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历史系毕业,想对这个标题略抒发己见。
开始正文前先澄清一下,“历史学”和一般人所谓的“读历史(故事)”其实颇有不
同,就我所知,一般历史学系注重的是前者(至于“历史学”究竟是什么,这绝对是可以
在大学讲两堂课的议题,超出此文范围,就不讨论了)。尽管如此,历史系读完,读的历
史故事基本上还是会比常人多,所以此文姑且把“历史学”和“历史故事”混为一谈,还
请方家勿笑。
我永远记得我大学生涯的第一堂课是“中国史一”,授课教师是閰鸿中老师。老师在
那堂课中提到,历史学是“无用之用”,看似无用,实有许多无形的用处。当时他举的例
子是,成大事者普遍都有个特质,即“能包容各种背景的人”,而读历史恰能培养这种特
质。我当时就觉得真是太有道理了,读完历史系后,更深深感觉所谓“无用之用”的用处
远远多于老师当时举的例子。
首先是一般人都知道的“鉴往知来”。我想,只要对历史稍有认识的人都会“听说”
这种功效。虽然没有认真的读、真的“读到历史里”,很难体悟“鉴往知来”所谓为何。
不过,只要真的体悟到何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就绝对会认同:良好的历史知识
可以让人在待人接物、判断情势、折冲尊俎时,做出相对明智的抉择。
其次,历史系四年,很重要的一项训练,是要学生不轻易相信眼见的史料,而要去读
史料背后真正传达的讯息。这个训练,让我可以用宏观的角度、客观的态度,面对各种情
势。现在我遇到需要动脑判断的人事物时,都会从不同视野、不同立场,反复推敲同一件
事情,力求见解全面而公允。
复次,历史学的重点是“用已有史料,架构足以说服别人的‘想像’”(台大历史系
李文良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历史究竟为何,今人只能透过有限的史料推想,要怎么在
断简残篇中编排出令人信服的“学说”(著名的如陈寅恪的“关陇集团”理论)就是历史
学家的功夫了。这门功夫,对演辩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历史系另一项重要的训练,是要学生不能以今非古,读古人的举动时,要考虑
当时的时空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古人的抉择。这项训练,让我可以设身处地的待
人接物,进而可以用同理心面对各种人;和人谈判时,也可以轻易掌握对方的态度和让步
底线。
诚然,相较于资讯、化学、医学、管理等等科系,历史系确实无法赋予学生直接到社
会上打滚的能力,但历史系培养出的“无用之用”,却是许多领导者梦寐以求的能力。各
朝各代在教育皇子时,一定都会教历史。说历史是“帝王之学”绝不为过。只是“我会领
导,但剩下什么都不会”是绝对无法当领导者的。要培养什么技能支撑起出社会后的领导
基础,就是历史系学生必须在课业外下功夫的地方了。
我读历史系,大学期间因为兴趣自学了程式设计、修了一些资讯工程学系的课,目前
是个创业家,在团队里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