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VEMS (等到越过天空那天)》之铭言:
: ※ [本文转录自 Finance 看板 #1KC3szeU ]
: 作者: mshuang (竹碳乌龙) 看板: Finance
: 标题: Re: [问题] 如果疯狂挤兑 中央存保理赔的钱哪里来?
: 时间: Sun Oct 5 02:34:35 2014
: ※ 引述《asiatrans (asiatrans)》之铭言:
: : 假设台湾几家公股银行曝险现金流给中国980亿
: : 中国出现金融风暴 台湾存户疯狂挤兑领不到钱
: : 300万以下中央存保宣称理赔"最高额度"
: : 但保险公司+政府=两种诈骗集团的合体
: : 而且300万是最高额度 不是一定能赔到三百
: : 想问 如果全台湾银行总现金流1000亿 有九成贷款给中国
: : 万一900亿中国倒债台湾 等于每个存户 每100万就有90万拿不回来
: : 想问 中央存保能赔?
: : 钱哪来?
: : 用谁的钱赔?
(原文可口部分口卡囉~~~~~~)
: 所以后来处理方法也很简单,把钞票印一印补上去,处理一下所谓的优
: 良债权,就搞定了,不过就是一堆大鳄分赃的手段罢了
其实细分扩张型印钞法有两种;一种是与法定货币连动的印制法(津巴布韦模式),
另一种是紧急支应券。
基本上这两种印钞法对于国力来说都是重伤害;因为扩张型印钞法如果与法定货币连动
很显然会造成货币的极速贬值导致购买力重度瘫痪,政府从而失去信用与发债建设的
一切可能性。
另一种紧急支应券则是类似赎罪券的存在;【不到最后交割时刻永远不知道有没有用?】
比较有用的是消费券,变向由国库中支出预算外的额度。(可以成功交割)
但是历史上绝大部分的案例都是失败的,民国初年的军用票多属此例。
士兵们因长官压迫、拖欠军饷或兵匪勾结而举行的兵变,是军阀时期兵变的主流。各地军
阀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适应混战的需要,供养了数目庞大的军队。1916年,全国
军队共有65万余人,年需饷数14225万余元,圆军饷数量比清末几乎增加了1倍多。至1925
年,全国军队总额“约在一百四五十万,每年军费约需两万六千余万元”,占全国“岁人
二分之一以上”。如此庞大的军队和数目浩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和地方财政造成了沉重
负担,政府难以应付日渐增多的军费支出,形成“兵愈多而饷愈少”的局面,拖欠军饷成
了司空见惯之事。仅1918年6月的1个月中央政府欠发的军饷就有1000万元,像冯玉祥这样
的中央军也只能领到4o%的军饷。固与此同时,更有大小军阀和各级带兵的长官贪赃枉法
,大肆克扣盘剥,中饱私囊,更加重了拖欠军饷现象的发生。
士兵当兵打仗,为的是靠军饷养家糊口。领不到军饷,生计便难以为继,他们只好哄
然而起,自找财路,这是引起兵变最常见和最直接的原因。1916年8月31日夜,四川泸县
驻军一部因“欠饷过钜”,“士卒忍饥日久”,发生哗变。这次兵变被镇压下去之后不到
1个月,驻泸县新津边军某营士兵又因断饷3月而哗变。1920年驻直隶河间、高阳的第11师
拖欠军饷1年有余,欠饷计达“百数十万”,师长李奎元“侵吞军饷参拾参万柒千元”,
旅长以下众多官长皆参与勒索财物并纵兵劫掠,终于在是年11月酿成大规模兵变。
段祺瑞当政时期的大量外债,随着皖系北洋政府的垮台而无法偿还,此后北京政府的
债信趋于破产,自1921年至1922年,外国借款减少,军队欠饷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随之
而来的就是各地兵变呈加速化趋势。另外,军阀为了中饱私囊,还巧立名目克扣军饷,特
别是利用发行军用票以充军饷的手段剥削士兵,进而引起兵变。如1919年3月新疆阿尔泰
军警因都统张庆桐“积饷五月之多不发,又因自印纸币,发出布告云与中交票等价,实在
街面每元只抵卢布三元五六使用,张都统复用卢布低价暗中收回”,“致使市面票价日落
,货物日贵,军警目兵大有不能生活之势。穷迫无奈,大起冲突”。
这类以紧急支应券进行扩张型印钞是一种支票;由三教九流的组织发行,如果该组织口袋
跟马里亚纳海沟一样深那就完全不用担心会有交割失败的可能性。
如果该组织不过是个海市蜃楼,就算面额是以亚佛加厥常数(6.022×10^23)做为发行基数
,那也是连冥国银行都不肯收的废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