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t.ly/1tJQvoN
交大教授违学术伦理 科技部“书面告诫”轻放
风传媒 洪与成 2014年11月05日 20:40
2013年5月,交通大学材料系教授黄国华和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陈昱勋,于国际期刊《自然
奈米科技》(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研发单分子基因体解码技术,但美国学界质疑
,其实验的方法与数据都有问题,科技部也对此进行调查,并于日前举行学术伦理审查小
组会议,虽认定其违反学术伦理,最后仍轻轻放下,只建议以“书面告诫当事人”结案。
2013年5月,黄国华与陈昱勋发表单分子基因体解码技术研发成果,这项新技术结合蛋白质
电晶体、生物科技以及奈米科技3个领域平台,研发出单分子基因体解码技术,只要1小时
就能完成基因定序,成本可降1/10,只要500美元(约新台币1万5000元),且不需添加萤
光,判读准确率也提升,可加速基因体定序,有助于疫苗和药物研发。
黄国华并将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奈米科技》期刊,虽引起学术界和各国药厂震撼,但研
究相同领域的美国学界认为,结合蛋白质电晶体实验的数据有问题,电子显微镜拍摄基因
定序的照片也不寻常,随即向《自然奈米科技》提出质疑,《自然奈米科技》也要求交大
重新调查,科技部并为此召开学术伦理审查小组调查。
货柜屋实验室 研究者不了解仪器设备性能
交大于今年7月底,回复调查结果予《自然奈米科技》期刊与科技部,科技部随后于10月15
日召开学术伦理审议小组会议,针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会议中引用交大提供的调查报告
指出,“该实验室位于台南关庙某处,…,没有详细地址。实验室由2个类似货柜屋所组
成,…,至于是否为电磁波遮蔽室,陈助理教授无法确认,另亦不知电源供应之来源,或
有无接地;…。所有使用之仪器设备或设施 陈昱勋助理教授均不了解为何品牌,例如也不
知电表形式及量测范围,另陈助理教授也无法判断冷却系统为液态氮或液态氦,唯一确认
的是数据撷取电脑厂牌为Dell,…。”
研究者无法重现实验数据
进行此实验的实验室位于台南关庙,由一名不知名人士 (调查报告中仅称该位不知名人士
为Steve,黄、陈两人宣称其不愿参与期刊挂名) ,交大提供的调查报告中写道,该名不知
名人士不允许陈昱勋取得所有实验原始数据,也不准其将完整实验记录携出实验室;而陈
昱勋所做的实验,也仅是把在交大制作的试片,送进该实验室的量测仪器,即可离开。而
从接受调查至今,黄、陈两人仍无法重现当时的实验数据。
违背论文Author Contributions规范
对此,审议小组认为,黄、陈两人的研究,已违反一般认知的学术常规,包括对实验环境
的控管违反常规,且实验过程不够严谨,虽然仍须更多证据,才能证实数据是否造假,但
数据的来源和真实度已让人高度且合理怀疑;审议小组并指出,此研究乃突破性的成果,
甚至已发表至顶尖期刊,却没有妥善保存数据,以便答复外界对于研究成果的争议,也不
合常理。而实验主要工作贡献者(Steve)疑似不在作者群名单中,则违背该论文之Author
Contributions叙述。
由科技部自然司所召开的学术伦理审查小组会议,虽然质疑黄国华等已违反学术伦理行为
,提送科技部学术伦理委员会,但最后却轻轻放下,建议只要“书面告诫当事人”,即可
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