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有没有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的八卦?

楼主: Imbufo ( )   2014-11-04 21:28:35
※ 引述《sean7585 (吃饱睡)》之铭言:
: 总想不透现代人活着有什么好处
: 每日上班只为了微薄薪水
: 帮公司老板省在多钱也不见得会加薪
: 景气好的时候老板只会笑呵呵说加油
: 景气差就愁眉苦脸缩薪加时共体时艰
: 操得要死赚来的钱买得起的也只是号称高级品的回收油
: 政府高官不管颜色也只在乎自己的票仓钱包
: 说台湾官员在乎人民大概跟北韩最民主一样愚蠢
: 国家政策一直要求提高生育率
: 却只会空口白话要人生
: 却不给人能安心养育的环境
: 要的还不是等官员老了以后有新的一批便宜劳工生产劳力好给他们舒服养老
: 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
: 打房政策宛如笑话
: 打的都是人民血汗 赚的仍旧是商人荷包
: 到底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会问这个问题的人,或多或少已经发觉到一件事:自己的生命应该不只这样。而当
我们问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时,通常在问的是另一件事:我这样活到底有什么
意义?
不知道该不该恭喜,会提出这个疑问的人,代表着他发现他生活中的侷限性。这个
侷限性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家庭、文化、教育、新闻、信仰,告诉我们应该要怎
样活,只有怎样才是对的。
举个例子,我们的新闻会依据收视率来决定新闻播报的内容,所以我们收看的内容
,通常是某一个群体的共同意志所决定,他们的喜好,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而这
些播报的内容,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换句话说,会影响我们怎么想。
如果要看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可以从一个问题开始:我们该怎么活得充实?对
这个问题而言,我的答案是:先去了解我们怎么行动,以及我们想要什么。
在行动上,我们人是选择的动物,我们日常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从我们要吃
什么、怎么走路、今天该穿哪件衣服、要不要买这个,到我们怎么想、决定说什么
话、要不要接受什么感觉......等等,而我们的所作所为,则是我们选择的呈现结
果。
能够选择,是我们天生拥有的自由。
而当我们被灌输某些价值观,或者被强迫接受某些价值观的时候,这些被强迫接受
的东西,就会在某些时刻强迫我们做出某些选择,比如说考完指考时的选系,有些
人就很容易受到父母与社会的价值观影响。
而当我们带着这些价值观行走时,我们的自我感是混淆的,换句话讲,我们不能过
著真正对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也不知道什么才叫对我们有意义的选择,我们甚至不
能决定我们要什么。
但是是这样吗?我们真的不能决定?
这个问题让我先放著一下,转来讨论另外一个东西:我们要什么?
我在另外一篇讨论死亡的文(#1KEftv3T (Gossiping))中打过下面这东西:
我们的生命一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水平的,以及垂直的。我的建议是把它们想成数
学上的x-y轴,而我们生命的每一点,都是一个(x,y)座标点。水平的x-axis,是我们
的日常生活,举凡上班、为人父母、打扫、走路、上网等等的事,每一件事都可以在
属于你的x-axis上找到一个点。
垂直的y-axis,是一条一直被我们忽略的座标轴,也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用心观
察,会发现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要著更好的明天、
更多的钱、住更好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当我们开着Toyota时,我们可能会想要一台
audi,“只要给我一台A8我就满足”;而当我们终于买到了audi,我们会开始想着怎
么弄到一台凯迪拉克或蓝宝坚尼。
年轻的时候,甚至是还有能力去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已经有的东西,而是看着
我们没有的东西。通常是这样,我们没有的东西,才会被我们当成是宝。
我们还能争权夺利的时候,我们会不断想着明天;而当有一天,我们对追逐权力失去
兴趣了,或者已经老得没办法追逐了,我们会开始感叹已经失去的青春与活力,换句
话讲,老了,我们开始哀叹已经失去的昨天。
但,为什么我们想要更多?更多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我们真正想要的什么?
如果去看,我们会发现,我们想要被尊重,想要有人爱着,想要被爱;我们有的时候
就是会陷入一种孤单无助而焦虑的状态,我们其实常常是脆弱的,但是社会并不允许
我们脆弱。
说到底,我们的确有一些基本需求存在:尊重、被接纳,以及被爱,而这个社会的价
值观,则直接让我们把这些东西,跟钱与名声地位连结在一起。
但是我们真的会只用钱去看人吗?不用说别人,问问自己就好,我们真的会认为一个
人没有钱就不值得敬重?或者一个人只是单纯的基层工作人员,就不需要把他当人看
?的确,社会上不缺乏这种人,但是这里的重点是:我们自己是怎么看的?
意义是从开始回头看自己,而不依赖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活之后,才有可能涌现的东
西。
回到选择的问题上面来,我们究竟能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恐惧做选择?说实话
,是可以的,但是你必须要有很大的勇气,因为那代表着我们必须放掉以往习惯的生
活方式(依存著别人告诉我们的答案),转而以自己的方式,去投入一整片的未知。
有一点可以附带一提的是:我们的大脑里面住着一台回声机,这台机器会不断纪录我
们接受到的种种资讯,然后在这些资讯上附带着恐惧,然后用恐惧告诉我们:“你不
该这样做,你该那样做。”
透过锻炼,我们是可以察觉到,这个回声机和他的恐惧,其实往往是很无力的。
关于意义,虽然有很多很多的面向可以讲,但总归回来只是一句话:好好地去活,或
者说,找出你真正想问的问题,把问题定义清楚,然后好好地去解答那个或那些问题

如果想要一些额外的阅读资料,可以参考:
1.关于觉察:
奥修谈恐惧与成熟的几本书,以及杰德麦肯纳的《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
样》,会有很大的帮助。
2.关于死亡:
把死亡带入我们的生命,能更帮助我们了解到许多事,最精简的版本是米
奇艾尔邦的《最后十四星期二的课》,比较深刻且涵盖范围较广的,我会
推荐欧文亚隆的《凝视太阳》,若要再更深一点,则推《存在心理治疗》。
3.关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种种:
艾伦狄波顿的一系列人生学校,以及他所写的关于宗教、无聊、新闻等书
,能够让我们带着许多新的想法看这个世界,以及挑战我们许多既有的价
值观。
4.全面性的书籍:
我目前看到非常值得推荐的两本书,一本是罗斯的《快乐是一种陷阱》,
另一本则是布雷萧的《家庭会伤人》,这会带着我们全面性地省察我们自
己,并且告诉我们:我们想要知道这些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我们想
知道的这些问题,多半也是其他人想知道的问题。
作者: ASHPJ ( )   2014-11-04 21:33:00
还以为文末会搞笑 想不到是认真文
作者: heavensun   2014-11-04 21:33:00
人生的意义请师父带领你 感谢师父 赞叹师父
作者: sean7585 (飘 枫)   2014-11-04 22:15:00
感谢推书坑 下订中另外 意义的呼唤 说真的我看了一直觉得不舒服...可能环境因素吧而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这本经典 我看了十几次觉得让我更能接受自己的死亡这种意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