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ipi520 (龙的观点)》之铭言:
: 20:50 分之前的丙烯泵送压力是 40 Kg(大概是40 atm) 左右,之后异常掉到 13 附近
: 然后就不再下掉了,而且荣化与华宝都有作饱压测试
: 这的测试理论上跟杀人有不在场证明一样是个强力证据,证明管子没破
: 但这个饱压测试有个关键 bug ,也是让李长荣 华运犯下大灾难的错误观念
: 就是丙烯是 40 kg 高压运送,在 40 kg 高压下会液化成液体
: 如果压力慢慢流失掉,压力掉到一个数值,丙烯就会气化成气体
: 这个压力叫做饱和蒸汽压
: 丙烯 25℃ 饱和蒸汽压 = 1158 Kpa 换算大约是 11.5 kg
: 也就是说管子破掉时,释出的空间让里面大量的液化丙烯
: 不断的转换成 11.5 kg 的气体丙烯
: 液体气化成气体体积大概会膨胀一千倍,这些大量的丙烯气体 keep 住了压力
: 管子里面大量的液体丙烯不断的在 11.5 kg 压力下气化再气化
: 这也就是为什么管子压力一直 keep 在 13 kg 不会掉下来的原因
: 也让华运,李长荣 双方造成误判
: 关键错误就在于
: 液化流体的饱压测试必须高过饱和蒸汽压,不能在饱和蒸汽压附近作测试
: 否则不断气化的气体压力会让测试人员误判压力没有降低
: 以上
我有个疑问。
一般而言,管路老化泄漏,最大宗的不是管子本身破掉,而是接管处橡胶垫片。
泄漏时的情况是,管内压力大垫片被撑开,而压力小垫片又密封回去。
于是荣化的这保压测试,我就觉得很奇怪……
操作环境大约40 kg/cm2,但测试只测试到13 kg/cm2,对于如果是垫片被压力撑
开的状况,13 kg/cm2有测跟没测一样吧!
正常要做保压测试,不是应该要做到操作环境然后再加个安全系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