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严谨的政策整理
北宜直铁当初为什么刘守成会在省议员的时候提出,其实跟游锡堃的宜兰土地利用
规划有关系。
当年游锡堃争取到北宜高动工之后,宜兰县政府就已经在计画未来整个宜兰县的
土地利用走向。基本原则就是台北后花园式的花园城市,估计要把宜兰县规画成一个
常住人口100万-120万的花园型都市。
这个方向到目前为止,虽然实际的执行细节上有做过调整,但基本上还是宜兰目前
的发展方针。所以才会有所谓的争取北医来宜兰设置长照中心等政策
当宜兰计画未来要疏散大台北地区至少60万的居住人口时,当然不可能只靠
北宜高速公路,铁道运输也势必要有适当的规划。
宜兰到南港47分钟,看起来好像没有很短,但实际上就是可以台北宜兰通勤的距离
如果搭配上宜兰段铁路高架化跟台铁捷运化的两个政策来看。
实际上受惠最大的是从宜兰顶埔开始到四城一代,因为那一代的腹地可以因此而有
发展。(不要跟我说你要种田,顶埔开始到礁溪一代鱼塭比田多)
也符合县政府整个发展政策,所以跑出一堆人说宜兰人反对北宜直铁???
台北到宜兰的直线距离其实不到50公里,过去是因为地形阻隔所以才有交通部不便的
状况。
而且当宜兰开始观光立县之后,因为铁路运输不便导致外地观光客一定得开车进宜兰
的现象,最终导致宜兰观光季时期交通爆炸的问题,是1999年就开始有的。
每年暑假利泽一带的塞车现象,基本上已经持续15年以上,原因无他因为宜兰本来
就没有那么大的交通流量问题,更不要说北宜高速公路通车之后。为了维持北宜高
的车流,只少把车子塞在宜兰省道上的议题出现。
这个状况让宜兰对于直铁的需求声音增大,所以不会有政治人物说要反对直铁,因为
有有够强大的铁路运输系统才可以减少外地车辆进入,纾解所谓的车流问题。
反北宜直铁的诉求中,反而更需要依赖北宜直铁的开通
1.改善市区内的步行环境,让大家下火车站就能轻松地走去泡温泉或逛罗东夜市,
不需要困在车阵中找停车场。
这个议题,扯到罗东镇跟礁溪乡的旧市街街廓问题,你要怎么让大家好步行。
扣掉整个都市计画的部分去优化街廓(我是不敢想像啦)
当然就是减少外地车流,怎么减少外地车流?没有好的铁道运输系统,你要搭配什么?
不要跟我说靠巴士专用道,北宜高只有两线,该塞爆的地方一定会爆。封一线当巴士
专用道?谁会同意?
2.推动公共自行车与改善骑乘环境,补足公共汽车班次或路线不足的问题。
看到这个我快昏倒了,在我从小的印象中宜兰没有公共自行车的需求,因为大家家
里都有,真的没有大不了去火车站那排自行车堆里面干一台来骑。(宜兰大学以前
每年暑假还得处理数百辆报废自行车)
一个当地居民平常就不利用的东西,你要怎么维持?
最近台铁在宜兰推动铁路高架化,宜兰罗东段已经高架化完成,目前高架化之后的
铁路底下就是专用脚踏车道,晚上还有路灯照明。宜兰的脚踏车骑乘环境不好????
我是活在平行世界吗?(我国中的时候就是宜兰-礁溪,可以脚踏车通行了)
3.增加县内公共汽车数,增加路线或班次。
4.补助国道客运业者购买电动车,降低公路运输的碳排放,并增加班次,同时在国道
易雍塞路段及时段设立专用道,改善交通尖峰时刻通车时间,达到跟铁路相同运输
量的需求。
1993-1994(因为年代久远记忆不佳)宜兰唯一的客运公司,宜兴客运倒闭。
所有的线路被台汽(现在的国光)接收。宜兰要到这两年才在葛玛兰客运的
北宜线发展下,在宜兰市有市内公共汽车。不然我从小到大的记忆,所谓的坐客运
是礁溪-罗东,礁溪-宜兰,或著高中同学宜兰-苏澳这种距离的移动。
而且实际上真的要坐,我还宁可坐火车。
现实中的宜兰县民县内移动靠的是机车跟汽车~
这个东西要发展也不是不能,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公共运输系统,让外来车减少。
这个论点反而更需要北宜直铁。
第五个诉求我就不写,那根本是幻想文。
现在这些反对的人,干本就是打着根本不识在地县民需要的点在那边反对。
然后突然又冒出很多所谓的宜兰人出来,你们要不要去跟你们的长辈打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