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它爆了
在台湾,卡通和动画的关系差不多是这样的
某天“人”被当成了幼稚、低俗、中二以下的名词,于是大家就改以“灵长类”互称。
不知情的小朋友说“你是人,我是人,我们大家都是人”的时候,就会被老头子痛骂
“我们是灵长类,不是人!”一样
这跟“原住民”一词一样是是政治正确的结果(老佛爷是要摆在心理尊敬的),
不过宅圈势力不够大只会在圈内流行,离开宅圈谁理你卡通还是动画?
关键在八零年代末期,日本因为泡沫经济有钱没处花,钱到处砸,那个时候的新闻
可以看到日本人把金子弄成食物吃掉,世界各地到处买名贵的画作,去把美国某某
精华地段买下来等,跟现在阿共有钱起来的样子差不多
其中一部分的钱流到动画产业,像新世纪骗钱公司(EVA、美少女梦工厂)当时还是
刚成立没有实绩的年轻人组成的动画公司,竟然能拿几亿元去做电影“王立宇宙军”
只是赔钱到还得跑去做工口游戏,结果还开创了乳摇技术....所以说赔的好(咦?)
这种事情在现在电视刚开播就打广告要卖这个卖那个的时代根本无法想像
简单的说八零年代开始,动画这个产业已经不是只能靠卖模型糖果来维系,而是开始
开发更多的周边产品(声优偶像化、角色精品等),有着更大的供需可以支持这个体系
跟人决斗。
到了八零年代末期,在台湾这边的商人也嗅到了钱潮的味道,但是这时的台湾对于
赛璐珞动画的直觉反应是“这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
也许你没碰过那个年代,不晓得当时台湾对卡通的印象,那么诚挚的推荐你去谷狗
“小平与小安”这个东西,如果嫌麻烦的话我就简单的用一句话说完
把国小生活与伦理课本作成卡通就是长这个样子。
(啊,新课程时代生伦改成“道德与健康”,九年一贯之后只剩小一小二有生活,
没有伦理也没有道德了(大误))
1985年,当时还在教育部下面的华视播出了台湾第一部自制电视卡通,从这里我们
可以猜测的到统治者的思维:
卡通是小孩子看的东西
↓
小孩子看的东西要有教育意义
↓
现在(当年)的卡通都是日本做的
↓
日本做的卡通缺乏教育意义
↓
我们自己做有教育意义的卡通
当时三台的卡通一律在晚上六点播出,六点半、七点是歌仔戏或益智类电视节目
(如赵树海主持的大家一起来)七点半开始是半个小时的新闻。
一天24小时只有那30分有卡通,而且是星期一三五卡通,二四是自制儿童节目
(沈春华就是从这边出道的)自制的儿童节目除了小平与小安都不是卡通,
像“我爱卡通”就不是赛璐珞动画。(“我爱卡通”的主题歌该怎么说?谜之中毒性?
)
当年中视把超时空要塞和机甲创世记(播放名称宇宙战舰/太空战神)拿过来播真的是
吓死一票小孩子,回顾过去三台放映的卡通,这两部根本是神的领域....
以我对老三台的卡通的印象,中视在风潮上是领先另外两家的,当时华视对抗
“宇宙战舰”的方式是拿排毒过的无敌铁金刚出来重播....
扯远了,简单的说就是当时政府利用电视节目统治台湾,六点是对小孩子的洗脑时间
六点半是对老人家的洗脑时间,七点到八点是对全家的洗脑时间(喂喂!)
言归正传,你要用什么方式把大人拉进来这种外表满满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的店里
还要开开心心的把孙中山蒋中正掏出来呢?(当年的小朋友还没出生咧....)
很简单,把不良债券切割出去就好了。
当时有出“先锋动画”这样的杂志,也有“精致动画”这样的店名,以动画取代卡通
做出市场区隔来确保中二以上的客层是这个业界的基本信条,这种行为在我看来跟现在
苹○神教也差不多,拿动画去贬抑卡通就跟温开水就是比工ㄒㄈ潮一样,你要赚钱就是
要让掏钱的人感觉他独一无二或高人一等
广义的动画很多啊,就连布袋戏也算在动画的定义中,反倒是早年定义的卡通
(→赛璐珞动画)已经消失了,现在都是用电脑处理(十几年前就这样了)
没人在涂赛璐珞啦
很多东西过个水来台湾就跟原始状态不一样,在日本“宅”不是好听的词,
只是台湾没发生过宫崎勤事件因此大家还在那边宅来宅去的,真是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