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ewalker (李沃克)》之铭言:
: 八国联军大概是崇洋媚外一个重要远因
: 话说人家联军只有几万人
: 堂堂四亿大国居然挡不了 笑属伦
: 补卦 其实当时强国首都军队已经现代化
: 武器装备不比洋人差 但有地利和义和团协助
: 结果强国还是被洋人操翻
: 更别提几十年前英法联军一万人上下
: 直接杀到北京 强国皇帝落荒而逃
: 为何强国总是向洋人跪地求饶
: 大家有八卦吗
最大的问题是清朝内部对于开战与否就意见不一,
即使是最后选择开战的慈禧太后等人也是犹疑不定,
所以在开战之后很多部队都搞不清楚到底要不要打。
也因为意见不一,地方政府和各地驻军很多都不想打这场烂仗,
不光是课本提到的"东南互保条约",
就连清廷中央直属的"武卫军"之中,
都有很多部队避战或甚至自相残杀:
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拒绝参加战斗,导致他后来成为清朝军力最强的人,
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有处决一些暴民,结果后来被八国联军和义和团夹攻而覆没......
武卫左军、中军后来都被打败,后军则是连大使馆都攻不下的废物。
八国联军总数约五万人,其实靠平津地区的武卫军应该守得住,
开战初期武卫前军也确实把联军击退回滨海地区,
但是后来证明义和团不但不是民气可用,而是拖后腿的,
不但对抗八国联军一触及溃,还到处烧杀掳掠并攻击维持治安的清军,
最后还绑架清军的家属,导致清军无法继续作战而瓦解。
给END的人 :
义和团拖后腿+清军内部斗争+清朝中央权威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