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azp741 (帥是一種習慣)
2014-07-03 12:45:30成大硕士重庆卖小吃 3年开8店
【联合报╱大陆新闻中心/综合报导】
“北大硕士卖米粉”在大陆网上一夕走红,无独有偶,台湾成功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戴崇轩
在山城重庆的台湾小吃生意也做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是台湾青年大陆创业的成功案例
。
新华社报导,1984年出生在古城台南的戴崇轩,作为台湾“文蛤大王”之子,又毕业于名
校,本来可顺理成章地继承家业,或在台湾谋一份薪资优厚的体面工作,但这位“富二代
”却毅然选择到举目无亲的大陆西部白手起家。
大学毕业前,戴崇轩从未到过大陆。2010年,他随长辈到重庆参加“台湾周”活动。“那
次考察中,重庆人的消费实力让我大吃一惊,一份套餐卖25元,很多人想都不想就点了。
”他说。短短几天时间,小戴自认发现了一片“商业蓝海”。
隔年3月,戴崇轩怀揣大约15万元创业资金再到重庆,租下一个仅有7平方米的店面,开起
“我爱台妹”小吃店。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问题接踵而至,小店一天的
营业额才70多元,成本却超过200元。“原因应该是水土不服吧,起先我只卖饮料,缺乏
特色。”他说。
为节约每一分钱,戴崇轩坐公共汽车去批发市场采购,每次要扛100多斤的货物。因为没
钱租仓库,他租住的房子里的冰箱里塞满各种原料。即便如此,持续亏损还是几乎耗尽戴
崇轩全部积蓄和来自父亲的资助,从小生活优渥的他一度窘迫到身上只有200元。
所幸的是,小戴的女友是重庆人。“要感谢她的父亲借给我1万8千元钱,帮我渡过了难关
。”危机暂时缓解,脑子灵光的戴崇轩很快调整经营策略,引入更多的台湾小吃。为此,
他专门回台湾找师傅学艺,回到重庆后坚持从台湾进口主要的原材料。
甜不辣的旗鱼浆和盐酥鸡的醃料等都从台湾来,这样才能有传统的口感。有原则,但不拘
泥。他在原料里混合台湾的鸡心辣椒和重庆的本地辣椒,特殊的香辣味果然适应重庆人的
口味。
“我爱台妹”第一家店的日营业额迅速增长,现已达到3000元。在实施连锁经营后,寻求
加盟者不断上门,小戴的生意形势一片大好。“我爱台妹”小吃店在重庆已经开了8家,
台湾美食在重口味的重庆成功打开了市场。
入乡随俗,是小戴老板重要的生意经之一,也是他在大陆生活的成功之道。几年下来,戴
崇轩学会了说重庆方言,甚至能辨识出不同火锅店的味道。
戴崇轩的创业故事,让他的同学萌生一同发展的想法。“因为不适应重庆的生活,他们没
来几天就都走了。”他说,“台湾人来大陆创业,必须很拼,才能做出特色。年轻人要敢
闯,看好了就要立刻行动!”
网址: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87796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