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群正名运动
牵涉很多面向 不是十天半个月可以解决的事情
就主观认定 其实应该分进合击
不应该全部混在一起变成"平埔族群"正名
应分割为个别族群正名运动
例如 巴宰族正名运动 噶哈巫正名运动
打群体仗 不见得有优势
有时会被模糊成"有平埔族血统的汉人"在争利益
就会一再在 "台湾人都有平埔族血统" 的模糊焦点中被牵制
现在已认定的原住民族群当中
噶玛兰族算是平埔族群分类里的一支
能正名是因为当初是被认定为阿美族
即已被认定为原住民身分
但后来独立认定正名为噶玛兰族
所以在正名上 并没有太大困难
只是在原认可原住民身分上改回族名
且原有的族群语言及文化保留完整
但其他平埔族的正名议题比较复杂
族群认定除了靠血统 文化之外
最直接的认定特征之一 应是其语言使用度
同时代表文化保留程度
已知的平埔族群当中
有些文化完整度高 语言还存在 但濒危状态
例如
噶哈巫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vZbBuujCw
巴宰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tcAKP6R3l0
(以上两族属 同语族族群)
另有文化完整度高 语言曾灭绝 但复振当中
例如
西拉雅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ZeMJcH7F4
其他的族群 则是文化 语言 都已经完全消失殆尽
剩下的 只剩下血统
例如 凯达格兰族
正名之所以困难
是因为 政府把所有的平埔族群混唯一谈
对于族群认识度不高
也至于 错误认定所有平埔族只剩下血统
错误认定这些族群早已完全汉化 原本族群文化和语言都消失了
实际上 还是有很多族群还是保有文化 语言
只是 大家甚少注目他们的存在
就个人观点
平埔族群原住民身分认定与正名
应该要分为个案进行
先由争议最小 文化 语言 保留度最高的 噶哈巫 巴宰 两族进行正名
完成任务之后
再推广至第三顺位的西拉雅族
最终理想目标 才是其他族群的正名
再来是 汉化程度根本与族群正名无关
而是在族群自我认定有关
例如 在中国 回民的身分认定 就是一个例子
回民在语言上 是以汉语为民族语言
文化上则为伊斯兰文化
要说他们是汉化的阿拉人呢
还是伊斯兰化的汉人呢?
最后 中国政府对该族群的民族认定 被归为回族
[台湾知名的回族人士 有哈远仪(主播) 马幼兴(演员)]
回归基本面 族群认定牵涉到的是政府的民族沙文主义
进而长期以来不认同平埔族群找回自己的身分
巴不得他们完全汉化 消失在台湾的历史洪流中
才不用多花资源在照顾少数族群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