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0239
<法作家蒙迪亚诺 获诺贝尔文学奖>
自由时报 2014-10-10
“借由记忆的艺术 唤起人类命运”
〔编译李信汉/综合报导〕
瑞典学院九日宣布,二○一四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法国历史小说家蒙迪亚诺(Patrick
Modiano)获奖,成为历来第十五位以法文写作得奖的作家。蒙迪亚诺的得奖理由是,“
他借由记忆的艺术,唤起最难理解的人类命运,并且揭示了二战纳粹占领法国时期的生活
世界”。
法国小说家蒙迪亚诺荣获二○一四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主题以记忆、遗忘、认同和
内疚感为核心。瑞典皇家学院指出,蒙迪亚诺得奖的理由是︰“他借由记忆的艺术,唤起
最难理解的人类命运,并且揭示了二次大战纳粹占领法国时期的生活世界。” (美联社
)
法国小说家蒙迪亚诺荣获二○一四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主题以记忆、遗忘、认同和
内疚感为核心。瑞典皇家学院指出,蒙迪亚诺得奖的理由是︰“他借由记忆的艺术,唤起
最难理解的人类命运,并且揭示了二次大战纳粹占领法国时期的生活世界。” (美联社
)
蒙迪亚诺︰感觉古怪 但很高兴
现年六十九岁的蒙迪亚诺虽是法国知名作家,作品虽被翻成三十多国语言,但在法国之外
相对知名度不高。他的出版社友人转述︰“当我恭喜他获奖时,他的反应很谦逊,告诉我
‘感觉很古怪,但很高兴’。”稍后他在巴黎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得奖感觉很不真实,
“我很急切地想知道他们为何选择我……更何况,我给人的印象是四十五年来一直在写着
同一本书。”
法国总统欧兰德发表声明,感谢诺贝尔奖肯定法国文学的伟大影响力,也赞扬蒙迪亚诺的
作品体现了记忆与认同的细微与复杂。
作品聚焦犹太人遭屠杀历史
瑞典学院在颂词中指出,蒙迪亚诺的创作环绕在记忆、遗忘、认同和内疚感上,这些都是
经常发生在二战纳粹占领法国期间的主题。巴黎是蒙迪亚诺的故乡,巴黎的历史背景就是
他创作灵感的来源。另外,犹太裔的身分,也让他无可避免地在作品中聚焦二次大战时德
军屠杀犹太人的历史。
文学奖评审常任秘书英格朗表示:“你可以说,蒙迪亚诺就是当代的普鲁斯特(法国意识
流大师)。”
蒙迪亚诺出生于巴黎郊区,父亲是意大利犹太人后裔,母亲是比利时表演艺术家。蒙迪亚
诺的父母长期分居、最后离婚,使他从小就处于一种被父母遗弃的孤寂状态,这种不安、
焦虑的情感,也常出现在他小说主角的性格里。
英格朗说,蒙迪亚诺的独特之处就是他的风格十分精确、简明,善于撰写精短优雅的句子
,也一再地重复相同主题,因为这些主题无法穷尽。
蒙迪亚诺二十二岁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但这部描述犹太人苦难的小说,四十
多年后还没翻译成英文。蒙迪亚诺在一九七○年代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作家,但他对于出
名并不自在,很快就隐没在聚光灯外。蒙迪亚诺迄今发表四十一部作品,也撰写童书和电
影剧本。一九七四年与导演路易马卢合写了《拉孔布‧吕西安》的电影剧本,二○○三年
也与《大鼻子情圣》的导演尚保罗哈波诺合作了《一路风流》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