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二战后如果台湾独立

楼主: brbear (I'm professional)   2014-11-16 15:13:48
※ [本文转录自 DummyHistory 看板 #1KPtmhOu ]
作者: csi9507121 (Dean) 站内: DummyHistory
标题: Re: [假设] 二战后如果台湾独立
时间: Sun Nov 16 00:15:36 2014
讨论很多次了,以下是我之前YY过最好的台独架空情境
国名:台湾共和国(Republic of Formosa;ROF),简称台湾
近代史:
建国
1945年开始,由于国府无力处理中日战争后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加上国民党与共产党在
华北、东北地区武装冲突的加剧,中国国府统治区开始出现学运与工运,蒋介石政府因对
学生与工人运动采军事手段镇压而引起国际舆论挞伐,并因此遭受国际孤立,随着中国大
陆国共内战战事吃紧,蒋介石为重获西方国家支持,遂在国统区改采怀柔政策,因此当
1947年台湾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后,在蒋介石的敦促下,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与台湾仕绅达成
有条件自治的协议,1947年6月废除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设置省政府及省议会,改任命台
籍省长,并仿照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评议会的案例,开放半数省议员民选(但另半数席次
仍为国民政府官派) ,同时改由在台新成军的第6军及第八十军驻台。
随着国民政府1948年时接连在三大战役失败,许多台湾人发现这是一个独利的绝佳机会,
因此台湾省议会部分民选派议员在滞台日本人、仕绅及台共地下党支持下宣布独立,成立
以林献堂为首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并策反大多数的台籍驻军,而国民政府则因大陆战
事逆转而无法自大陆增兵进行镇压,在经过短暂的交战后,1948年11月临时政府便控制台
湾全岛及澎湖。
红白内战及共产政权成立
但临时政府本质上属以反国民党政权为目的的松散政治联盟,当成功推翻国民党在台湾的
统治后,临时政府政权内部便爆发激烈的政治斗争,由于临时政府未能有效遏制国府统治
时期延续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这使得原来台湾内部的社会矛盾因为经济恶化急剧尖锐化

另一方面,临时政府以武力镇压九份矿工(史称九份事件)因为通货膨胀而示威的行为更引
起民众的反弹,这种政经危机为台共发动内战夺权形成有利的情境,许多共产党员在谢雪
红的授意下,开始在临时政府军队里发展党组织。
1949年2月,时任台湾临时政府副总理的台共领袖谢雪红在获得中共及苏联的支持后认为
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离开台北于台中成立完全由共产党员控制的“台湾
中央人民政府”,并重组“二七部队”-这支部队的组成人员来自于流亡海外归国的台共
党员、倒戈的临时政府军人、国共内战的台裔共军及中共送回的台裔国民党军战俘,并改
名为“人民军”,红白内战(台共统治时期称之为全国解放战争)爆发。
1950年1月,红军击败临时政府军队(台共时期称之为白军),推翻林献堂所领导的临时政
府,并改国号为“台湾社会主义共和国(Socialist Republic of Formosa ; SRF)”,苏
联及中共立刻承认台共政权,建政后台共在全国进行强制性的土地改革,将地主所拥有的
土地分配给佃农。
但台共亦无法彻底解决经济问题,甚至台湾农业还因为土地改革使得土地所有权零散化,
导致耕作效率降低而在1950年发生大规模歉收,以至于此时期的台共政府完全依赖苏联及
中共的援助才得以勉强维持社会运作,而为争取中共扩大对台湾的援助,台共向中共提议
进行统一谈判。
中立化及经济私有化
随着韩战的爆发,中共及苏联皆大幅削减对台共的政经援助;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
营之间对立,使得台共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极危险的位置-一旦韩战恶化成社会主义阵营与
资本主义阵营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台湾将不可避免成为美国首
波攻击的目标,而海空军实力远不如美国的苏联及中共完全无法提供台湾有力的安全保证
,加上中台双方对统一后国体定位问题(中共希望维持单一国体制,而台共则希望能仿照
苏联体制,以加盟共和国名义和新疆、西藏加入中国),以及财政问题(中共承诺提供给台
湾的物资与财政援助远低于台共所期望的数量)产生重大歧见,双方的谈判在开始后不久
便陷入僵局。
由于中共在韩战爆发后将物资优先支援韩战导致中共对台共的援助锐减,加上国体与财政
问题争议,许多原来就具有独立意识的台共党员开始公开质疑统一谈判的必要性,台共内
部更因此发生激烈的争辩,以蔡孝干为首主张统一的工委派认为(指台共建立政权前以“
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的名义活动的党员,这些人往往先加入中共后才加入台共
因此被视为亲北京分子),认为这波质疑统一谈判必要性呼声的背后靠山是具有强烈台独
意识的谢雪红,因此认为只要除掉谢雪红,那么与中央达成统一谈判的难度变会降低许多

所以在1952年党代表大会,亲中的上大派策划了政变,在党代表大会上突然提出对谢雪红
不信任案的临时动议,试图以蔡孝干取代谢雪红在党内的地位,虽然上大派几乎取得成功
,但最后谢雪红却因多获得了8张票而侥幸获得胜利。
针对上大派策划的政变,谢雪红认定这是中共在背后主导(尽管后来台共的内部调查报告
指出这极可能只是台共内部亲中派的单方面行为),企图推翻自己政权的行为,因此宣布
中止统一谈判,而中共方面因为优先支援韩战而无法采军事手段干预。
由于与中共决裂意味着来自中共与苏联的援助将中断,为了维持台湾的社会运作,谢雪红
不得不转而求助美国,台共开始向西方示好,谢雪红甚至在台湾人大开议时针对朝鲜半岛
局势公开发表“…“理解与尊重”联合国为维护国际秩序在北纬38度线“以南”军事行动
的必要性…”的亲美言论,这些向西方示好的行为使得台湾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开始改善,
1952年开始美、日及西欧等国先后承认台共政府 。
最后,为挽救濒临破产的台湾经济,谢雪红放弃了史达林式的完全计划经济模式,宣布发
展“具台湾色彩的社会主义”,这种经济模式允许有限度保留私有经济制度,也开放西方
企业在台湾特定地区设厂(1950年代仅开放高雄港,60年代放宽到全台),而美国在与谢雪
红政府建立互信后,更是直接将台湾列入援助计划里,直接提供台共政经援助,但谢雪红
仅在经济上对西方国家开放,对于政治仍采管制政策。
民主化及共党政权垮台
1970年11月台共总书记谢雪红因为肺癌去世,虽然谢雪红生前已经安排集体领导体制来处
理接班问题,但随着谢雪红的逝世还是令台共内部的不同派系陷入争取领导地位的权力斗
争,中央政治局内部的斗争彻底减弱台共对社会的管制力,为后来的政权瓦解埋下伏笔。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重创当时为台湾核心产业的石化业并引发停滞性通膨,导致
民怨高涨引发学运、罢工潮及零星流血冲突,石油危机使得共党政府为了稳定油源而决定
往苏联靠拢-台共与苏联达成秘密协议,台湾方面同意开放苏澳港给苏联做为军事基地,
换取苏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台湾出售石油,并对台湾开放国内市场,但是协议内容却同
时被美国及中国间谍所掌握-正与苏联冷战的美国,以及与苏联决裂的中国显然不愿见到
苏联势力出现在这个西太平洋岛国,便开始支援台湾内部反对共党统治的示威活动。
而面对日益激烈的民众示威,最初台共中央倾向以强硬手段镇压示威活动,但此时台共中
央却无法有效动员在权力斗争中被刻意排除在权力核心外的工会系统及军方系统,部分工
会系统内的共产党员直接倒戈投向民主派,而军方则刻意不作为,工会系统的倒戈与军方
消极不作为被认为是压垮台共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1974年11月共党政府在国内外压力下被迫与反对派举行会谈,协商举行人民大会首次真正
意义上的全民普选。而虽然选前多数观察家与外国政府均预期台共能仍赢得选举,但选举
结果却出乎意料的由反对派组成的民主联盟获得3分之2席次。
台共中央政治局对于选举结果在经过长达三天激烈的政治争辩后,最终召开国际记者会宣
布接受“人民选择”,原共党政府官员及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总辞,共党政权垮台,导致
台共政权垮台的“蝴蝶兰革命”及葡萄牙推翻萨查拉政权的“康乃馨革命”皆被视为1970
年开始的第三波民主的滥觞。
隔年1月,新的台湾人民代表大会(后改名为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恢复国名为台湾
共和国,修改国徽、国家性质,并废除侵犯人权及台共领导相关的条款,同时禁止政党在
军队、司法机关及民间企业中从事组织活动,至于其他较不敏感,但仍有侵犯人权之虞的
法律与行政命令则由最高人民法院(后来的最高法院)法官以违宪审查的方式逐步废除。
这次的修宪案确立台湾实行内阁制民主的第三共和(第一共和为19世纪末的台湾民主国、
第二共和为1950年被推翻的临时政府)正式形成 。
民族组成
83%为华语族,6%南岛语族,3%和族,8%为外籍移民及其后代(包括70年代的南越难民、赤
柬难民及90年代的印尼华裔、东帝汶难民,近年以中国、东南亚及南亚移民为主)。
宗教
69%佛教道教神道教合一,11%基督新教,9%天主教,6%神道教,4%伊斯兰教,1%印度教。
政治概况
政府体制
台湾是一个采内阁制的民主国家,议会实行一院制,宪法明定的立法机关为国民议会,法
定议员员额为225名议员。国民议会的议员由公民普选所产生,法定的最长任期为五年。
选举制度采混合制之联立制,其中100席为地方选区席次;100席为政党比例代表席次;另
25席则为自治省(区)代表席次,采比例代表制,惟目前本届国民议会因联立制特有选举特
质关系,超额当选而达242席。
国家元首为大统领,其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基本上仅为象征性职位,国家政
治权力实际上由总理负责,总理经国民议会同意后由大统领任命,内阁人选再由总理任命
,由国民议会通过。
主要政党
主要政党有当前共组联合内阁执政的社会党及绿党,至于主要在野党为自由党及前身为共
产党的人民党,另有大和太阳党及高砂民族阵线代表两族民族主义者利益。
最大的两个政党,自由党及社会党均源自1973年推动民主运动的民主联盟,其中自由党由
民主联盟的右翼派系以及持右派立场的前共党官僚所组成,被视为偏向资本主义的政党,
社会党则受到民主联盟左翼与前共党左派官僚的支持,在政治立场上较强调社会民主主义

另外两党除了在经济政策有左右派立场差异外,在外交政策上也有明显差异,典型的例子
为1980年代的统独大辩论,社会党认为中台双方同文同种,而且中国又是个老牌强国,在
结束文革后必然将重新发展成超级强权,台湾应该基于自身利益在中国尚未完全复兴前,
透过谈判取得优越条件来完成两岸的再次统一,以在这个超级强国内取得良好的政经地位
,但自由党,特别是强调武装中立国价值以及大中华怀疑论(又称疑华派)者则有不同看法
,他们认为中国在重新崛起过程中将改变二战后的国际局势,并冲击到既有超级强权与周
边国家的利益,这将使得中国在未来极可能与美苏及其他周边国家发生外交摩擦甚至是武
装冲突,贸然寻求与北京的政治统一不仅会令台湾站在其他国家的对立面,也很可能使台
湾沦为超强间冲突的战场,是十分不明智的行动。
而虽然六四事件造成的极负面形象使得社会党不得不放弃急统立场(社会党后来主张两岸
统一需以中国民主化为前提),但左右及统独之争的对立,使得台湾政局在1975年代以后
形成自由党及社会党两大党为主的两大联盟对抗体系,自1974年民主化以来两大党经由选
举竞争轮替执政。
至于绿党则为近年崛起的第三势力,其透过六轻投资案及核四兴建案抗争社运而窜起,从
学术性组织逐渐转型成大众型政党,一向以强调环境保育为理念,由于相较于其他政党票
源较分散,因此多仅能在政党比例代表名单中争夺席次,目前仅在宜兰省具有省政府执政
权及国民议会地方选区席次。
军事
台湾国防军是台湾共和国武装部队的统称,其前身为共党统治时期的人民军,目前的总兵
力共14万人,按军种分成陆海空军,承平时由总理所统帅,战时则由参谋总长指挥,国防
军采征兵制,年满十八岁的男性皆有义务服兵役,但役男可自由选择四年的暑期军事服务
来抵免兵役。
陆军共分为七个联兵旅与三个地区司令部,人数约为4万人,但台湾延续台共时期所建立
的快速动员兵民一体军事体系,具有在一周内扩充兵力至10万人,一个月内扩充至30万人
,最高武装50万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在1962年古巴危机、196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
以及1985年以后每5年一次的军事演习中。
海军则有各式舰艇48艘,其中战力最强的舰艇为4艘与韩国共同研发,配备神盾系统,排
水量12000吨的“雪山级”驱逐舰(韩国同型舰为世宗大王级)-“雪山”、“草山”、“
玉山”以及“关山”号,以及3艘购买自美国的柏克级驱逐舰(台湾称之为“兰阳级”驱逐
舰)-“兰阳”、“淡水”以及“浊水”号,另外,台湾也有8艘购自德国的214型潜艇(台
湾称之为乌鱼级),其中后4艘为德国技转给台湾自行生产。
空军则装备172架各式飞机,其中战力最强的为96架F-16C/D,后36架为美国授权台湾自行
组装,因此又被称为TF-16C/D,未来更将取得24架战力更强,具有AESA的F-16T(由竞争印
度军购案失败的F-16IN超级腹蛇计划修改而来),预计2014年至2020年陆续交机。
军事行动上,台湾则依联合国决议参与束埔寨、东帝汶及海地的维和任务,其中派驻海地
的维和部队因为2010年海地地震导致213名士兵丧生,是该国军队自红白内战以来死伤最
严重的军事任务。
行政区划
共分为三都13省及45个高砂社自治区。前五大城市分别为高雄都、台北都、台中都、桃园
省、台南省。其中三都由市议会任命市经理负责行政事务、至于省则由公民普选的省长负
责行政事务,另外社自治区则在宪法负面表列中央政府权限下,将剩余权下放于自治区。
人口:2010年人口普查为1500万人,其中有3%从事农业,38%从事工业,59%从事服务业。
时区:格林威治标准时+9小时。
语言:官方语言为闽南语、客语及日语。但各自治区得制定自治区公用语,例如兰屿自治
区的达悟语。
经济概况
历经1970年代的政经转型阵痛后,台湾经济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伊朗石油危机)结束后回到
高速增长的轨道上,目前产业以金融业以及服务业为主,但共党时代所发展出炼油及造船
等重工业,仍在台湾产业结构拥有一席之地,另外1980年代以后电子制造及资讯产业等科
技业亦发展迅速,2012年的每人GDP按国际汇率为25264美元,台湾目前已和中国、日本、
韩国、美国、欧盟、印度与巴西签定FTA,和澳洲的谈判也已完成,预计会在2014年9月正
式签订。
首都所在的台北都为政治文化中心,共党统治时期以国营企业为经济重心,近年来则转向
资讯软件设计。台中都则为电子业及重化工业重镇、近年则强调高端工具机产业。最早对
外开放的高雄都则为航运贸易、金融证卷业及造船业、服务业中心,由于其拥有最多人口
及最大腹地,为台湾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其金融业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与新加坡同时并
列为亚洲两大金融中心,被誉为“东方之花”。东部各省以农业为主,惟绿党长期执政的
宜兰省近年致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及观光业。而离岛澎湖则以观光业及博弈产业为主。
环岛铁路及西部高速公路网在共党统治时期大致完成;1980年代完成三都各自的环状地下
铁系统;1990年代串连3大地铁网的高速铁路完工。2000年因雪山隧道完工,使得高铁及
台北地铁延伸至宜兰苏澳,2009年则因苏花高完工而完成环岛高速公路网建置。
外交概况
台湾在冷战时期奉行武装中立的外交政策。冷战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台湾除了加入东
协外,亦与韩国与越南成立特别伙伴关系(国际上又称这三国为KTV集团),目的是结合韩
国财阀的技术、台湾金融业的资金以及越南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来强化三国在国际上的经济
地位、同时也借此加强对东亚事务的发言权。其中台湾更在军事装备与航太领域上与韩国
关系密切-台湾与韩国曾共同研发雪山级驱逐舰与帝雉级运载火箭(韩国称之为罗老级)。
另外,目前包括联合国及东协在内,大多数的国际组织均接纳台湾为会员国。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3-11-16 00:59:00
看起来还不错的感觉XD
作者: ronray7799 (百变Q葫芦娃)   2013-11-16 01:02:00
台湾谁也没得罪过 要那么强的武装干嘛?
作者: MyohMy (我的天老爷呀!)   2013-11-16 01:26:00
也没有产业养这些军备
作者: Enrik (Nothing left to do)   2013-11-16 02:42:00
独立那边比较需要再多推敲一点,然后我比较喜欢我的版本 XD
作者: okman533   2013-11-16 04:32:00
KTV集团我笑了~ 武装中立基本上军力也要够吧退出统一谈判、与苏联秘密协议,这两个前例应该会让美中苏都提防才对
作者: chikasa (结束就是一个开始)   2013-11-16 09:08:00
哈~不错的空想历史!
作者: chienjr (了解自己也是很难的任务)   2013-11-16 09:18:00
KTV不就是各黑道势力倾轧的纷扰之地吗
作者: tyrande (泰兰德)   2014-11-16 15:14:00
落落长 end
作者: chen740530 (chen740530)   2014-11-16 15:14:00
要独立也请问问麦克阿瑟同不同意 受降书是他老兄签的
作者: mhfo3035 (拉拉弟)   2014-11-16 15:16:00
IF系列
作者: cery (南瀛猪鼻)   2014-11-16 15:16:00
明明就独立了
作者: yonbun (永邦)   2014-11-16 15:17:00
给日本治理>给美国治理>独立>>>>>>>>>>>>>>>KMT统治
作者: hope1989 (秋枫枯叶)   2014-11-16 15:18:00
问卦还是爆卦啊?
作者: badguy666 (我真的是坏人唷!)   2014-11-16 15:20:00
杀洨 没评论 po三洨
作者: pss (下一步...)   2014-11-16 15:37:00
平行时空内的场景 台湾国年轻人每个都月领50K做办公室吹冷气
作者: lave70   2014-11-16 15:54:00
当时台湾要是独立 后来可能还是会变成中美日等国角力之地也有可能像韩战越战那样的西方共产的地域性战争会在台湾也发生也说不定 不过或许也会比现在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