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苹果日报
2.完整新闻标题/内文:
作者:张文杰(清华大学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研究助理)
贺立维日前以“反核哪里不当”在《苹果日报》论坛投书,还好有资深且一直在核能界服
务的专家来拨乱反正,让真相得以大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接下来贺君又继续用过期资
料和假资料来反核。这次让笔者我来辟除谣言与传达真相。
贺君在投书中说“燃料束中只要有一根燃料棒破损,整束就无法移出干贮”和“这些破损
燃料束的燃耗程度,最低的是8,375(MWD/MTU),最高的是33,264(MWD/MTU) ,也就是说这
些燃料束,在还没烧到这些值的时候,已在炉心内破损了,直到大修被退出炉心后,过了
二十年才被检查出来”,而以上说法,完全是误导外行人。燃料破损会让惰性气体的浓度
升高,所以在当下(运转途中)就会发现,然后会用国际间已经纯熟的技术,透过抽插控
制棒确认哪一个燃料单元破损,此技术称为flux tilt。而燃料束中有燃料棒破损,是可
以用工具将此破损的燃料棒抽出,然后另外单独处理并放置,根本没有整束无法移出干贮
这回事,也没有过了二十年才被检查出来的唬烂情节。
破损燃料棒的燃耗程度较低是因为早期使用之燃料才有破损的情况,而早期使用之燃料,
其周期短、浓缩度低,相对之退出燃耗值也低,均不超过35GWD/MTU。后来燃料经过改良
,除了不会破损,燃耗限制值也可达60 GWD/MTU。贺君自己也承认这是2~30年前发生的事
早已解决,但是又断章取义将早期低燃耗值现象和燃料破损混为一谈来恐吓外行人。
核一厂两部机组自商转迄今共使用超过39万根燃料棒,总共只有51根破损,而贺君说有
1953根无法移出的,不知是从哪变出来的。也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旧燃料设计才有此破损
现象。核一厂从民国85年改用18个月周期的高燃耗度燃料,已连续近20年都没有发生破损
,杰出表现还曾获得燃料制造厂家颁奖表扬。
目前台电第一期的乾式贮存计画没有包含破损燃料,因为第一期的目的是减少燃料池中的
燃料棒来增加燃料池的空间,所以是先选择完整燃料棒来干贮,并非如贺君所言,破损燃
料将得永久留置于燃料池中。因为国际间已有成熟技术可以安全贮存破损燃料,美国官方
出的干贮审查导则<NUREG1536>中的8.6B提到,只要可以证明有缺陷燃料模组所发生的凹
陷、结构件遗失及小裂缝不会影响燃料满足贮存要求之安全性时,这些有缺陷的燃料仍可
视为一般燃料来贮存。在8.6C中更指出说,如果是破损的燃料(DAMAGED)可用一个套筒
(CAN)或相等功能的装置,确保破损的燃料可符合原先申照中的临界、热流与屏蔽等需求
时,即可装载并干贮。所以核一的燃料池不会如贺君所说得变成核废的永久贮存场。
贺君又要求台电能提供后三分之二的检查数字,不要又将它们以“遗失”的方式来处理。
这更好笑,贺君自己都承认这是2~30年前发生的事早已解决,那干嘛又要求看之后已经解
决完的检查数字?看来“遗失”的是贺君自己所说过的话。
再来,贺君自己也都承认竹节效应是国际间2~30年前发生的事早已解决而且只要符合燃耗
限制值,慢慢烧5个周期也是合乎规定,没有安全上之顾虑,现在又说会增加发生上述竹
节效应、沙漏现象与燃料匣弯曲的机率,贺君没发现自己根本是逻辑前后不通吗。再次说
明,燃料从8x8改为10x10的设计和改用Zr-4合金燃料匣后,都早已实证只要符合燃耗限制
值就不会有竹节效应与燃料匣过度弯曲的现象发生,也就是说机率是零,根本不会有机率
上升这回事。而燃料匣弯曲方面,厂家也会在炉心设计时予以考虑燃料的位置,并在不同
周期转向,平衡燃料匣不同方向的中子通量,改善燃料匣弯曲的现象。
目前核一厂1号机全炉心408束燃料皆为Zr-4燃料匣,并没有旧型的Zr-2合金燃料匣,望贺
君不要再断章取义、玩弄文字游戏。以上所评,贺君倘有不服,欢迎在公视台和核工专家
公开辩论,不要再用过期资料和假资料来反核并误导、恐吓外行人。
3.新闻连结:
http://ppt.cc/mRbA
4.备注:
o'_'o
专业的人回文了
这样我又动摇了
谁有办法在说服我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