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连战:国民党本土 最值得信赖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4-09-28 21:28:34
※ 引述《southnorth (南北)》之铭言:
: 小弟非蓝绿 对政治也没很深入了解
: 但从最后一段评论 可以看出逻辑不正常
: 国民党都执政6年了 遇到问题不找现任总统 还要阿扁出来救援
: 这种逻辑还拿那么多博士 政治学博士 法学博士... 真他妈的强
: 幸好没给他当上总统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强烈怀疑连战是不是把台湾人民当智障?
兹转载一篇多年前的文章 《第三世界博士》 讨论到留学文法博士的素养问题。
旧文内容如下:
Third World Ph.D. / 巫铭
台湾文法科学生到欧美留学,绝大部分以学位为目的。台湾社会(特别是留学生家长)期
待留学生“学成”。所谓“学成”,就是拿到学位。依照常理,学问与学位是成正比的。
可是,偏偏现实并非如此单纯。有学位,却没有真才实学的,比比皆是。甚至于可以说是
常态。
到欧美留学,就是要学习当代欧美学界最先进的学术思想以及治学之道。欧美文法科学术
思的发展,当然以他们悠久的人文传统为基础。如果不能够具备相当的欧美文明和历史的
人文素养,就不足以窥其堂奥,不可能真正学有所成。至多只能学得一些皮包而已。即使
是到欧美大学专攻中国历史或者艺术文学,也应该密切留心欧美文明对于这些研究工作的
影响,学习他们学者的方法论,思索他们所提出的研究题目的另类角度,和他们的专业见
解。否则,何必千里迢迢跑到异国留学?可以说,无论是专攻那一门科系,道理都是一样
的。
一般说来,有意攻读研究所,显然准备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原本就应该具有水准以上的
学养。研究生所需要的人文素养,应该都是早在进入研究所之前就已经具备的。如果到了
研究所才有意培养,大多为时已迟。但是,申请入学欧美大学研究所的台湾文法科留学生
,其欧美文明的人文素养,绝大多数还不及欧美大学部一般文法科大学生的程度,当然更
不如他们研究部的文法科研究生了,甚至于还有更差的。这似乎是台湾社会上一般人所不
知晓的。
举个实例。具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马英九,几年前在记者访问中,侃侃而谈他所喜
爱的课外读物。他很自豪地一一详细列举出他所读过的世界文学名著,例如基督山恩仇记
、三剑客等等。只是,这些他所谓的世界文学名著,不过是一般欧美中学生的读物罢了。
问题是,他们中学生所读的文学著作,远远超过我们这位留美的马博士。至于他们的大学
生和研究生,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文学以外的著作,例如哲学、历史,情形更为严重。有
位台湾留学生在德国某闻名大学,以近十年时间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之后,竟然完全不知道
德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呼风唤雨的普鲁士容克贵族集团。欧美一流大学研究所的同科系本国
籍研究生,如果有这等程度的人文素养,那是完完全全不可想像的事。
就物质条件而言,台湾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没有充裕欧美人文方面的相关读物。台湾能够
找得到的这方面汉译本,数量非常有限。单纯由此,就可以判断,台湾学生非常不容易培
养出良好的人文素养。再加上文凭主义盛行,台湾中小教育以升学为主,教科书内容贫乏
,教科书外的读书风气不盛,自然无暇顾及现代文明的人文素养了。这可以说是教育政策
和文化体质的问题,也可以说涉及了我们的社会风气。
台湾的汉译本,不但为数甚少,而且素质普遍不佳,绝大部分是滥竽充数。错译不但错得
离谱,而且谬误多得令人不敢相信。可以肯定的是,读者不容易从汉译本精确了解原著的
内容。即使有少数能够硬著头皮念完,他们不被混淆已经幸甚,至多只能一知半解、似懂
非懂。汉译本的低素质,当然大为降低年轻学子的阅读兴趣。就这方面而言,日本时代台
湾学生的处境好得太多了。因为当时优质的日译世界重要著作,已经应有尽有,非常丰富
。其实,今日韩国的情形也跟当前台湾极为相似。就欧美文化的素养而言,如果说当前这
两个社会的知识分子和一般大学生,大多不如他们日本时代的父祖辈,颇有几分至理。
这并不是说,台湾学生当中找不到人文素养优秀者。而是说,台湾的环境不良。若要培养
雄厚的人文素养,非得自己特别下苦工夫不可。而在台湾文法科留学生当中,这并非全然
没有,只是甚为罕见。再者,台湾学院里的文法科教师素质一般不佳,鲜有能力启发和指
导大学生去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以准备在欧美大学的文法科研究所从事较为高深的学业
研究。讲得白一点,就是绝大多数台湾文法科留学生,肚子里的墨水少得可怜。如果在欧
美大学的研究所课堂上,教授讲课旁征博引,他们肯定大多要“鸭仔听雷”了。这还不是
语言问题,而是根本不熟悉人家视同为必备基础常识的东西。在此情况下,如果要深入宝
山、满载而归,当然是不容易的事。
问题的另一面是,远赴欧美的台湾文法科留学生,外文程度普遍不佳。而外文程度,又跟
人文素养有密切关系。在研究所修课,每日课业指定的读物堆积如山,非有相当好的阅读
能力和极佳的理解能力,是无法应付的。于是,如何完成指定的学期作业、考试过关,那
就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诚然,经过几年的磨练而外文突飞猛进的,大有其人。不
过,我们也看到绝大部分的文法科留学生,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外文程度依然低劣如故。
例如,担任过东海大学教务长的王振寰教授,拥有美国著名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竟然
不知道英文的 the Commons(有the,C大写,而且是复数s)是英国国会的平民院,或称
下院。他在一本书上,竟然把它翻译为“群众”!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找出原著,对照
台湾闻名教授所翻译或者校订的译作,保证可以大开眼界。
跟台湾文法科留学生同病相怜的,还有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公费和自费留学生。在此情况
下,很多欧美大学的研究所或者指导教授,开始非正式的“一校两制”,通融让这些学生
“学成”。这就是Third World Ph.D.的缘起。
台湾留学生Third World Ph.D.的一个特色,是博士论文题目几乎清一色与台湾或者中国
有关。这并不是说,所有这类的博士研究论文,都是低水准的。事实上,做得非常出色的
并非没有,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只是,那些程度不佳的台湾留学生,特别热衷选择有关台
湾与中国的论文题目。而这些论文内容,很多是拿几个时下流行的学说,以台湾或中国的
例子验证一下而已。到欧美各大学研究所,找出历来台湾文法科留学生的硕士、博士论文
题目加以统计,当知此言不虚。投机取巧,容易蒙骗过关,当然也方便掩饰自己的学识实
力。他们之中很多就如此这般地“学成”了。在台湾文法科教授群当中,这是一个公开的
秘密。
稍早一点,当连战在芝加哥大学写博士论文的时候,美国学术界正集中于苏联研究,对于
中国(中共)的研究,无论在图书收集和人才方面,都还远不如今日。反而当时国民党政
府的“匪情研究”经费充裕,收集不少资料,也有大批人在做分析工作。于是,像连战那
样的国民党权贵子弟,大大方方地动用台湾的国家资源,甚至可能由台湾的“匪情专家”
捉刀,完成他们的学期作业或者硕士、博士论文。这也是投机取巧,不过更加容易罢了。
严格来看,连战固然可以称为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其实称为“匪情专家”可能较为
适当。因为他研究的是,中共如何批评胡适。除此,实在看不出来他有政治学学者应该有
的学养。
台湾的Third World Ph.D.群就这样产生了。因缘际会,台湾的大学院校充斥这类从欧美
大学研究所“学成”归国的人物。其中,国民党权贵子弟出身的,台湾本土派学者,都一
应俱全。例如,已故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卢修一的国立巴黎大学政治学博士论文题目,是关
于台湾共产党运动,内容既不能算是严谨的历史研究或者历史解释,也不好归类为是有政
治学内容的学术研究。大概只好跟连战一样,归类为Third World Ph.D.吧。若要严格批
评,应该一视同仁才对。
不过话说回来,每个人的成长,各有不同经历阶段。择取片断而遽下定论,有失厚道。如
果台湾的Third World Ph.D.们,能够善加利用他们得天独厚的好际遇(名利双收、优渥
无比的退休待遇),谦卑而且勤奋耕耘,在学术上真正有所贡献,或者像卢修一那样舍命
为台湾民主而奋斗不懈,我们还是应该十分敬重的。应该享有崇高学术地位的,是真正治
学有成的卓越学者,与文凭无关。值得台湾人民永远怀念的,是具有民主运动政治家胸怀
的卢修一,而不是拥有政治学博士头衔的卢修一。至于那些学养不佳、疏懒成性却又汲汲
于沽名钓誉的博士先生女士们,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尊称他们是 Third World Ph.D.。
作者: OLM (歐買尬得)   2014-09-28 21:29:00
最后三段建议上色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来乱的)   2014-09-28 21:30:00
反正只是比论文生产量,学术跟社会脱节不管做什么题目都是枉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