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JVC回函澄清:蒋伟宁是无辜受害者之一

楼主: lupinlin (龙猫小侠)   2014-07-15 20:21:09
※ 引述《shooting (修廷=休停)》之铭言:
: 其他不看
: 光看国科会(现在科技部)之前怎么评定研究人员的“绩效”?
: 有一条公式
: 把你论文的质、量代入加总
: 积分越高 研究绩效就越好
: 绩效
: 会决定你明年拿不拿得到计划、拿到多少钱的计划
: 会决定你博士毕业 出来教书是助理教授起聘还是副教授起聘
: 会决定助理教授升不升得上副教授,副教授升不升得上教授,教授有没有办法变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 会决定教授明年拿到的是50万的小计划还是300万的中型计划
1.之前的国科会计划的确都要附上最近五年内的paper, 计算CJA值.
2014年改名科技部前申请最后一次国科会计划时, 该项表格已经被拿掉了.
把论文的质、量代入加总的确有很多弊病, 就跟联考也有弊病一样,
但是如果不考虑论文的质、量代入加总, 请问要用什么标准来评量教授的学术表现?
大家可以想想废除联考后的替代制度有没有更公平更好就知道了....
2.升等和起聘, 现在一般学校多看得是first author或者corresponding author
的文章.
更严的学校只看first author的文章, 但这也导致很多老师X走学生的学术贡献.
(因为不太可能老师是first author而学生是corresponding author)
更严更严的学校...现在只看single author的paper...
但问题是, 学术研究本来就鼓励团队合作, 跨领域合作,
这种为了防治没良心的学者的规定, 反而会阻碍台湾的学界发展.
: 论文质量怎么算?
: 1.看刊载论文期刊的impact factor啊!
: 一篇刊在impact factor=30期刊的文章
: 几乎等于,刊在impact factor=1的期刊上30篇论文
: 2.论文近年被引用次数
: 3.作者顺序
: 不要说什么只看第一和通讯作者,其他不看
: 第2第3作者的绩效加权还是很重的
: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乘上0.7-1.0
: 第二作者乘上0.5-0.7
: 第三作者乘上0.3-0.5
: 第四作者之后乘上0.1-0.3
: 蒋大教授出问题的五篇文章
: 你看他挂第二作者有几篇?
: 第三作者以后有几篇?
: 以一篇10点的论文来算,第二作者至少5点
: 作者挂第几位真那么不重要就不会有那么多争得头破血流的事了!
自然学门CJA的算法, 一般paper*3 (C)
该学门分类前20%的paper *5, 20%-40% *4 以此类推,
最后20% *1 (J)
IF大于5的以IF来相乘, 所以假定science IF为30,
比一般该学门前20%的paper只能*5 还要多*6,
这也是传说为什么一篇Nature, Science或Cell等于好几篇paper的原因.
author list,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5, 第二作者*3 第三作者*1
第四作者以后*0.5.
假定有一篇science paper发表了, 该教授被放在第四作者以后,
CJA的得分是3*30*0.5=45 (但应该可以得到被采访的机会)
但只相当于你以第一作者发一篇在该学门IF排名约40-60%的paper: 3*3*5=45
所以基本上, 要争的只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第二作者.
后面的其实真的都不重要了...
老实说对申请教职或升等的帮助也很小.
大学不是只有做研究, 还有教学, 大学为了争取经费要求教授拿出学术表现,
或者用大量奖金吸引教授努力做研究, 这会让在教学有杰出表现的教授其贡献被忽视.
这也是这些计算方式被诟病的原因.
教学的贡献难以评估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这样相对公平的方式来量化,
量化其实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 问题出在于从业人员太会钻制度的漏洞.
你跟某教授的博士生, 硕士生, 或者博士后研究员合作作研究,
不管在国内外, 都会碰到以下两种状况.
1. 我的指导教授(隶属的研究机构)告诉我, 你跟我合作,
就必须把我指导教授的名字放进去.
2. 我的指导教授告诉我, 他可以给这个paper一些意见, 但顶多请在致谢提到他,
因为他自认没有实际的贡献.
如果是第一种case, 常常被include的人根本也不知道paper的内容是什么.
不要说程序造假, 连内容造假都不会知道.
: ※ 引述《SkyDweller (SD)》之铭言:
: : 虽然这边普遍偏绿,不过我相信应该还是有一点基于理性的讨论空间。
: : 一般对学术圈游戏规则不了解的人,
: : 或许认为你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挂作者名的文章有问题,审查过程造假,
: : 毕竟那是你写出来的东西耶!
: : 事实上是真的有可能的。
: : 这里不是要帮蒋护航,这个人的行为在教科书审查去台湾化的事件中,
: : 已经足证不足以担任教育部长一职,此时去职其实还晚了。
: : 只是一码归一码,以蒋在学术圈的资望辈份,
: : 真的说要去搞伪造审查什么的其实可能性真的不高。
: : 一般论文作者一长串,事实上大家都只看第一个与最后一个,
: : 也就是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
: : 通讯作者简单讲就是老大,老板,可能是计划主持人或指导教授,
: : 第一作者就是实际做实验跑分析做苦工的那些人,可能是博后可能是研究员等等。
: : 论文的credit通常都是归于通讯作者,再来第一作者,
: : 至于中间一长串共同作者,事实上这些人和论文的关系多半非常微小或几乎没有。
: : 可能只要有被咨询过一下子意见,提供非常少量的指导都有可能列为共同作者,
: : 实务上共同作者常常都并不知道这个研究这篇文章最后被投到什么期刊,
: : 经过了什么样的审查过程。
: : 蒋在所有的争议论文之中,都非第一作者也非通讯作者,
: : 都是共同作者,因此他第一时间对于这些文章的印象几乎没有,
: : 一般人可能觉得怎么可能,你自己写的会不知道?
: : 事实上是真的很有可能的,因为共同作者与论文之间的连结本来就很薄弱,
: : 要说一个共同作者为了论文能被刊登而干冒大风险去搞伪造审查,
: : 对于熟悉学术圈玩法的人来说,是一个说服力不这么强的理论。
: : 因为就算文章被刊登,最后credit还是归于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
: : 根本没人在意中间一大串共同作者是谁。
作者: d86506 (李兰德)   2014-07-15 20:28:00
有点太专业 看不太懂
作者: Rinehot   2014-07-15 20:30:00
就是大家为了冲积效 搞挂名但是既然你挂了名就要对内容负责当然审查造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 andersontom (鬼娃恰吉)   2014-07-15 20:34:00
一码事归一码事都做不到 一堆护航的有点浪费国家资源挂名的责任 该负就负 扯一堆五四三
作者: ghjkl1478 (kiki)   2014-07-15 22:02:00
说case 1不知道paper的内容根本是那人蠢 不就一篇paper却不愿一好好得看它 那到时出事当然要扛责任阿 哪有不知道就没事的 更且paper接受后必须回传签名纸本 我就不信你都签名了还放入CV了 还想赖说自己不知道 都给你爽就好简单的说 文章投稿 期刊都会寄信通知所有作者 现在你却在那边装无辜说自己好委屈 根本好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