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yAlbert (寂寞侯)》之铭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常被简称作心经
: 是所有佛经中翻译次数最多、转译最多的并最常被持诵的经典
: 主要内涵是舍利子与观自在菩萨关于诸法空相的问答
: 据闻持颂心经久了有不可思议之妙用
: 有没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八卦阿?
硬要说八卦,大概就是这篇经跟金刚经常常被拿来在超渡的时候念,问题是内容跟
超渡八竿子打不著关系。
心经的结构是这样的:
“观自在菩萨...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里是第一段,可以把它看成论文中的
Abstract,在讲的是观自在这个人,在观察自己到最深处的时候,发现所有的聚合
都不断地在变,并体认到没有一个实际上不变的自我,于是所有的痛苦因此而结束
。
接下来的内容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舍利子你可以把他当成舍利佛(人名),
也可以说是在指称所有的修行人: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陀在观察自己之后,发现我们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看得见的一切(色)、感受(受
)、想法(想)、行动(行),以及把这些片片段段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识。这些东西
全部都在变。
空即是变,而非平常所认知到的虚空。在空之中,我们能察觉到最丰盈的万有,那与
毫无生命的虚空一点关系也没有。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是故空中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
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究竟涅槃”是conclusion,而前面则是内容。
从最后面的颠倒梦想来讲,颠倒梦想是什么?是我们把不真实的当成真实,把“应该怎
么样”盖到“现实实际上是怎么样”。
举个例子,我有时就是会悲伤,会难过,会不知所措。而当我在悲伤的时候,存在个“
我不应该悲伤”的想法,那么这个想法本身就会让我们去排斥自己正在悲伤,而不能好
好地悲伤。
应然盖过实然,这即是颠倒梦想。
当我们体察到一切都在变,实际上我们身上找不出一个独立、不变的眼睛、鼻子、感觉
器官,也找不到一个实际上不变的、独立的“我”。
我们平常所说的“我”是什么?是一堆问题、感受、想法、行动、经验综合而成的集合
体。而如果更进一步去看,这个“我”其实是大脑中的一个区块,这个区块会对你不断
地说话。
当你休息的时候,它会对你说“你在干嘛?快去找点事情做!”;而当你找事情做时,
它又会说“你在干嘛?别闹了,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当你想安静时,它会在
你脑子中唱歌狂叫;当你想享受某些事情,它会跟你说你不该这么享受。当你反抗它时
,它则会释放出一大堆的恐惧。
这个家伙是一个暴君,主宰着我们生命中的一切,我们在没有经过锻炼的情况下,只会
是一个被动的生命,永远都只能顺从著这个声音行走。
当我们不断地探寻自己是谁这个问题,如同心经一开始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深你可以把它想成“走到深处”,“般若波罗蜜多”类似“智慧的方法”,而事实
上,那就只是探询你自己,往你自己里面去看。
当你走到最深处时,会发现你可以不用顺从你大脑中的区块而活,你就是你自己!你跟
你的区块划开一个界线时,区块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