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标题,想分享同样有另外一个Facebook上成功的案例,
这个人是过去PTT黑掉的那一位,王浩宇。
乡民们知道现在王浩宇在Facebook上面有一个粉丝团拥有25万个赞吗?
这个粉丝团叫做"我是中坜人"!!
乡民们知道王浩宇现在挟著粉丝团的人气正在参选中坜区区议员吗?
"我是中坜人"里面的25万个赞,虽然应该有一大部分的人是不认同他的。
但是里面狂热支持他的人也是很多...
每天开开心心的在王浩宇分享的选举日记下喊团长加油,
或者在不知道是不是王浩宇编的新故事底下留言安慰他,
只要王浩宇说什么,那些人就全部买单。
有些人看不下去,把王浩宇以前干过的事情说出来,
王浩宇就直接删除封锁,或是喊冤说那些都是误会被乡民抹黑了。
这些支持王浩宇的人就帮助王浩宇围剿乡民。
他干得很成功耶...
他做了什么?
先建立一个粉丝团,开始用心经营,
随着按赞人数越来越多,很快就会迎来一波爆发性的赞数成长,
接着开始试探性的发一些政治立场的讯息当饵,
有些人不满就会质疑,利用粉丝团团长的便利带风向,
用一些名义很自然的就封锁那些质疑的人,
接着更加放胆的去做,开始洗脑,塑造王浩宇好棒棒的形象。
跳出来质疑的人一律是闹板,封锁踢出。
久而久之,成功的把一个粉丝团变成一言堂。
有些人不爽把赞收回了,他根本就不怕。
只要按赞数依旧是同性质中最高的,就一样有新人会被骗进来。
现在王浩宇等于是重新再出发了。
前阵子还很秋的说民调在安全范围内,等于是发出胜选感言。
真的除了PTT以外,网络上没有什么关于王浩宇的讯息是负面的。
他新闻买超大(疑似?),不信各位现在去Google王浩宇看看。
附上一篇他对当初PTT封锁的解释 http://ppt.cc/oR3w
※ 引述《delaluna ( ̄︶ ̄y)》之铭言:
: 本鲁认为这之中有很多的盲点
: ※ 引述《whatthefuxk (到底是葡萄柚还是香蕉)》之铭言:
: : 之前人渣文本有针对这个写一篇
: : 其实还蛮有道理的不过没人贴过来
: : 不过我猜在这应该会被嘘到X
: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41011/485611/
: : 人渣文本:为何看不见纪卜心
: : 日前我在脸书页面提起纪卜心这位“中学生女神”,引发了不少有趣的反应。大多数
读
: : 从没听过这位20岁的当红女大学生,对于“凭空”蹦出这位高支持度人物感到惊慌与
不
: : 。
: 老实说有在用FB的人对于这种"按赞数很多"的"网络名人"一点也不会感到惊慌不解
: 而举纪卜心单一个例子我相信就是为了举例方便而已
: 其背后其实是代表着一整族群的例子
: 就是"单纯按赞数很多"的"网络名人"
: : 有些人google之后,认为她的支持者八成是每天穷耗在美发美妆的小屁孩,不然就是
口
: : 怪异的萝莉控。其他人则进一步探究为何从没听过这个网络名人,更有几位朋友发私
讯
: : 我讨论此人走红的可能成因。我本来想谈世代落差,却引发了一阵叔伯阿姨讨论纪卜
心
: : 热潮。
: : 这种慌乱状态,就像大家突然发现阿基师是那米克星人,于是匆忙google那米克星的
资
: : ,接着纷纷提出地球人该如何与阿基师互动的见解。当然,这只是个比喻。阿基师也
可
: : 来自普隆达星。
: : 我的读者集中在25到45岁这个年龄层,他们对于上一个世代的人充满怨言,总认为45
至
: : 岁的世代占据了经济与政治上的权力,态度过分保守,而且根本不了解下一代。
: : 但这个中坚世代对于比他们年轻的台湾人,其实也没什么概念。关于纪卜心的认知空
白
: : 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 : 你无法用常见的媒体角色来定义纪卜心。她会代言一些产品,上上节目,但不算“艺
人
: : ,也不太算“小模”。不过,她在造型方面能引领潮流,也广受年轻世代欢迎和肯定
。
: ^^^^^^^^我实在搞不懂这一段在讲什么?
: 上上节目 但不算艺人?
: 会代言一些产品 但不算小模?
: 从他的用字遣词可以看出他对于这类网络名人的角色定位也不太有把握
: 他用"不算"艺人 这可以理解
: 毕竟艺人不是偶尔受邀上节目而已
: 应该要有常态通告、有点hold住节目进行的本事
: 这是一般人对"艺人"这个title的基本期望
: 但是拍照片代言一些产品 "也不太算"小模
: 事实上就是小模阿......
: 他似乎试图把这种"单纯按赞数很多"的"网络名人"归类为一种新型态文化
: 认识她跟不认识她会造成某种族群间的代沟?
: 我是觉得不必大书特书
: : 她发出几个字的文章,就可以在瞬间拿到几万赞。她的脸书页面有五十万上下的追踪
者
: : 其中多数是国高中女生。你可能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但现在台湾国高中生不到一
百
: : 十万人,女生最多也才九十万。就算纪卜心的五十万追踪者只有三十万人是国高中女
生
: : 这也代表每三位女中学生就至少有一个在追她的动态。若考量台湾各地的资讯硬件落
差
: : 这会是个极度夸张的“市占率”。
: 脸书的市占率根本不能这样看
: 因为同一个人可以重复按赞
: 事实上会按他赞的人 大概也会按好几十个类似人物页面的人赞
: 这并不是一个market share的概念
: : 即便是学运“帆神”“廷神”的追踪者总数,也大幅落后于她。她显然是个非常重要
的
: : ,那为啥多数成年人会对她完全无知?如果她宣布去总统府、行政院快闪发送美妆赠
品
: : 那中华民国政府会不会在无预警的状况下,就被几万女中学生占领?
: ^^^^^^^ ?????
: 性质完全不同
: 如何以按赞数来评估一个人的重要性及动员能力?
: : 网络所建构出的世界,乍看之下是连通的,也对所有年龄层开放,但里头仍存在许多
无
: : 的墙。因为脸书或其他社群软件的推送机制,我们通常无法跨出这些墙,看到其他人
的
: : 界。
: : 这墙为何存在?我认为这墙不是他人造成的,而是自己设下的。是我们自己筛选掉这
些
: : 讯,而之所以筛选掉这些资讯,又是因为个人的“偏见”。正如同老人看我们,横看
、
: : 看,怎么看都是烂草莓。
: : 这种遍及所有年龄层的偏见形式,起点是认为“晚辈总是搞一些有的没的不长久的”
。
: : 是种价值论偏见。
: 这并不一定是世代间的偏见
: 在每个世代内部也都有价值观的偏见
: “晚辈总是搞一些有的没的不长久的”
: 把"晚辈"代换成其他同世代不同族群也适用
: ex 版上最爱战的八嘎炯、高职 之类 并不属于特定世代的产物
: : 正如那些瞧不起我们的老头,我们也瞧不起下一个世代,认为学弟妹们是一代不如一
代
: : 当他们捧出了自己的“X神”,我们总直觉认定那幼稚可笑,“一阵子之后就没了”
。?
: : 这些“神”对他们的生命可能产生历时的意义,说不定也像周慧敏一样,在十几二十
年
: : 仍影响下一个世代的九把刀。
: : 价值论的偏见会引发美学偏见,就是认为“晚辈的品味有问题”。
: : 我们认为自己的美学欣赏能力较完整、成熟,晚辈的喜好只是被流行产业所“骗”,
不
: : 像我们那么“经典”。所以见到他们的流行符号,我们常哼哼的批评“比我们那时代
的
: : 要逊多了。”但真是如此吗?过去的“黄金时代”常是种错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或
: : 是种美学口味选择,没有高下之别。
: : 这美学偏见又会引发一种伦理偏见,即认为“接受晚辈的偏好是可耻的”。
: 经典、黄金年代的美学偏见从不属于任何世代
: 即便同一世代也有明显的美学偏好歧异
: 学院派/古典 v.s pop v.s 黑/死金 v.s 后摇滚 ...之类
: 同一世代某一种喜好的人总是会有一些认为“另一派的品味有问题”
: 当然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成见
: 正如老人不一定对晚辈有这种成见一样
: : 年纪大的人,不应该和年纪小的人有同样的喜好,如果喜欢和他们一样的东西,那你
就
: : 可耻的。像是二三十岁的人去看少女时代演唱会还可以接受,四五十岁的人还去那边
摇
: : 红萤光棒,就是老不修,大脑有问题,是恶心的“萝莉控”,即便少女时代出道时就
已
: : 是萝莉的形象。实际上,个人合法休闲喜好若不影响他人,你很难说这种消费或欣赏
行
: : 和伦理学的“耻”有什么关系。
: : 这三种偏见造成了世代之间的误解与断裂。老的瞧不起小的,不想去了解,或不敢去
了
: : 。而小的也抱怨老的,说老的总不愿意了解小的,但自己又歧视更小的。
: 大错特错
: 一堆追逐韩流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地方妈妈
: 而年轻世代也有一堆瞧不起韩国流行文化的
: : 在某种程度上,太阳花学运就是对应这种代间偏见的反作用力。新世代透过激烈表态
,
: : 求老人接受年轻人的价值诉求,并将之列入社群发展的长远规划之中。但在开拓沟通
管
: : 与重建共识的过程中,年轻人无意间又筑造了新的意识形态长城,把年纪更小的世代
排
: : 在外。不只是纪卜心,我们对于下一个世代,认识太少,也尊重太少。
: : 或许二十年后,年轻人又再度攻打“我们”的行政院。当“我们”灰头土脸的在院落
里
: : 找失落的太阳饼,抬头却看见电视中意气风发的新世代作家化身名导,大力吹嘘他挖
出
: : 永远的中学生女神”纪卜心出任新片咖啡店女老板一角,才低声叹道:“对喔,过去
是
: : 这个人没错。但我的太阳饼呢?”
: : 到了这地步,“我们”可能才会后悔,想着当初若多了解“他们”一些,多观察“他
们
: : 一些,或许就不会闹到需要四处找太阳饼。还有屏东的蛋糕。
: : 真要等到城破寻饼之时吗?
: : 我们都曾经暗自决定,“不要成为那种我们讨厌的大人”,对吧。
: 这更是大错特错
: "太阳花运动"本应是社运
: 将之定调为学运以挑起世代斗争 就是国民党保守派收编分化的伎俩
: 人渣文本亦落入这种迷思 令笔者感到遗憾
: “年轻人不读书爱搞这些有的没的”
: 绝对不是某一个世代特有的想法
: 即便20岁出头的也有9.2%
: 当马囧、刘政鸿被丢鞋 占领立法院以及行政院时
: 拍手叫好的绝对不会只有所谓年轻世代
: 老一辈大声喝采者人数绝对不少
: “不要成为那种我们讨厌的大人” 重点在于“那种”而非“大人”
: 当我们自己把某种新型态文化定调为对旧世代的反抗
: 事实上只是在替保守派催票而已 这就是右派擅长的收编分化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