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中国盗印四库全书 故宫竟帮忙脱罪

楼主: b3b4 (不三不四)   2014-09-24 21:44:43
我觉得这位JJ网友影射的太过份了。
绘声绘影讲东讲西,然后再丢个合理怀疑来入人于罪,
这跟那种含沙射影的不入流政客有两样吗?
※ 引述《JeremyJoung (J.J.)》之铭言:
: ok 进入正题
: 关于故宫的泄漏情资的事情真相 老实说我完全没概念
: 但我只能根据我们馆在内执行数位典藏时的一些基本规格让板上众鲁参考一下
: 数位典藏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 不过就是拿个手机来拍一下
: 然后每年就可以借此跟国科会诈骗 喔不 是申请一笔计画执行经费
: (当然没可能这么轻松 至少都是k牌xxD系列 而且拍完还要写METADATA报告)
自己都说数位典藏没那么轻松了,前面却又“戏称”跟国科会诈骗。
是你诈骗还是谁诈骗?是你们申请了钱,国科会也预期你们会好好干,
但你现在却说是诈骗?
不给钱说国科会严苛钱都只给大老,
给你钱又说自己诈骗。
自以为有趣,核给你钱的国科会是傻瓜吗?你老板,还有跟你一起工作的硕士,
都是骗子吗?
你后面自己都说这工作没那么简单,那为什么不能用严肃一点的态度来看这个问题?
在现今分辨率越来越高的时代,谁知道FullHD、4K、8K能撑几年?
难道几年后新工具新规格出来,再花钱把所有的东西再搞一遍吗?
所以当然就是以现今符合经济效益的方法,利用数位方式尽量进行高分辨率的典藏。
谁知道下一轮新的数位典藏计画再来一次时,这批文物古物会不会变质?
我们都希望现在可以看到一千年前的东西,
但更希望一千年后的子孙还可以看到状况一样的东西啊。
更何况,有机材质的文物,每照一次光都是伤害,能少碰就少碰。
但如果这样干脆埋起来可以保存的最好,只是这样不就跟你没了这东西没两样?
所以始终都是两难啊~
此外,这些图档不仅有参考价值,现在也都开始有了附加产值,例如文创商品。
这些都是数位典藏的意义所在。
一系列很有意义的事情,被你讲成一种“诈骗”,
我真的看了很生气。
: 我们馆内大约动用了3名不等(依大环境景气决定) 国立硕士级约聘工读生来执行典藏业务
: 每个计画每年的产能基本上不超过1000张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 因为 这不是那种素人自拍 随便拍拍就能交差
: 除了最基本的'全局图'另外还有'特写图'
: 该怎么拍才能表现出藏品的重点都是要讨论与请示的
: 而且 敝馆的蒐藏项目非艺术或文史纇蒐藏 是以实物藏品为主
: 所以取镜角度的问题更明显
: (馆内研究员都说 我们的藏品都是无价之宝喔)
是你(们)逊还是你们渎职?一整年下来只拍一千多张?
这样可以说国立硕士也没啥了不起吗?
我去日本玩一个礼拜也可以拍出一千多张哩~
当然不是这样。
拍这种照,你自己都讲“没那么简单”了,拍完照要不要挑图调色调光以免失真?
拍的时候还要打光,比一般人拍一生一次的婚纱还讲究。
这不是简单的工作,否则国科会也没必要特别编预算让人家来申请计画。
: 然后重点来了 即便是这样卑微的无价之宝
: 我们的业务执行标准都是单眼画素全开 以raw格式纪录
: 在数位典藏的执行规范中 图片由高到低分为四种层级: 原图 大图 中图 缩图
: 缩图理所当然就是大家上网站检索时看到的预览图
: 而点进藏品明细时 让你看到的也只是中图而已
: 如果 有人跟博物馆申请照片时 我们会勉为其难的审核后把大图传给你 而且还只是jpg
: 那好 问题来了 原图是干嘛用的??
: 原图除了是馆内最核心的财产之外 是当有高阶的重制或研究计画时才会动用到的资料
: 在我们家 就算只是用个相机拍摄 每张原图都是50MB+
: 而我们目前已制作了几万张的原图(可见跟国科会骗了多少年[烟
: 多年前 我们动用了两座磁柜 一座20TB+ 来存放这些研究数据
: 要知道 这还只是我们这种杂鱼馆在执行业务时的操作规模
: 就故宫这种负责国宝文物的一级博物院 使用的都是大型全平面扫描器
: 如果一张原图大小没有没超过1GB 我不相信他们能这样交差
: 而且小于这个水准的品质也不可能能用于文物重制
: 而根据WIKI纪录
: “共收书3503种,79337卷(据文溯阁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
: 230万页
上述这段大致上是事实,我没有意见。
您们申请到计画也很认真执行,累积了成果,值得钦佩。
但您却又夹杂一句说是跟国科会骗钱,让我很不能苟同。
难道是其他人很认真工作,但也有骗钱的人滥竽充数混在其中吗?
: 假设他们很偷懒 每个藏品都只需要拍一张全局图 (我们是都要连续复数张以上的)
: 它的必须容量都至少是1G*2.3M = 2.3PB
: 怕非资讯的乡民不熟悉PB这个单位 它是TB的1000倍 而当前市面上的主流硬盘是2-4TB
: 也就是 如果想要带走四库全书的完整影像档 至少都要将近1000颗硬盘才有办法乘载
: 而每颗裸机硬盘的重量是700G 体积自己想像
什么叫做“假设他们很偷懒”,这种说法一开始就拿墨汁往人家喷。
我知道您是说即使是最低标准,档案还是天文数字地大。
但为什么要做那种“假设”,根本就是欲加之罪。
: 如果 真的有所谓"数位典藏资讯外流"的这一事实
: 纳么肯定不是区区一个打工约聘的研究员能做到的事情
: 也不可能是网络骇客入侵什么的 那个流量根本无法忍受 而且也都是使用私人网络
: 若要实现这个可能性
: 必然是有上层的某XX会XX长 带着大批人拿着金钥加上一整柜的全新硬盘进机房
: 不眠不休的花上数个月的时间来拷贝磁柜(就是要这么久)
: 在物理上才有可能拿走这些数据
这是以“假设”来入人于罪。
如果根本没有外流,那您的所有的假设都不成立了吧。
: 所以对于这则新闻我持有几个存疑点
: 1. 是否真的有故宫资讯财产外流这一事实??
: 但就故宫的回应来看 似乎并非完全子虚乌有之事实
: 2. 外流的图档真的是"原图"吗?
: 不过 若只是区区"大图"以下的劣化品 我很难相信强国人敢这样号称正版 还开价6000万
: 但我希望他们就是这样无耻 能让问题在此得到破解 因为么最恐怖的问题才来了
: 3. 到底是谁有这样通天的权限与本领 能用这么久的时间 去取出这些最高级的大资料???
: 别忘了 故宫是一级单位 完全不用甩江华华的
: 现阶段除了馆长以外 就只有在江华华头上的那两只 才有资格勒令故宫
: 我没有什么默认立场
: 但我只是根据物理面与制度规范面上的逻辑性来描素
: 若要实现上述行为 必需要有哪些不可避免的物理前提
: 剩下的就已经不是我的责任范围了 我只是乙名卑微已失业的约聘打工前MIS
: (滚到角落去
最后这一段影射的太过份,如果真的有人为了捍卫清白采取法律途径,
我认为讲这种话是要负责任的。
数位典藏的内容包括资讯设备的物理假设,大致上是正确的。
但这都是简单明确的“事实”。
但全文用专业的数位典藏解说,然后包装起自己的影射,
事实上没有半点证据,甚至就连有没有外流都尚未清楚就想入人于罪。
我觉得真的很过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