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okisky ()》之铭言:
: kajm大这篇主论点就是:
: “新竹米粉四字有品牌价值,不宜轻易更动。”
: 支撑的理由有几个:
: “米粉里面加玉米淀粉,从民国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不算什么黑心。”
: “加玉米淀粉比较Q,纯米比较软,各擅胜场。”
: “可以保留新竹米粉,但标示含米量。”
: 我殊难同意您的看法。
: 首先,品牌价值的意义,在于将具体、零碎的产品优势,
: 凝聚成抽象概括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一看到品牌,就产生信任感。
: 买它就对了。
: 买它就是美的。
: 买它不会后悔。
: 因此,消费者不用经过复杂的比较过程,不用深入去检测同类商品的好坏,
: 透过品牌价值的高低,可以简易的得出买或不买的答案。
: 然而,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会知道,有些没牌子的产品品质更好;
: 甚至在品牌价值接近的时候,他们会知道今年LV的衬衫版型比较突破;
: 去年GUCCI的外套用料特别扎实……
: PTT有讨论电脑的、手机的、相机的专板……
: 板友花心思蒐集资讯,就是想告诉你,品牌不是绝对的,产品的价值才是核心。
: 没有产品价值,只有品牌名称,空壳而已,骗不了多久的。
: 大部分添加玉米淀粉的新竹米粉厂商,在法规修订之前,四十年来,
: 都叫做“新竹米粉”吧!
: 他们的品牌价值有建立起来吗?
: 有因为“新竹米粉”四个字,在市场上有屹立不摇的地位吗?
: 他们的市场是逐年增加还是减少?
: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 优劣之间不是纯然主观的,可以有客观的判断标准。
: 不然米其林也就不用评分了,打星等毫无意义。
: 论营养,玉米也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质等营养成分,但因其本身
: 属于抗性淀粉食物,不易被消化酶酵素水解,过量摄取容易增加肠胃消化的负担
: ,使肠胃功能不佳者出现胀气和肠胃不适的症状。
: 相较于白米,玉米的营养素缺乏必需胺基酸,加上被加工制成玉米淀粉后,
: 原有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容易随着高温烹煮而流失,偶尔吃虽不至于
: 对人体造成重大影响,但若长期取代白饭作为主食,恐会因营养摄取不均
: 而出现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 参考: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176
: 论口感,不是Q就是好,还要综合评价它的风味。
: 纯米米粉那种自然淡雅的米香,不是添加玉米淀粉的劣质品可以取代的。
: 各位闭上眼睛,想想最近一次吃米粉是什么味道。
: 有没有觉得调味量很重,很咸?
: 为什么?
: 因为长得不好看,只好靠浓妆。
: 以下这篇报导有纯米米粉通过检测的名单:
: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3851/
: 各位去找来煮煮看,自己不会煮请家里帮忙。
: 吃下去的味道显而易见。
: 不管是哪一种面条,粄条、河粉、米粉
: 食材原本的风味才是最重要的。
: 各位有听过顶级寿司师父的米,没有米味吗?
: 有吃过好吃的意大利面,那种淡淡的麦香吗?
: 纯米米粉的风味,绝对不输给他国产品。
: 这原本应该是台湾人的骄傲,却被cost down的思维给搞砸了。
: 根据新竹米粉公会的网页资料:
:
: 民国 60 年代
: 政府保护农业政策,导致米价节节上升,业者为降低成本
: ,开始研究以玉米粉取代部分原料。原料的改变也影响到整个米粉产业的改变。
: 六十年代以后,大南势米粉工业开始转型,小规模家庭工厂逐渐被机器化工厂取代
: ,米粉工厂急遽减少。
: 民国 62 年 (1973)
: 台北贸易商向陈胜民推销玉米粉。经过试验的结果不错,
: 陈狮与陈胜民成为玉米粉的经销商。
: 我不能说这都是厂商的错。消费者一时被蒙骗,吃了便宜又伤身的货色,
: 还以为QQ的便宜又好吃(这跟鼎王、胖达人的故事何其相似!)
: 但经过了四十年,消费者始终会觉悟的。
: 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吃米粉,因为觉得不好吃、不好消化、缺乏记忆点。
: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吃过纯米的米粉、真正的米粉。
: 所以正本清源有什么不对吗?
: 米含量不足就不要叫米粉很难吗?
: “新竹米粉”如果可以没有米。
: 那彰化肉圆可以没有肉吗?
: 嘉义火鸡肉饭可以用猪肉吗?
: 如果玉米淀粉有产品价值,不管它叫什么粉,会吃的还是会吃,
: 如果它没价值,拜托别来玷污了米粉。
: 台湾唯一名不符实的产品,却又不会改名的,就只有政党。
: 中国国民党,没有国民。
: 民主进步党,没有进步。
: 所以我讲的,
: 也不只是米粉。
您好,我同意您的看法,也承认我原文那样的说法确实是没有进步的作法,
我也认同政府目前的规范,
毕竟这个规范保证了未来买到“○○米粉”的人至少都是有50%~100%的含米量。
不改名其实以含米量0%标示,也会有一定程度影响市场,
而业者也不会希望自己包装一直大辣辣地打着“0%”,
当消费者问起有没有50%、100%时,自然会做出新竹米粉0%、50%、100%的各种产品。
改名后自然可以确保在台湾的“新竹米粉”四字是100%纯米,
要买的人只要认明新竹米粉公会标章及产品名称就可以安心购买,
这也是食药署制订这法规的初衷吧。
不过我必须坦白讲,在短期之内卖场上仍不会出现这产品,
原因出在卖场没办法让这种高价位的米粉上架,顶多可以看到50%的调和米粉。
至于业者会不会转型做这类产品呢?就看新竹炊粉有没有人买单了。
事实上,很多老一辈的买米粉,也都吃习惯炊粉而非100%纯米,
新竹米粉四个字被打响,其实就是从玉米淀粉添加后开始,
因为机械化后,产量才大幅提升,以至于推销到各地去,
所以事实上,很多人常讲“以前就能做纯米,怎么现在就不能?”
原因就是从你认识新竹米粉那时开始,就已经添加了玉米淀粉,
只是当初可能的比例没有像现在这么夸张,大概只有添加2-30%,
这样还是吃得出米香的。(口味的部分在文末会补充)
我自己认为最理想的就是消费者想买0%、50%、100%的炊粉、米粉都能买到,
也希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卖场也能出现50%以上的米粉(这反而是阻力最大的一点)。
下面回应某些推文:
一、
事实上,几乎绝大多数的人在去年新闻出来以前,
买到的“纯米米粉”多数是厂商混合了玉米淀粉后,仅有50%含米量的产品,
所以很多人以为买到纯米米粉,其实并不是。
如果有认真看过上下游新闻当初验出来的结果,
会发现推算实际含米最高却也没有我说的50%,大概只到2-30%,这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当然就是真的不到50%,是业者标示不符。
第二个原因出在更上游,那就是“在来米粉”,
制作米粉的过程,大致就是先磨米,然后将米磨成粉再制成丝,因为步骤繁杂,
所以现在业者大多是直接找中南部的磨米厂买磨好的“在来米粉”,
问题就出在“在来米粉”不是100%的在来米……
所以当业者添加了50%的“在来米粉”及50%的玉米淀粉制作,
其实在“在来米粉”中,根本只有30%的在来米。
再加上当初检验方式是用蛋白质含量来回推是否真的有含米,
这一点会依据原料是采用新旧米而有所差异,
大多数从中南部买到的“在来米粉”都不是新米,
蛋白质早已流失,所以才会导致回推结果低于30%。
这是我个人听到的另一方说法啦,也许不完全正确,仅供参考。
二、
纯米米粉到底好不好吃?
我原文其实有写到我自己觉得纯米米粉确实很好吃,
不知道怎么有人觉得我分不出玉米淀粉跟纯米米粉的差异?
纯米米粉如果采用的不是放太久的旧米,
确实有淡淡的米香,吃起来也会很明显地吃出米的味道,
而口感上是较软的,再依据料理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风味,
而会不会断成一截一截,不完全是料理者的技术问题,
你端上桌后大家筷子夹一夹,到最后盘子里的米粉根本不成形了。
炊粉则是很明显的没有米香,完全是有炒米粉的肉燥香,
口感上是滑顺Q弹,用筷子夹起来也是很轻松就能夹起一长串,
外面看到能够这样用筷子夹一夹端盘的,绝对不会是纯米米粉。
要我说的话,就像有些人认为买衣服、包包就要买名牌,
买米粉当然可以只指定要买纯米米粉,毕竟可能也不是常常买米粉。
可是有些人喜欢吃米粉,常常吃,但又觉得纯米米粉太贵,
那你偶尔可以选择50%的调和米粉,料理起来不像纯米麻烦,口感又不至于差太远,
一般的冲泡米粉大概都会选用50%的调和米粉去制作,
不太可能用100%纯米制作,因为纯米米粉无法久泡,且一碗冲泡米粉要4、50元,
大概只有在百货公司才买的到吧。
而一般各位到小吃摊点的炒米粉、汤米粉(或是米粉炒、米粉汤……)
都应该会继续采用炊粉,这完全出于成本考量,很难改变,
如果吃了会不舒服,可能就是要自己买纯米米粉回家料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