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eika (裁作短歌行)
2014-08-12 12:23:35认真回:
摄影术发明以来,就一直有现代人就处刑片段产生疑惑:“早年那些临刑者,怎么都不
哀哭切齿...”...很多限制级古早照片网络上都有,除了各国的公开斩首、集体屠戮
(南京大屠杀是翘楚...日军写实精神过度,照片存量极大),晚清的凌迟更是其中最经典
的残酷(多为洋人所摄)...心脏弱别去看,很可怕,围观乡民和刽子手心神都会受冲击...
所以很荒唐的,如法国断头台、纳粹毒气室的创意,当初确有维护行刑者精神状态的
考量在...另如离当代最近的蒋经国时代,枪决死囚前公播的提拿人犯现场,多数也都
没有痛哭害怕,而是失神中...年纪大些的乡民应该都还有印象...听说高粱酒很好用...
除了很多乡民提过的,临刑者可能是受良心谴责/泪已哭干/颤栗不知所措等外,
一位历经战祸的前辈的前辈,本身曾得脱刑场,他传下的心路说法或许可供大家思考:
"死老百姓的,狱里早就哭喊过了,谁被押上刑场还存指望的?──
光回想一辈子都没时间了,哪来心思再哭喊..."
``````````
以上是庶民临刑者可能有的心理状态,或可解释原文的疑惑,不赘述矣...
PS.补充些著名的临刑者表现,其非凡夫俗子,都有所"觉悟",已放下回忆,便无徬徨:
安重根:受审时细数伊藤博文15大罪,关押半年写完三本书,被绞前高呼大韩万岁。
汤德章:行刑游街时向民众微笑,临枪决前怒视押解官兵,破口大骂国府贼军。
刘焕荣:聆判死刑时鞠躬向法官道谢,不需狱警搀扶自入刑场,高呼中华民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