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连结
当下一场灾难来临时,伤患只能坐以待毙?
文/ 刘育志
高雄气爆事件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留下永难抹灭的记忆,各大医院急诊室也经历了兵荒马乱
的一天。
这一回大规模灾变,迅速应变的医疗体系似乎挺了过来,想来卫服部应该能够躲过被检讨
或下台的命运。然而官员的苟且与得过且过已然为下一场悲剧敲响了丧钟。
高雄气爆意外虽然惨烈,但仍有着不幸中的大幸。第一,气爆发生在深夜,马路上的人车
较少,倘若发生在上下班的尖峰时刻,伤亡恐怕十倍不止;第二,气爆虽然炸翻了马路却
没有摧毁基础建设导致整个城市全面停摆,所以多数机能都能够正常运作。也因如此,原
本超载运转、岌岌可危的医疗体系才能够勉强处理200多名伤患。
上一篇文章(一场大爆炸,粉碎吹牛官员的医疗谎言!)便是希望主政者正视医疗体系严重
超载的问题。我们应当趁这个机会审视全台湾的紧急医疗系统。毕竟下一回遇到的可能是
地震、海啸等灾难,那大规模的断水断电将瘫痪当地的医疗体系,仅能仰赖邻近城市的医
疗资源。
先让大家看一张图,这里列出来的是各个医院急诊室里等待住院的人数。第一个时段8月1
日上午九点,差不多是气爆后 9个小时,第二个时段则是8月4日上午九点,也就是气爆后
81个小时。如果没有把时间点标出来,大家恐怕会分不太清楚哪一边是气爆之后所产生的
大量伤患呀。
很荒谬吧,原来各大急诊室几乎天天都处在“灾难级大量伤患”的状况。如此紧绷的医疗
体系真有办法承受下一场大规模灾难吗?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备援效能早就被榨干了,这种系统肯定不堪一击,而伤患恐怕只能坐
以待毙。
无庸置疑的,任何超载运转的系统,迟早都要付出庞大的代价。当每位医师、护理师须要
同时照顾二、三十位病人时,“医疗错误”就会层出不穷,而随时可能付出人命的代价。
富兰克林曾说:“经验是所昂贵的学校,然而愚笨的人只能从这里学到东西。”
更可怕的是,政客通常不会从教训中学到任何东西。
接下来简短回应几个乡民的提问。
“急诊室虽然有这么多人等待住院,但是受灾伤患难道不能优先住院吗?”
当然不行,原本等待住院的患者病情不见得比较轻微,没有道理叫人家让出住院的权利。
再说,倘若你已经在急诊室等了两、三天,你愿意自动退让吗?
“医院一大堆,怎么可能会如此不堪一击?”
医院看起来很多,不过其实是不断减少的。历年医院数量从1995年的 629间降到2012年的
478间,消失的医院大多是中小型医院。
这十多年来医学中心与区域医院的数量增加了44间,不过地区医院却少了195间。
因为主政者一直不愿意落实分级医疗制度,放任医疗大型化、集中化,而中小型医院不是
整并就是关门大吉,形成头重脚轻的医疗体系。
医疗集中化、大型化当然是政客的政绩,但绝不是百姓的福祉。正如同我们需要很多驻守
在各地的消防分队,而非超大型的消防局。
中小型医院很重要,平常时后能够担任社区医院的角色,紧急时候能够分流大量伤患。
像现在这样无论大病小病统统挤在医学中心,连走道、大厅都已经躺满病人,当灾难发生
时大概只能躺马路了。
“台湾的医生护士很多,不用担心啦!”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世界各国的医师密度与护理人员密度。不要怀疑,台湾的医师密度是倒
数第三名。
护理人员密度是倒数第七名。
“人力”绝对是最重要的医疗资源,因为大多数的医疗行为无法被机器取代。
以如此拮据的人力,却要提供庞大的医疗服务量与等同先进国家的医疗水准,恐怕力有未
逮。
若进一步探究医师人力的分布,匮乏的状况会更为惊人,因为有能力处理急重症的医师绝
对非常稀少。灾难发生时,医院都会启动应变机制,命令全院医师到场帮忙,但是很现实
的问题是,面对这些严重外伤的病患,真有能力处理的医师又有几个?
最后,免不了有乡民放大绝,说:“不要只是出一张嘴批评啦!讲点有建设性的好不好!
”
医疗本来就是环环相扣的问题,会走到这一步绝非一日之寒。问题的症结在那儿,该如何
改善早就已经讲过非常多次,可惜官员们依然故我,因为他们相信多数的百姓会盲目地喝
下他们的迷汤,所以可以对迫在眉睫的危机视而不见。
“假睡的人叫不醒”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