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般民众对这次震灾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声援者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发现人
们的理解呈现一个很奇特的类似国际种性制度的等级分类的安排。
举个例子来讲,刘德华没有亲自来现场,只是录制加油影片,所有人就感动涕零,觉得
他是温馨送暖。甚至媒体报导刘德华的送暖时,也是以很正面的角度在叙述,还提到他亲
自抄写心经。
可是当吴敦义副总统来现场亲自勘灾的时候,却不会有人觉得很感动,反而把目光放在
他老婆,也就是大多数成年女性出门必穿的高跟鞋。
同样是送暖,却引导出有差等的反应。当然,吴敦义有政治选票的考量,因此会降低他
的真诚度;可是同样的,刘德华也有影迷群体的考量阿!
而更有趣的是连胜文在震灾中被看待的角色。无论是从一开始的幕僚捐钱甚至到自己出
钱,已经比刘德华的精神送暖还多了一大份的物质送暖,而且还是颇大一份送暖,却还是
遭受到冷眼以对。
隐藏在这份解读之下的,是一般民众深层的理解分类。
也就是说,民众对于关怀者送来的关怀,并不是依照关怀本身的行为来给予评价。相对
的,是依照深层的基础分类来理解。这种分类有点类似种性制度,是一种原罪,无论你做
了什么事都不能改变。
刘德华是香港人,是目前台湾局势上应该靠拢的地方,所以就算做得最少(没有亲自往
来也没有物质捐献),也会被给予最高评价。
而吴敦义则是本土的台湾人,但是因为他是国民党的,所以就算亲来现场,也不会有好
形象。
而连胜文则是因为祖父有在中国周游从政的经验,老爸又在最近跟中国走得很近,所以
最惨。虽然已经捐了200万,可是从一开始明明一句话也没说就被嫌只捐十万,到 “原来
你不捐” ,到 “捐那么多只是因为你是权贵”的理解。仿佛就是一种根深蒂固洗刷不掉
的原罪。
比较一下媒体以及被媒体结构的民众对于不同身分的人物的分类是很有趣的,是有严格
限定的。是依据港台中的严格等级制度在运行。
也就是说,在台湾媒体的模塑下,亚洲最高等级的是台湾的周边国家,日韩港,因为为了
促进民众的情绪一同抗中。要让民众认同,因此同样的事件、行为,来自日韩港身分的就
会得到高评,才能激发起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再把这认同转化成政治认同。
但是由于在这次灾难事件中,日韩是几乎没有反应的。因此为了怕激起民众的抵制情绪
,联想到日韩怎么都无动于衷,就要降减、灭踪日韩原先在新闻媒体中的曝光量。
那至于欧美呢? 怎么没有欧美送暖的新闻出现呢?
答案是因为欧美是台湾媒体中被蓄意安排的处在最高等级的阶级,所以只要 “西方媒
体大幅报导台湾灾难”就是最大的送暖。在报导上连欧美稍为的关心都不能放进版面中,
就像是主人不会真正有兴趣奴隶家发生什么事一样。
而相反的,当我们面对如此严重的灾难,全体国人都悲恸逾绝的时候。台湾媒体却会大
幅出现 “BBC大幅报导” “CNN大幅报导”的诡异标题。很多人都曾经疑惑为何这明明是
灾难,台湾媒体却报导的像是台湾之光一样。
是因为台湾媒体很蠢吗? 不是的,其实是因为台湾媒体太聪明了。他们聪明到把这个最
大的灾难,当成最好的时机来传递灌输最严明,最壁垒森严的国际阶级制度。
把西方的关注塑造成 “至高无上的垂怜”,意味着虽然我们遭遇到了最大的悲苦,但
是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西方人终于看到我们的雀跃上。
背后所希冀传达的意涵是:他们(西方)是比我们高高在上太多的人种,我们的悲伤惨痛是
不重要的,心里该摆放的是他们目光的一瞥。
疯狂吧?
你可能会说这太阴谋论了。但认真的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事件真的是这样被安放在严格
限定的理解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