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围绕MH17展开话语权争夺战
上周,马航MH17航班不幸坠毁于乌克兰东部的一片麦田里。为争夺对航班及其298名乘客
遭遇的解释话语权,莫斯科和华盛顿打起了一场信息战。
周二,美国情报官员一反常态,特意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他们相信此次坠毁与从亲
俄武装分子控制地区发射的一枚导弹有关的证据。
美方此举旨在取得官员们所称的“叙事”的控制权,此前俄罗斯国防部反驳了美国版说
法。
针对俄方的说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位高官表示:“这是典型的责怪受害者的做法。我
们看到俄罗斯政府采取全场紧逼防守战术,指示各下属单位或友好团体操纵媒体环境,
以传播俄罗斯的故事版本。”
马航事件让美国情报界左右为难。尽管官员们表示相信情报部门的推论,但由于在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情报工作的失败,情报界人士并不太愿意参与公共辩论。
与此同时,美国担心,如果过多发布利用卫星和其他工具收集到的数据,将会向俄罗斯
暴露自身的情报能力。
还有一点也引人注目,白宫大量引用社交媒体和YouTube上的帖子,包括乌克兰叛军指挥
官在Twitter上发布的帖子和有关武器动向的视频,而不是五角大楼收集到的机密信息来
佐证己方的结论。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俄罗斯专家基尔?贾尔斯(Keir Giles)表示
:“各方都会非常有选择性地发布影像。没有人愿意开诚布公地讲述他们通过自己的卫
星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希望暴露自己的实力。”
在美方公布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之前,俄罗斯军方宣称已经戳穿了有关乌克兰分裂势力
击落MH17的证据。
他们表示,他们可以证明有一个“山毛榉”(Buk-M1)导弹发射装置就位于乌克兰政府控
制的克拉诺阿梅斯克城(Krasnoarmeisk),而不是叛军控制的克拉斯诺顿(Krasnodon)。
这种指控与亲俄社交媒体上几乎一模一样的博客帖子相呼应。但分析师表示,在一张导
弹电池部件的图片上有无轨电车线,但克拉诺阿梅斯克城没有无轨电车。
在同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俄军总参谋部行动总局局长安德烈?卡尔塔波罗夫(Andrei Kar
tapolov)中将表示,乌克兰一架苏-25战机曾飞到距离MH17很近的地方。
在他发表上述评论后不久,有人发现维基百科(Wikipedia)用户编辑了有关苏-25战机的
词条,上调了该战机的作战高度,而这些用户的IP地址是俄罗斯政府所使用的。
国际安全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跨国威胁主管奈杰
尔?英克斯特(Nigel Inkster)表示:“许多说法直接出自苏联的信息战剧本。”英克斯
特曾担任英国对外情报机构军情六处(MI6)的副处长。
“这是他们获取信息空间的十分典型的做法——确保其他人没有阐述自己说法的空间—
—随后就会尽可能铺天盖地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美国的回应是嘲笑俄罗斯的说法。
根据美国官员证实的信息,乌克兰不可能击落MH17航班,因为其SA-11导弹系统射程不够
。
美国还表示,乌克兰苏-25战机击落MH17的说法不可信,因为图像证据显示,导弹是从地
面发射的。
译者/邹策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