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写嘉义三二事件时有提到一些云林虎尾的部份,因为对云林比较不熟,大家有兴趣
的话可以再找相关口述历史的纪录来看。
书 介《浊水溪畔二二八》
http://www.hi-on.org.tw/ad/20090302.html
本书是陈仪深教授接受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的委托,从2008年7月迄2009
年1月所做的口述历史访谈纪录。范围包括云林县的斗六、古坑、北港、虎尾、林内,以
及南投县的竹山。重点事件是虎尾机场被攻占,及衍生出来的竹山青年阵亡、林内士绅出
面讲和(缴械)事件;以及陈篡地率领民军退往古坑樟湖,在桶头与整编21师相战,及所
衍生来自北港、朴子民军在古坑梅山交界被中国兵伏击的事件。根据档案,整编21师自认
“樟湖之战”是台湾中部转为安定的转捩点,而陈篡地率领的民军是在四月六日才被一四
五旅四三四团驱散。这真是二二八的最后一战。本书作为二二八事件的田野调查,揭露了
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陈教授宣称这是“以口述访谈作为历史研究的一次演练”,值得各
界关注。
以口述历史探查云林二二八—主访者导论(兼序言)
陈仪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十几年来,我的研究领域重心从近代中国思想史转移到台湾政治史,就是从二二八事件的
专题研究开始,包括事件的原因、处理委员会的角色、南京政府的处置、蒋介石的责任问
题等等,根据档案和口述史料,已经可以把握主要的梗概。但是高层的决策、精英的互动
是一回事,一般乡下民众的经历、见闻可能是另一回事。
感谢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的委托,让我(在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之间)有机
会针对我的故乡云林县,做一次堪称深入的二二八田野调查。记得1980年家父病重即将辞
世那一年,我问他林内乡在二二八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他说隔壁村的“成仔”出来敲锣打
鼓,叫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出来抵抗),以致一些乡民“竹嵩凑菜刀”去浊水溪畔
相战;平时家父不谈论政治,我趁机刺探一下他的倾向:“您感觉(他们的行动)如何?
”他不假思索回答:“真勇敢!”不过2009年初我回到林内乡访问坪顶耆老杨重先生,他
屡次说台湾人“第一等憨”(没武器、没训练还敢抵抗);他说民军准备围攻神社顶的国
军时起了大雾,是“天不肯”……要如何判读这样的乡野语言呢?如果以今日蓝绿分野的
角度,很可能得到相反的结论。
.从林内出发
浊水溪畔的命案现场,主要是(昔日称作溪仔底的)林内乡三号水门──触口一带。据受
难者周坤山的儿子周枝友说,国军经过时曾对田野间工作的农民滥射,进入民宅索取食物
,死亡的民众包括竹山来的民军共有23位;由于他是协助搬运尸体到林内(台西)客运车
站的见证者,所以能够描述说“几十具尸体排在那里,好像在晒甘蔗一样。”
这批国军继续往上走,到达坪顶村时除了一位受到菜刀割伤面颊或耳朵以外,并无遭遇抵
抗。据坪顶村长林贤宗说,该村目前人口约800人(220户),战后初期人口“比现在还多
”,当时的乡长张旺,大概担心这样人口密集的山顶聚落的安全,所以就把这批军人引导
到林中村的神社(几公里外的一个山顶)。据坪顶村耆老的描述,曾有一位二水来的人装
了一袋手榴弹准备和国军“轮赢”(但未成真),这批军人有人会讲台语,研判是来自福
建的“外省人”;尽管有隔壁村的鹰派“成仔”鼓吹抵抗,但坪顶人自知条件不足并不踊
跃,只是尽量躲避,还有人煮食供应国军。
关于国军在林内的动向,存在着异说。一般认为张旺乡长把他们引导到林内神社上面,也
就是现今的渊明国中地点,但是当时任职于林内乡公所的林义成先生,回忆说乡长是把他
们引导到旧乡公所(宝隆纸厂内)旁边的仓库,才把他们安顿下来,至于神社上面的是民
军不是国军。最后访问到事发当时在显宗医院工作的王天成先生,明确指出乡长张旺与卓
和尚医师等人去 坪顶向国军劝导缴械之后,将枪械锁在旧乡公所旁边的仓库,人员则在
林内国校或神社等地;至于“包围”林内的国军,应是另一批随后前来救援的部队。共同
的回忆是,两军对阵的那天突然起了浓雾,以致没有枪战,免了一场劫难。之所以会有异
说,个人研判可能的原因是,虎尾机场出来的一批国军先到,支援的整编21师后到,他们
停留的地方不同,乡民不可能弄得清楚。
.竹山与林内的联结
林内与竹山隔着清水/浊水溪,分属不同县,但是一方面距离只有9公里,一方面林内火
车站从日治时代开始就是重要的转运点,受访者林荣宽说,林内的出货量在台南州(大台
南县)是数一数二的,林内与竹山之间有轻便车(台车)相联,基于这些原因,竹山人的
旅运进出经由林内是很自然的事。无怪乎,随着二七部队进入埔里的谢雪红,逃离的路线
是先到竹山,然后经由林内搭火车离开。
竹山人率先为二二八牺牲的是张昭田,他在3月6日参加攻虎尾机场的行动中死亡;其次是
3月7日前往林内浊水发电厂附近拦截国军的一群竹山青年,根据受难者廖如宾的儿子廖国
扬的追查,“竹山(人)被打死的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就是发电厂再上去的那个大圳沟”
;“那九具尸体是先被搬到林内车站,再从竹山派车去载回来”;“尸体集中放在竹山公
会堂,家属再各自领回去,其中有些家属比较贫困或者是不敢处理的,就采取公葬的方式
,由竹山镇民募款帮忙安葬”。
由虎尾机场逃出的国军虽然滞留在林内,但林内人接受号召前往围攻的似乎寥寥,不若竹
山人主动踊跃。或许如张宗宪所说:竹山是一个有反抗传统的地方。
.斗六医生陈篡地传奇
陈篡地(1906-1986)是彰化二水人,日本大阪高等医学专门学校毕业,回台后先在斗南
开业,除了眼科之外也兼看内科;与谢玉露(1910-,嘉义人,东京女子医专毕业)结婚
以后搬到斗六,以“陈眼科”诊所为民众看诊。
陈篡地在日治时期曾被征召去越南当军医,战后又有一段时间沦为越共的俘虏,所以对枪
械、游击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他的儿子彦文说他从越南带回来一批枪械,在二二八的时
候派上用场,此说犹待查考;但彦文澄清说父亲与共产党无关,应属可信。
二二八事件发生时,陈篡地出面组织民军,一方面维持治安,一方面(如妻子和儿子所说
)率队攻打虎尾机场。当国军支援部队逼近斗六时,陈篡地为避免市街战乃率队退往古坑
樟湖山区,此举应有继续抵抗的意思,因而吸引北港、台中等地的民军前来会合。不过综
合樟湖在地人廖连池以及曾与陈篡地并肩作战的游赐壹等人的回忆,樟湖并没有发生两军
对打的激烈场面,而是发现有线民带领国军绕小路来包抄,就命大家解散逃生,先前发生
战斗的地方是从竹山上去的桶头 ,游赐壹说他们“永光子弟”使用机关枪由上往下与对
方对打,并说这是二二八的最后一战。
谢雪红离开埔里抵达竹山的时候,曾经考虑要不要转往小梅(梅山、樟湖)与陈篡地会合
,后来由于“对陈篡地的政治面目我们不了解,所以不敢冒然进山”。
在官方的档案之中,所谓“樟湖之战”有着重要的位置,它的时间在4月6日前后,主角是
陈篡地 vs. 整编第21师145旅434团第二、三营及435团第一营:
因据报小梅(台南县属嘉义区东北部)以东之十字关、外湖、草岭、清水溪一带山地之内
,尚有成股匪徒约三、四百名,匪首陈纂(篡)地时出没于小梅、竹崎附近,抢劫居民,
团乃决心予以围剿,当以二、三两营及四三五团第一营及各一部之兵力,分路包围清剿。
五日晚各就攻击准备位置,六日拂晓开始进剿,团长率团部官佐一部,推进小梅指挥。匪
徒前于十字关、樟湖被我痛击后已溃不成军,闻大军围剿则仓皇逃遁作鸟兽散,武器则埋
藏于深山中;一部匪徒携有短枪逃匿于铁道沿线,经三日之搜剿计击匪徒一名、捕获匪徒
十余名,搜得械弹器材甚多。
在此之前,也就是3月19日434团抵达彰化以后,将所部分驻于彰化市、员林、二水、埔里
、日月潭各地区担任搜剿及维护交通之任务,这时即发生“樟湖之战”:
尤以樟湖一战击溃中部仅有的股匪主力,由是各地奸暴残余纷纷星散而归消逝。是役击伤
毙匪徒四五十人,俘五名,卤获机步枪四十余枝,而团仅伤亡士兵三名。……故“樟湖之
战”是为台湾中部安定之一转钮点,其后广大地区得遂步其善后绥靖工作者胥赖于此。
陈篡地离开山区之后,经由林内潜返老家二水,竟然在亲戚的协助下,在山洞里躲避6年
,其中经常送饭的是他哥哥的女儿陈碧草。当局为寻找陈篡地的下落,曾多次逮捕他的兄
弟陈秦、陈秀、陈察,姪女陈碧草等予以逼问不果,据陈篡地的儿子陈彦文说:
这些亲戚们后来的境遇都很惨,六年内有四个亲戚朋友因此被政府枪毙,包括我堂哥陈昆
仑(混沦)和姑丈(许聆音)。我堂哥那时候才18岁,已经结婚,还有一个小孩,我姑姑
也从此守寡,他们的人生都变得很黑暗。(详见本书“陈彦文先生访问纪录”)
根据许聆音的儿子许义章所述,许聆音曾数次送食物到二水乡坑口村的山里给陈篡地,因
有人密告,遂于1950年3月7日在西螺家中被捕,“宁死也不说出五舅藏身地”,1950年6
月26日判决书将许聆音、陈顺辰(陈篡地的堂弟)、陈混沦(陈篡地的侄儿,判决书误写
为陈昆仑)、谢明通(台中)、张炎祈(西螺)等五人判处死刑,同年7月19日执行枪决
。
荒谬的是,上述的判决书诬指陈篡地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首领”,在1952年被捕之后竟
能举家迁到台北继续行医──虽然常年被保安人员(以到府上班的方式)监视;而许聆音
等五人却要被处以极刑,显示政治案件的量刑并无观察标准。若说戒严统治的当局会遵守
“谈判”的诺言,实不可思议,比较大的可能性是,陈篡地的二水同乡、中学同学谢东闵
的保释有关
.虎尾机场事件
“虎尾巴文化协会”的杨彦骐先生介绍说,日治时代的虎尾郡简直就是军公教特区,当时
的郡役所、糖厂、虎尾高等女学校、虎尾农业学校、虎尾家政学校都设在这里,甚至有一
座空军基地;二战之后,光是虎尾郡被遣送回去的日本人就有七千人,这附近除了嘉义市
以外,就是虎尾被遣送的日人最多。
由于虎尾空军基地的守军人数不多,当大林、斗六、北港、西螺的民军前来包围,予以断
粮断电,撑不了几天就逃走了,前文所述林内坪顶的国军就是从这里去的。不过没几天国
军支援部队抵达虎尾以后,攻占机场的民军就一哄而散。这种“攻占”的意义原本不大,
只是就整个二二八事件而言,民军曾经“战胜”的似乎仅此一桩。
虎尾街民宅历经国军搜索,被捕捉的人则先被游街示众,然后被押到马场(现在的东市场
)公开枪决。当时敢去收尸的人算是较有勇气,虎尾郊外的“垺内”有一间三姓公庙,就
是安葬王济宁、李持芳以及顾尚泰医师三个人。
很多人说虎尾机场之所以被民军攻陷,是因为民军采取“水攻”,引嘉南大圳支干的水来
淹没机场,或是出动消防车对防空壕灌水, 这也许是欠缺武器的民军所能想到的办法。
由于当时圳沟的地势高,而且是土堤(未如今日般抹上水泥),要弄个缺口让水漫出并不
难。不过在地的苏金顺老师不以为然,他认为“水攻的说法,应该是指把他们的自来水源
切掉,电攻就是把电源切掉。灌水是不可能的,用水淹机场,以常识来想也是不可能的。
”
.北港二二八
日治时代的北港郡已经是热闹的地方,人口密集意味着南洋回来的台籍日本兵也比较多,
加上地理位置关系,二二八时会有“北港队”去参与嘉义水上机场或虎尾机场的战斗,是
自然的事。根据昔日许雪姬教授的访问,北港青年阿启仔、阿木仔他们的“自治联军”是
对外战斗的组织,“北港保安队”则是负责市内治安;当时在嘉义地方法院担任柔道教练
的北港人许壬辰,就是北港保安队的领导。
国军抵达北港之际,自治联军原拟摆开阵式抵抗,但在许壬辰的力劝之下同意撤往梅山,
许壬辰也参加了撤离的队伍,大约四辆卡车到达古坑、梅山交界的崁脚时,遭到国军伏击
,死伤惨重。据许壬辰的太太许玉英说,“当地农夫已将29具遗体掩埋在一处,而伯父等
五人先将我先生的遗体挖出来,另掘一坑……并且把他的头发指甲前一些回来当作纪念。
”除了现场被打死的以外,被捉回北港的则先游街示众,然后在北港溪畔枪决。
死难者蔡柳枝的侄子蔡连财先生说:“一般北港人去参加二二八而死亡的,大都死在大埔
美的比较多。”所谓大埔美就是上述古坑、梅山交界的地方,地形险要,一旦国军的机关
枪架设在转弯的高处,凡通过的民军极难幸免一死。
此次访问到许壬辰的妹妹高许来贵女士,以及她的女儿高淑慧女士,从而对许壬辰以及他
的妹婿高总成先生有进一步的了解。许壬辰和高总成所参加的保安队,在维持治安的时候
不但保护外省人、呼吁台湾人不可趁火打劫,并且禁止生意人借机抬高物价,自认不是从
事反政府的行为,为什么事后大家还要去办理“自新”?更让高总成感到不满的是,他们
到虎尾中山堂办理自新的时候,排成一排排,机关枪马上围上来,指著每个人,在这种气
氛之下唸著誓词。 1993年高总成去世以后,家人才找到这张“盲从附和被迫参加暴动份
子自新证”,内容说“现已悔悮(悟)改过失(矢)志永作良民……”,我们一面拍照一
面捧读,可以感受到他们昔日的屈辱之感。
.见证二二八的古坑现场
前述著名的“樟湖之战”,地点就在今日古坑乡的樟湖村或往竹山方向的桶头一带。刚从
中国来台湾的整编21师,进入山区恐不易分辨详细的地名,若以樟湖为中心,往北是竹山
的桶头,往南经古坑的十字关,往西是嘉义县梅山乡,往东则是更深山的草岭,这样横跨
南投、云林、嘉义三个县的地区所发生的战事,笼统称为“樟湖之战”也就不足为奇。
樟湖村村长廖连池说,二二八的时候来到此地的民军近百名,是由陈篡地带领,他们接收
派出所的武器以及一辆客运巴士,并且以学校当军营。但是当他们知道国军兵分两路包抄
进来,也就是听到枪声隆隆的时候就开始逃走了,所以据他所知在这里并没有发生对峙冲
突的场面。他们对国军的印象是残忍而恐怖的,因而就像林内坪顶上面的居民一样,在国
军抵达之前大家都跑进山里去躲避,樟湖一时成为空城。
死亡人数众多的,应该是山脚下古坑、梅山交界,也就是来自北港、朴子等地的民军准备
上山时,被国军伏击的现场。由于受难者张荣宗 的女儿张秋梧,1997年11月18日到崁脚
村主持挖掘遗骸,加上当地村民的口头证言,张女士锲而不舍在古坑乡公所、云林县政府
以及行政院之间奔走,遂得以在古坑乡绿色隧道旁边建造纪念碑与纪念公园;为了安置挖
出的骨骸,也在古坑乡公墓旁盖了一个艺术造型的建物。
下略结语部份..
陈篡地 史上最强战斗医生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