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ko7979 (飞飞)》之铭言:
: 知县是六~七品,考试完分发的第一个官,知县下还有个八品县丞协助
: 一些行政事务。数
清朝有县丞的县不太多了,全国一千多县,只剩三四百个县丞,大部份都
不是知县的副贰,而是驻守在县内的第二大人口聚集地,有一个自己的小
衙门,很少会与知县合署办公,更不用说帮知县处理文书了。比如说台湾
北部本来属淡水厅(在今天新竹),由于辖区广大刁民众多,就在今天新北
市新庄设有新庄县丞,有自己的官署衙门,再来迁到艋舺,最后升格为台
北县。台湾后来增设的县,很多是由县丞升格的。
知县在编制上真正的助手有两个:主簿、典史。主簿是九品官,负责帮知
县处理钱粮文书,典史是未入流准穿九品补服,住要负责捕盗刑狱事宜。
: 个县由一个府掌管,就是四~五品的知府,通常府衙会设在首县,府上
: 会有个从二品~三
: 品的司道,通常是专业分工,负责税收的藩司、司法的臬司,盐茶的盐
: 茶道等,对督抚负
清朝乾隆皇帝,对于道台一级花了二十年以上的工夫去整理,基本上在干
隆中期以后,道变成了实质地方行政区,全国所有州县,基本上都有其从
属的道。一个省的道台没几个,算是很有实权的官,有的还有兼一些头衔
,不比藩臬小多少。盐茶道这种专业分工的道,反而是少数了,大部份都
兼著分守或分巡道,实际上是地方行政区。
: 责。然后是从二品~正二品的省巡抚正官跟学台,抚负责一省事务,学
: 台负责一区内教育
: 事务。两省上会有个一品总督,负责军事及两省事务。古代通常会比较
: 喜欢到外地当官,
: 可以有较大管理权,也不用每天凌晨就要去赶早朝,升官也不一定比中
: 央慢,薪水也较多
: 。反而刚考试完在中央只能从打杂小弟如学政、检讨、监丞开始,到庶
: 吉士、主事、伺讲
: 、少卿、正卿、学士、少保、太保等。每天无论官多大都凌晨就要去上
: 班。所以不一定状
: 元就想留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