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关键评论网
2.完整新闻标题/内文:“自我感觉良好”的新任教育部长,你要把台湾的教育带往何方?
今早(29)新闻发布,新任教育部长人选为现任政大校长吴思华教授,结果FB上面立刻哀
鸿遍野,尤其是政大校友、在学生们,各种评论留言立马洗版,为吴校长说好话的恐怕不
到千分之一。
吴校长的丰功伟业真的有点“罄竹难书”,列举如下:
花了三千万元盖了一个没有人会去搭的水岸电梯(距主要道路约一公里,很近。而且当初
募款不足,硬是用了校务基金去盖,到现在都还没回填亏损)。这实在太经典了,盖了这
个“世界奇观”,无人能出其右。他还说过要整治景美溪、打造“水岸丝路”,以后学生
可以划船上学。
盖了远近驰名的“湿滑步道”,盖好后木头立刻就坏掉,从此就一直在修理这个步道(这
也是大家kuso他名字的由来)。
顶大计划刚推出时,每间学校都在哭哭说SSCI论文当成主要评鉴指标不合理,包括政大(
因为社会科学更难大量产出论文),结果校长带头挖角国外学者来大量发文SSCI,而不是
跳出来战这个不合理的制度。
校教评会解聘获得三届教学特优的教师。
限制宿网使用、住宿保证金争议、为了节能省电在“冬天”限制热水使用。
把球场盖在深山里面(而且有人说还盖歪)。
为了“国际化”,收了一大堆国际学生,重量不重质。
很理想化地推动“书院”体制,但是不接受学生们的建言,现在还是定位不明。
支持清洁工外包。政大清洁工外包后劳动条件改恶、没有加班费、外包费用却远高于外包
工薪资,经揭发后似乎也没有好的改善。
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不断说政大是“东方哈佛”,以致于政大学生一直被酸是哈狒、
哈哈大学。
一位校长能当到让学生们为他写主题曲、制作新校歌、在BBS上面举办“征文比赛”,高
升教育部长之后竟然可以引起这么大的洗版风潮,真的很不简单。(而且,这都只是以“
学生”的角度来看而已喔!至于,若以教职员的角度来看他的话…可能还有更多故事可以
讲吧!)
湿滑很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FPUjdyOvI
噢,一定会有很多人跑出来说年轻人很没礼貌,怎么可以这样子对教育部长做人身攻击?
(回顾一下:蒋伟宁前部长说谎,被陈为廷指责,结果一大堆人骂陈为廷没礼貌)
先撇开马政府的用人哲学不看(问题实在太多,讲都讲不完),其实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
只有吴校长个人,还有整个教育体制的大问题。问题也是非常多,只能列举:
1. 学术工厂的陋息何时才能除去?
五年五百亿的机制大家都说有问题,尤其是大量生产论文的学术工厂、互相引用与审查的
学术“殖民”,还有以I级论文为主的评鉴机制,到底何时才要检讨与改进呢?与此相关
的是,一窝蜂搞学术工厂,那技职教育怎么办?该怎么调整现在重研究型大学轻技职的现
象?(延伸阅读:亡台从五年五百亿开始)
2. 如何建立教研分流机制?
在政治系郭立民老师不续聘的事件中,就已经有许多老师们质疑校长只重研究不重教学,
问校长要把政大带向何方?现在,我们更要问,部长要把全台湾的高等教育带向何方?(
推荐阅读:指南山下的结构与行动)
3. 如何提升高教品质,更注重学生权益?
在一连串的学费调涨争议、各种学生和校方的互动当中,许多学校的校方一再提到学生只
是过客、大学应以研究为主。许多大学拿了教育部补助的钱,大手笔投入的都是硬件设备
,或是追求所谓的“国际化”,政大是国际化的皎皎者。
前中文系教师陈芳汶在教学特优教师颁奖时发言指出:
“这是大学,这不是研究机构,我们真正的主人翁,我们真正该面对的是学生,我们应该
尽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力量在学生身上。一个教学好的老师不可能研究不好,他只是没有把
它形诸文字,没有去取得量化而已。我觉得校长,以及高层太注重研究了。然后忽略了这
间学校很精心于教学的老师是多么地用心想要去跟学生学习,或者跟学生交流。
我希望我们学校也能够这样,不要再侈谈未来,不要再侈谈所谓的国际化,不要做什么美
国的哈哈大学,不要做什么,就是做NCCU。就是做政大,请给自己一点点自信,我们的学
生非常地优秀,我们的老师应该也很优秀。不要再老是侈谈国际化而变成四不像,我觉得
政大现在是个四不像的学校。除了学生一年比一年更优秀而已。”
陈芳汶老师的另一段发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j6jlSV1vg
4. 如何因应高等教育商品化的质疑?
政大也是带头涨学费的公立大学之一,吴校长也支持涨学费。但是学费真的有被好好地规
划和运用吗?学生真正有从付出的钱当中获益吗?我们的高等教育是要走向美式的商品化
,还是要走向北欧式的公共化呢?(参考阅读:美国观察之二:高等教育学费篇)
这边提醒大家一下,我国政府已签署“两公约”、且立法使其具国内法的效力,其中《经
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第2项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根据能力,以一切适当
方法,特别应逐渐采行免费教育制度,使人人有平等接受机会。”两公约不是签来宣誓用
的,而是要实践这些普世权利。
5. 如何因应少子化危机?
现在有许多私校相继粗糙退场,如何维护教职员以及学生的权益?如何解决流浪教师的问
题?还是说要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继续来比拼I级论文?
6. 如何调整12年国教的体制?有什么配套措施应优先推出?升高中和升大学的入学方式
要怎么调整?
马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长都是从高等教育行政体系来征用,但是我们的国民教育有受到
重视吗?大学教授真的懂基础教育吗?教改十余年,愈改愈糟糕,补教业赚饱饱,到底我
们的基础教育该怎么发展?
从今天的FB洗版风潮就可以知道新任教育部长的争议所在,最好笑的是,过去吴校长被校
内师长提醒说不愿意倾听意见、被学生批评说每次都只有官僚式回复,结果新闻媒体竟然
报导说“受访立委与教团普遍看好他的沟通协调能力”,这真是太讽刺了。
重点是,不管是吴校长也好,执政团队也好,可以不要再“自我感觉良好”了吗?从吴校
长个人角度来说,今天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是否应该要检讨一下过去所强调的那套“成
本分析”到底成效怎么样?光是领导政大就让所有人嫌弃成这样,我认为吴校长之后应该
要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将多元的声音纳入考量,不要再坚持己见。
从整体制度和结构的角度来看,吴校长过去似乎也是这“学术工厂”的一份子,对于这些
不合理的体制是否有对策呢?
面对问题,才是国家之福。若行事风格和思考方式不改变,恐怕就是遍地水岸电梯,台湾
的教育只能自求多福。发这篇文的目的,不是要针对个人做攻击,而是希望提出我们教育
体制太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要提醒大家,不是说大人就一定是对的、小孩子挑战大人就
是没礼貌。从来没有“部长就一定是对的”这种事。
我相信吴部长有办法做出最好的判断。
最后,来欣赏一下政大学生的怨念创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QrkPiVDtU
3.新闻连结: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59505/
4.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