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香港学生都不怕中共发飙吗?

楼主: chenglap (无想流流星拳)   2014-09-28 11:16:13
※ 引述《huzhou (菰城公子)》之铭言:
: ※ 引述《bg00004 (绝缘体)》之铭言:
: 一个国家应该只有一种制度,对待所以公民不偏不倚,不给予任何特殊照顾
: 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否则被照顾的人不会感恩戴德,反而会心生埋怨
辛亥革命的发生时期, 是各国民族主义思想顶盛的时期, 特别是受到日本
明治维新建立“日本国”的概念影响. 当年的汉人知识份子亦推广, 中国
应该成为一个像德国, 日本那样的高度纯粹性, 国民平等的民族国家.
所以兴中会初期的口号是“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的排满口号, 中华民国
或者他们理想中的“中国”, 是一个纯粹的民族国家. 可是, 这个思想是
建立在他们对于整个清帝国的理解不足上.
在中文里, 我们都把所有此类政治架构称之为“国家”, 但是即使你随便
查一下维基, 也会发觉在里面是有基本上是分为几大种不同的权力体系.
华人用“国家”一词概括了, 最多只知道有专制和民主之别, 却很少对其
他权力体系有认识. 以下是概括的形容.
单一制国家 - 就是我们认知中的国家, 这种国家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
, 治下的全是行政区域, 行政区域的权力是由中央政府给
予的, 中央政府拥有一切的主权. 这种国家同质性的高低
有很大重要性, 同质性低会产生很多问题. 这也是为何老
蒋统治台湾比统治大陆成绩好的原因.
帝国 - 清朝就是例子, 帝国也有中央政府, 他以军事和经济的方
式, 控制了多个不同宗教, 文化, 民族的地区. 靠着维持
区内的和平与秩序存在. 帝国虽然统治所有人, 却承认这
些人不同而且必须有所区隔, 这些地区之所以被统治不是
因为道统或者道理, 而是因为在于帝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 故此力量衰弱或者帝国承受巨大军事打击时, 就会瓦解
崩溃, 奥图曼帝国, 日本帝国, 清帝国也是如此.
以上两种, 是华人最熟悉的体制, 他们因为“中央政府”的存在以及强势
, 所以经常被混乱起来, 但他们本质是不同的. 最不同的地方, 在于单一
制国家是靠着“国民的共感”而凝聚, 所以文化认同相近, 国民之间的身
份地位平等, 会变成重要的课题.
而帝国靠的却是军事经济力量统治, 分而治之, 也就是说各个分裂的被统
治单位, 没办法团结起来形成足够的反抗力. 他相反的并不希望臣民之间
太紧密, 因为这也代表了反抗力量形成的可能性.
邦联 - 他基本上就是架构在单一制国家上一层的权力架构, 当单
一制国家本身的国小力弱, 不足以面对一些紧急的挑战,
例如大国的侵略时, 小国为了统合对抗力量, 透过条约加
强合作建立起的架构. 也就是说怎样在不影响主权下, 达
致团结一志统合指挥的做法.
联邦 - 联邦就是一种将主权分割的做法, 联邦由独立的“邦”组
成, 邦与国民都拥有对自身土地的主权. 例如美国各邦是
有各自的法律. 但是在国防和外交上则统合在联邦政府的
手上, 邦国被保证对联邦政府有一定的参与权, 但联邦对
各邦国的干涉也受限, 换取各地区民情不同的管理弹性,
美国, 俄罗斯两大国都是联邦.
以上两种是华人比较不认识的, 他并不是一刀切的“统一”或“分裂”,
而是在两者之间取了一个中庸. 这两个思想和帝国一样, 都是认为, 不同
的地方, 地理, 经济情况, 人文情况, 以及现实环境, 完全统一平等的规
章制度以及国民身份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团结一志争取自己利益也是必要
的, 但两者可以切割开来.
华人之所以比较不熟悉的原因, 是因为联邦和邦联之所以存在, 必须承认
“法律”本身超越了“个人权力”, 因为联邦和邦联并不是基于一个人或
一群人答应了给予平等的统治而建立起来. 而是基于每一个政治实体之间
白纸黑字的承诺和规章, 如果无法信守法律和契约, 则没法结合出这样的
权力.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单一制国家, 实际上就是无视了清帝国的同质
性其实很有限. 因为不断察觉到各种现实, 例如东北已经有很多汉人, 蒙
古会影响到华北的安全, 当初设想的“汉民族国家”的概念经不起考验,
便开始变成“五族共和”.
很遗憾, 就是因为当年的人只认识单一制的共和, 也意识到你不能无视满
, 蒙, 藏以及穆斯林, 结果就混合出这个概念出来. 他一方面希望保持清
帝国的形体, 另一方面又想建立民族国家, 就变得不伦不类. 去到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时, 出现“少数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的理论, 就是想拨
乱反正, “国语”(国民的语言)也变成了“普通话”(地域共通语), 原本
就是察觉到矛盾而作的补救.
所以今天才会搞到“中华民族是不是华人? 华人是不是汉人? 汉人是不是
中国人? 如果汉人等于中国人, 藏人不是汉人, 那是不是中国人? 藏人是
中国人因为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那中国人就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人,
那马来西亚华人不是中国人了吗? 有朝贡关系就是中国的一部份, 那冲绳
应该回归中国吗? 越南和朝鲜要不要... ”这样没完没了.
清帝国统治疆藏是因为他是帝国, 他清楚知道他是帝国, 他清楚知道他是
满人在统治汉人和藏人和蒙古人. 他从没有建立一个叫“清人”的身份并
以这些人接受, 只有帝国核心用的“官话”, 所以清帝国的逻辑是没有矛
盾的, 他要你忠于的是天子而不是民族. 帝国这个架构在中华土地下发展
多年, 他的架构已经非常成熟.
近代中华接受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却没有消化好, 因为翻译将美利坚联邦
, 清帝国, 邦联, 日本国都一概称之为“国家”, 所以便产生了水土不服
的现象. 汉人一直期望自己建立的是像日本国, 德意志国, 一个“汉民族
国”, 但现实就是维持清帝国的领域, 包括掌握西藏和新疆两片土地比较
合乎利益.
中华传统讲“知行合一”, 也就是行为和认知要一致才能健康. 但目前的
中华思想, 行为上基本上是“帝国”, 精神却被训练成“单一制国家”,
无法知行合一, 矛盾就不断产生.
像少数民族政策, 一国两制, 都是“帝国”的政策, 就是认知到这些地区
和民族, 和帝国大部份地区和人民都不一样. 所以务实的给予差别的待遇
, 免得摧毁他们的特殊性和工具价值, 这是现实的. 可是精神上因为认为
自己是单一制国家, 所以接受不了. 如果你要消除维族的穆斯林文化, 要
求他们变得像沿海汉人完全一样, 新疆想要稳定下来, 几乎是不可能.
主体的人群数量最多, 物以罕为贵, 相反就是人最多的最不值钱, 在其他
稀有个体都拥有特权, 反而变成“二等公民”, 因为拥有最少的权利. 在
单一制国家来说, 因为假定国民身份相同, 所以这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就
算长久地我们能够含糊其词, 当差不多先生, 他最终还是会被察觉, 爆发
的, 因为大家争夺各种资源, 包括公务员席位, 学分, 资产等, 都是现实
的问题.
最后的走向不外乎三个,
少数人会想到, 既然自己一直相信这是单一制国家, 不如就铁着心, 用包
括武力之内的所有方式, 将所有文化差异根除. 中国人就要吃猪肉, 不吃
猪肉就别当中国人, 在中国的土地上不当中国人就滚---这样的逻辑.
日本的皇民化, 以及纳粹的“最终方案”, 都是这个逻辑的产物.
第二个就是走向联邦或邦联的做法, 承认各地的不同, 尝试以法理, 订好
一个大家接受的分际. 以及每个地方都有权根据自己的风土, 制订相关的
法律和政策. 这个做法听起来很理想, 但实行起来, 要能力很强的主导者
, 台面上有没有这种人? 潜在有能力的人存在吗? 这实在很成疑.
第三种就是重新回到知行合一的帝国之路, 直接地, 那些就是殖民地, “
一国两制”这种修辞单纯就不必要. 那些就是属土, 那是殖民地, 为了帝
国的最大利益他可以有不同的制度, 自治是帝国给的, 帝国的恩赐, 帝国
可随时取回. 万一取得新的领土和人民, 也可以用同样逻辑办理.
平等这种事情, 就像男厕和女厕一样, 有人说, 男女平等, 男厕和女厕应
该一样大小. 但也有人说, 女厕不能站着使用尿兜, 必须用坐厕或蹲厕,
占的空间较大, 如果大小一样, 则女厕需要排很久队, 所以平等应该是女
厕比男厕大.
前者的平等标准, 是为厕所花的建筑资源和空间资源均等.
后者的平等标准, 则是为上厕所付出的代价要均等.
两者都是平等, 只是角度不一样.
帝国, 联邦, 邦联, 单一制, 也是一样, 平等之外, 还是要选择一个量级
平等的呎, 不同的制度影响的是不同的平等逻辑, 早晚要选择一个出路.
作者: kerry0496x (ACG紅短髮勢力崛起中)   2014-09-28 11:17:00
大推 我只能看破他在说谎
作者: Su22 (装配匠)   2014-09-28 11:17:00
push
作者: kerry0496x (ACG紅短髮勢力崛起中)   2014-09-28 11:18:00
但没办法打出这么完备的一篇文
作者: XieXie9527 (谢谢你9527)   2014-09-28 11:18:00
未看完先推
作者: freedom1986 (钢达姆机器人)   2014-09-28 11:19:00
c大好文必推
作者: kerry0496x (ACG紅短髮勢力崛起中)   2014-09-28 11:19:00
但是另外要提 单一制国家现在越来越少了现在全球化的趋势 导致名义上的单一制国家实际上构成种族很复杂 导致单一制国家的内涵转变由原先种族或狭义的文化上相近 转变成
作者: nicktop2001 (白咖啡)   2014-09-28 11:20:00
说得很好,最后的比喻简单易懂
作者: kerry0496x (ACG紅短髮勢力崛起中)   2014-09-28 11:21:00
广义上的文化认同 就被视为是某国人啊 C大最后有提到了 现在就真的有些人
作者: DJY (1080P)   2014-09-28 11:21:00
香港人还不赶快武装抗共 杀光所有大圈仔
作者: kerry0496x (ACG紅短髮勢力崛起中)   2014-09-28 11:22:00
一直相信单一制国家的纯净感 因此要消除所有文化差异
作者: deepsummer   2014-09-28 11:22:00
作者: sading7 (sading7)   2014-09-28 11:25:00
好文
作者: psku (@(o‵ェ′o)@)   2014-09-28 11:25:00
不愧是C大
作者: kerry0496x (ACG紅短髮勢力崛起中)   2014-09-28 11:26:00
因此无法仔细的思考种族的问题导致当年不断地推崇中华民族的概念 配合国家大力宣传 现在 谁都看得出来这种虚构种族主义
作者: leocat (随风飘逝的小花)   2014-09-28 11:27:00
作者: lusinda ( )   2014-09-28 11:27:00
c大优文长知识
作者: kerry0496x (ACG紅短髮勢力崛起中)   2014-09-28 11:27:00
大旗只对中央(中共)有利 却是违反人类常态的
作者: hhtj ( 阿 辉 )   2014-09-28 11:28:00
C大有没有要回香港支援啊
作者: dingcross (一颗布丁*叮)   2014-09-28 11:30:00
推推
作者: ttt95217 (略)   2014-09-28 11:34:00
华人很吃这套呀
作者: nomorepipe (不管了啦)   2014-09-28 11:35:00
专业文
作者: kaoru1992 (黑草)   2014-09-28 11:37:00
优文!!!!!
作者: Harakiri (我的呼吸很三岛由纪夫)   2014-09-28 11:38:00
作者: lwowl (暱称)   2014-09-28 11:42:00
这篇写的太好了
作者: shiounio (离开)   2014-09-28 11:42:00
C大好文推
作者: dragoneminem (dragoneminem)   2014-09-28 11:57:00
作者: SanadaMizuki (迷途小书僮)   2014-09-28 11:58:00
好文推
作者: alliao (半残流浪汉)   2014-09-28 12:06:00
靠邀 只能推惹
作者: kimukao (心灵)   2014-09-28 12:07:00
长知识了,谢谢
作者: Rover ( )   2014-09-28 12:08:00
赞同,推
作者: phoenixzero (九尾盛)   2014-09-28 12:08:00
所以会有人类革新连盟或者中华联邦的出现?
作者: whalebaby (吉祥物:鲸鱼宝宝)   2014-09-28 12:08:00
作者: Leika (裁作短歌行)   2014-09-28 12:10:00
好帖我顶
作者: idlewolf (闲置)   2014-09-28 12:11:00
C老师必推
作者: kimukao (心灵)   2014-09-28 12:11:00
大推
作者: Neytirina (GG)   2014-09-28 12:16:00
推这篇。
作者: kickmeout (都是想像 骗不了我)   2014-09-28 12:28:00
我一直觉得小时候读到的美利坚合众国翻的不是很好美利坚联邦看起来反而直接了当
作者: power8050 (想飞)   2014-09-28 12:44:00
超专业啊!!
作者: Touble (不做死就不会死)   2014-09-28 12:49:00
我妈刚问我为什么跪着用电脑
作者: tkc7 (至情至性)   2014-09-28 12:51:00
C大
作者: nysky (天佑台湾)   2014-09-28 12:53:00
推C大,不过中国五毛成天在ptt上乱搞真的很讨厌,祝牠们死光
作者: SHIU0315 (SHIU)   2014-09-28 13:08:00
不愧是C大
作者: dj533kevin (乌鸦)   2014-09-28 13:11:00
好文推
作者: fengchierh (枫奇儿)   2014-09-28 13:13:00
清楚详尽
作者: Hamachan (镜花水月)   2014-09-28 13:19:00
C大优文
作者: matrix4096 (水静流深)   2014-09-28 13:27:00
受教 推
作者: griff (む宝)   2014-09-28 13:2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