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八旗只会爆更惨而已。到了甲午战争那个年代,八旗早已没一个能打的了。为
什么?因为他们太久没打仗了。
就算僧格林沁最精锐的蒙古骑兵,也没有经历过高强度的对抗,平常面对的民变
之类的乌合之众,骑兵正面冲锋一下就散了。但这一套拿来打英法联军就不管用
了。那时候的欧洲整天在战,来到远东的不乏经历过三十年战争的老兵,更别提
跟神经病一样不怕死的英国红衣正规军。
历史上骑兵硬冲步兵正面有两种结果,如果步兵是乌合之众被吓到溃散,那骑兵
冲进去砍人像切菜,但如果步兵纪律严明组成方阵,那骑兵就像撞到墙上自杀一
样。
面对英法联军老兵的火枪阵列,僧格林沁的骑兵在冲锋过程中全被射成了蜂窝。
在步兵对抗上,因为太久没打,清朝步兵的素质又差了英法联军太多。
英法联军的军官曾经作过类似的记录︰“清军的火器种类很多,数量也不少,但
炮火不是从部队头顶上飞过,就是打在面前的地上。”
简单来说,根本不知道在打哪里。
但反过来说,在鸦片战争时,清朝反而觉得英国人在摇晃的船上发炮还能打中目
标根本是妖术。
而在根据军官的记录,清军在远程跟联军对射的时候好像还很有士气,但联军一
上刺刀冲上去打肉搏,清军没两下就溃散了。清军太久没有经历过高强度的战斗
,突然面对一个魔王级的敌人,远远对射还好,但他们冲上来就太恐怖了。
而一切过了很久之后,李鸿章建立了个西化的北洋舰队……
和当年英法联军不同,北洋舰队其实很能打。历史课本上一直说北洋舰队打输大
东沟海战,但就我看来,那场海战他们其实惨胜。
首先看看清日双方的战略目标。
清︰护送运兵船增援朝鲜。
日︰搜索并摧毁敌军海上主力。
当时北洋舰队护送的运兵船正好在港内卸载,而日本舰队这时候把北洋和运输舰
逮个正著。
这时北洋舰队有什么选择︰
A:放生队友,赶快落跑。
B:拿舰队当盾,保护运输舰卸下士兵。
想都不用想,舰队这次任务的目的就是护航,怎么可能放生队友。于是两边就打
起来了。
接下来就有一堆错误的流言了:
1,北洋舰队的炮弹不足?
NO,几个小时的战斗,每艘船都打了上百发的炮弹,没有炮弹不足的问题。
2,北洋舰队的炮弹里塞水泥而不是炸药?
NO。首先炮弹分两种,一种是打软目标,例如上层结构的高爆弹,另一种是打
水线下装甲区的穿甲弹。北洋舰队两种都有发射。再来,炮弹引信瑕疵,造成未
爆弹的事情到今天都有发生,当时出现几颗未爆弹是正常能量释放。
3,北洋舰队的阵列错误,战舰排成一直线?
事后诸葛亮。
当时欧洲海军理论是参考两个重大海战得来的,特拉法加海战英国大破希法联军
,和利萨海战奥匈帝国打败意大利。两者都是排成类似直线的雁型阵大破对手。
但他们没想到那是因为对手是法国和意大利(大误)
而再来又是港内还有正在卸载的运输舰,排成这种阵型也方便挡人,而再说北洋
的船吨位大血也厚。
4,北洋舰队训练不足?
当时舰炮的命中率,日军约12%,北洋约20%,北洋的训练其实很精实。
最后战斗的结果,日军旗舰严重受损,下令撤退,北洋在打了几小时后,担心弹
药不够所以没有追(这就是弹药不足流言的由来),而事实上因为日军船舰比较新
,北洋要追也根本追不上。
可惜的是,日军虽然多艘船舰受损严重,但北洋因为追不上没办法扩大战果。
于是比较两边是否达成战略目标:
北洋:成功护送友军登陆。
日军:没有摧毁敌人海军主力,双方互殴自己先受不了而撤退。
北洋其实是胜利的,但折损了几艘轻型船舰,所以说惨胜。吨位最重的主力舰因
为皮真的很厚,日军的炮弹完全打不穿装甲,所以没有严重受损。
李鸿章也说了那两艘大船还在其实都能打。
拿打LOL来说,就像会战己方死了一个辅助索娜,但Q叠到1000的狗头活蹦乱
跳,对面通通缴位移技残血落跑。
那北洋是怎么灭的?
开回母港要修理,结果发现才护送陆军上去,陆军兵败如山倒,连修都还没机会
修,就被拆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