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烦的地方在于, 收礼当下交易成立, 双方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如果餽赠方认为他换回了某样宝物-譬如忠诚-
: 实质上却只得到了感谢甚至只是陪伴的时间.
: 违约的念头就会反噬并激发不理性.
看到有专业大神回文,手痒斗胆也冒犯为文一篇阐述。
作为一个资深 "前" 忧郁症病友,并发解离性人格疾患,八年被霸凌经验
地中海型贫血、心律不整-右束枝传导不完全阻滞障碍、十年被家暴经验
近十年PTT使用者、三版前版主、曾在诈骗集团工作、多位精神疾病患者相处经验
海军陆战队712T、自行创业者
女仆咖啡厅文化研究人员,一点都不专业的路人两性专家...等等等
除了诈骗集团工作经验与此文无关外,
请容许小弟在这边略为用自身经验试着替张先生说几句话。
以个人的贫血、心律不整等状况来说,
这是属于“生理”疾病,我无法要求我的红血球携氧量高一点,
也无法命令自己的胸口还是心脏不要三不五时就来点刺激的。
就好比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如果靠意志力就能降血压降血糖,
那怎会有一大堆的药厂与生技业者想靠此维生呢?
(离题了,拉回本文)
我们用三个论点下去讨论张先生发生了什么问题吧。
1.情绪控管
2.社交、行为模式、沟通方法与自我认知
3.恋爱相处过程
本文开始前,请注意此段文句。
‘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关的,
也许你现在并不明白它们会如何彼此连动,
不过,将来某一天,会有某个时机点能够明白。’
原文出自 Steve Jobs某次言论,(也许他也是从某个人口中听来的)
往者已矣,请更加珍惜你身边的“所有人”
那么,先从‘情绪控管’开始谈起吧。
从刚刚吃早餐被电视新闻与桌上报纸的疯狂报导洗脸的三十分钟当中,
得知张先生具备着些微的‘情绪控管’问题
例如一吵架就会动手殴打女友,
例如会疯狂地打电话、到人家家门口敲门、死缠烂打跪求挽回。
例如会有些自行脑补与妄想症状、疯狂晒恩爱与特殊性癖等等。
有点类似我认识的某位朋友,两者间有以下几点共通特质:
1.思维上的奇怪逻辑:
跟我吵架 > 你不爱我 > 你为什么不爱我
> 那你爱的人是? > 你有其他爱人了
> 那我只好用某些方式来证明我对你的爱
> 殴打、争吵、发泄情绪 > 道歉、挽回、希望被认同
‘再度重复吵架的过程....’
对于这类型的患者而言,要求他们“处理情绪”
是具备着相对应的困难性的,
当他们已经被某件事情激发出情绪时,
希望他们能够合理思考此一事件,或者对情绪有所管控,
这就好比你要求一个心肌梗塞发作的病患在没有任何协助的情况下,
心脏能够马上恢复正常的运作。
听起来很不合理,对吧?
不过,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常常去要求‘精神病患’必须要做到的事。
我们常常要求那些躁郁症、忧郁症的患者,
不要随便发泄你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在那边郁郁寡欢。
自闭症的孩子应该要开朗一点,过动的孩子应该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
如果无法做到,与我们这些“正常人”无关
那是"医生"、"特教老师"、"家长"、"专业人士"的责任,
与"我"无关。
一个健康的人分以下三种层面:
1.生理 2.心理 3.社会
十几年前某次偶然间发现,已经陷入重度忧郁倾向时,
选择采取人格拟态的伪装过程,让自己能够不要那么负面与悲观。
这是在"社会关系",还可以控制住"心理"层面的时候,
透过某些大脑的自我防卫机制,将过于痛苦的事物与回忆解离出来,
假装这不是 "我" 发生的事情,进而避免陷入 "忧郁"的无限循环当中
在2009年12月时,我的忧郁症得到了最好的缓解。
透过前去国军806海军总医院精神科病房当‘看护’的一个月时间,
亲身与这些各式各样‘精神病患’实际相处,
然后被对方用‘为什么你没有一起来住院’的眼神回望,
只要我人在病房里面,基本上床上的病患都会乖乖不惹事生非。
要说原因的话:‘旁边的看护真的要闹起来应该比我们还严重吧....’
同房的几个病人 & 我的看护对象也许心理或多或少都是这样想的吧。
退伍后,有几个女孩子让我印象深刻,
其中一个女孩子,是当手机门市时遇到的客人
帮她做了门号NP与手机挑选,互相留了联络方式
当天晚上20:00下班,21:00打电话约来我家楼下一起吃消夜,
21:30说要上楼到我房间看看,22:00发现她的手腕上面有几条割痕。
对某一类型的精神疾患而言,容易释放出情绪,
让"感性"主导"理性"是很容易做到的。
透过以上两个例子带入此一事件。
简单推论以下四点。
1.张先生的思维模式与正常人不太一样
2.这类患者都很容易简单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并扩散给身边众人
3.在大多数相处过程中,身边的“人”并无法及时给予有效“回馈”。
4.要求这类型患者‘自我康复’,大概跟某些癌症不药而愈病例的稀有度差不多
从第一项“情绪控管”延伸到第二项的进阶讨论:
‘社交、行为模式、沟通方法与自我认知’
1.大多数此一类型患者都会保持着正常的“社交行为”
甚至会比一般的正常人还要相对应的“活跃”
但是如果你与此一类型的精神疾患深入相处,
会发现他们其实具备有最少两套以上的不同行为模式,
或者是在不同情绪与事件发生下,会做出某些不同的特殊行为。
这可能来自于过往的某些事件所导致,或是偶发性的思维误差。
偶发性思维误差比较难以迳行判断与预防(例如跳楼、跳轨、突然自杀/杀人等等。)
过往某些事件惯性思路则比较类似于“自残、酗酒、抽菸、性交...etc”
透过某些动作来解决某些事件的带来的压力。
2.行为模式
从以上论述可简单得知三点推断
1.思维逻辑差异
2.异常行为反应
3.惯性重复
3.当您发现身边的朋友有这些‘特殊行为模式’时
请在其能够“理性思考”,尚未陷入“思维逻辑差异”的状况,
以“朋友”的身分去告诉对方他有“这样子”的情况发生。
切记,千万别用“指责”、“劝导”、“强迫”的方式去告知。
可以简单地说:“你有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情况发生。”
大多数的精神病患都得要依靠对“自我认知”的重新建立,
来完成思维的调适与自我康复的过程。
时间可长可短,依每个个案而定。
(不过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逃避就是了....)
4.自我认知
当患者已经开始自我认知的重新建立,
这段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请花费耐心、耐心、耐心,
做好一切的心理准备,陪着这个人慢慢地调整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每一个精神病患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
病患会不会复发,有什么样的症状,会不会有其他的并发症 (生理/心理/社会)
这都是必须要依照此一单一个案过往的记忆,现今的生活环境,
还有其所选择的相处对象与可控制因素有多少来决定。
有的人可能认为简单的换气过度或者是一些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就是精神疾患
也有的人处在重度忧郁or多重人格也能够慢慢调整回来。
这类型患者与 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幻听等症状不同,
大多都是可以透过一般的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各种治疗方式痊愈。
但首先必须要先控制住思维的偏差倾向,
一但已经进入无法被控制的阶段,那就得要寻求专业人士(药物)协助了...
最后,也是最多人谈到的“恋爱相处过程”
从双方在O2版认识,张先生也是个活跃的PTT使用者而言,
可以断言其具备一定程度的“网络依赖症候群”
也就是如果把这个人的网络断上半天一天来着,
大概就会出现一定的戒断症状。(这句话是乱掰)
谈恋爱这件事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一个人能够做到的是“单恋”
只有双方不断给予对方回馈,这才算是“恋爱”的开始。
但是请注意,在某些精神疾患的世界当中。
他们的逻辑是有误差的。
也就是他们学不会某些重要的“规则”
例如花钱送贵重的礼物,不代表对方就要接受你的爱,
接受了对方某些东西,也应该可以不用回应对方的心意。
这些来来往往的例子有着许多,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前两年的FB许愿池,
还有常见的火山孝子、酒店小姐养小白脸、大老板包养小三小四小五、
小狼狗一口气被三个小三外加两个贵妇包养、最后钱通通进去财团口袋。
这类型的无限循环。
会从去年十月开始成为一位兼差女仆咖啡厅研究者与不专业两性行为嘴砲人士
也跟在AKIBA碰到这类型的特殊宅男居多。
好比我的某位马来西亚国际友人,半年在东京@home cafe花了一百万台币。
一位三十来岁的企业人士,一天平均可以在该店消费10~20万日币。
他们也许是对现存的爱情关系感到恐惧,
或者是根本就学不会如何正常的与女孩子交往,
透过前往这类型店铺寻求与"异性"互动的可能性,
进而得到“假性恋爱”的满足感。
比起 成人影片/用品的生理满足、酒店/俱乐部/八大行业的虚假。
此类型工作更多是在卖一种“互动体验”
小弟就曾在AKIBA的某间女仆咖啡厅看见一些相当“不舒服”的行为
也认识了最少数十位“特别”的常客。
这些人的“疯狂”也算是某种另类的特殊“社会性疾患”吧。
= = = = = 不小心又离题了,话题转回张先生 = = = = = =
从张先生的过往发文与思考模式断言,
在其能够“正常理性思考”的状况下,相信应该是比一般人优秀的。
但是一旦陷入“思维误差”的问题时,
便会因情绪而导致冲动,因冲动转为疯狂,
由疯狂,酿成悲剧。
我们无法挽回已经逝去的生命,
但是,我们可以开始关心身边的人。
不管是任何一种“不正常”
如果你有机会去帮助身边的人,请你认真的去帮助他们,
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试着听他们想要说的事情。
也许他们不一定会说,但是请一定试着尝试去做。
这件事情很麻烦,也很费时,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的对某个不是你的“重要对象”如此做。
这比“谈恋爱”还要难操作,
如果你根本不爱一个人,就不要去窥探对方最深处的秘密。
大多数的精神疾患都会希望能够被另一半,
透过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来拯救自己。
所以他们会不断地炫耀自己的爱情,
希望能够被羡慕、被证明、说服别人、也说服自己。
如果相处上出现了一点小裂痕,只要又陷入思维误差,
就有可能导致第一点的怪异逻辑发生,进而产生异常行为。
= = = = = = = = 写得有点远了,做个结论。 = = = = = =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
由于相处过上百位被排挤、霸凌、情绪异常疾患等等对象。
虽然并没有受过太多的系统化训练,不过还是可以简单整理出一些心得。
1.大多数的情绪异常疾患都会有“异常的重复性行为”
2.不要去“指责”、“怪罪”、“强迫”
3.温和的倾听与陪伴,‘不管要花多久时间’
4.不要轻易地就对另外一个人如此操作,尤其是没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
END ?
P.S 我的某些小毛病在八月初被某个女人诱发出来,
导致近一个月无法处理工作上的许多事情,
并没有强迫自己用过去的手段压抑,而是选择慢慢调适,
由于是自行创业的缘故,工作时间比较自由,
可以选择与自己对话,不断对话,
这几年来,许多的症状都被慢慢解除,
在前几天,连最后的一点小毛病也被搞定了。
会不会复发,能够维持多久,谁也不能肯定。
感觉自己算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例子,
能够在庞大的遗传病史跟外在环境压力下调整过来。
这篇文章也许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感谢您耐心看到这边,
如果看完这篇文章,心中浮现出一个需要关心的对象,请打个电话给他/她。
对了,文末还是给个良好建议,
年轻男孩/女孩不要轻易地对自己的追求对象如此操作,
除非你已经打算要跟这个对象相处一辈子,
也做好了“所有的”心理准备。
轻易去窥探对方的内心是件“极度危险”的事情,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及专业人士请勿任意操作,
当您发现对方的情绪不是简单可以被化解的,请洽专业咨询单位/专业人士协助。
话又说回来了,台湾有这方面的专业吗... XD
再P.S 陈意涵,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