈出新,人力无法负荷
另外一个大问题则是工作量:每当上头出现新的政策或方案,现有的人力就得吃下
来,但旧政策的工作并未同时检讨或调整缩减,因此每位员工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或许公立的社福机构都是这样子,以至编制内的人身上背的工作越来越多,当有员
工负荷不了而离职之后,留下的人又得负担更多。
新北市最近的例子,即是“布老志工”。这是个立意良善的政策,由民众自发性的
陪老人运动、聊天,累积的时数等到将来可以让自己、亲人或捐赠他人“兑领”同
样的陪伴服务。而要成为“布老志工”得先上十八小时的课程,再加上八小时的实
务训练——虽然老人照护有其专业性,但对于“只想陪陪他们”的一般民众来说,
这些前置工作已经有点太复杂了,何况八小时的实务训练必须由公务员身分的社工
负责,这些社工本身却已经身负一堆案子得做,往往分身乏术。
“布老志工”在推行上的荒谬程度,可以北海岸的石门、芝山、金山、万里等区作
例子。这四个区的所有实务训练当时只有一个社工负责,万里区找到三十个人想担
任布老志工,由于实务训练必须一对一进行,光这个区就得花两百四十小时授课,
更别说还有其他三个区,以及该社工原来该进行的工作;除非这些训练都是签名灌
水交差了事,否则根本不可能达成。(按:目前实际人数较受访时可能有出入。)
但如果数字造假,不只“数字管理”徒有虚名,社福工作也就没有意义了。
为了“有做事”让人无法“好好做事”
这一年多来,新北市公务员的离职率高达10%以上,虽然服务单位位处偏乡的小彭与
市政府内的员工往来并不频繁,却老是听到他的工作对口离职的消息——包括一位资
历久、能力强,只要考上公务员就可以直接累计七年年资的约聘前辈都不干了。
即使在这年头,“你不干还会有别人来”,但一到职马上就得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
业务量,新人根本待不久。人事来来去去,别说政策推行的品质,就连经验的传承都
无法期待。
当然,就政治生命而言,追求绩效绝对是让选民觉得自己“有做事、有建设”的方法,
但在无可奈何的浮报成绩、即使想也没能力提升工作、服务品质的情况下,反而消磨
了整个社福体制的稳固性,最后吃亏的,仍然是整个社会吧!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0rz.tw/6VSHy
5.备注:本文采访时间为八月,撰稿等作业不幸拖到最近才完成,但与选举无关。
本文受访者、撰稿及编辑等相关人员皆适用不自杀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