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推 FHBlues:阿多难想像?真是都给你讲就好了 05/31 04:02
→ FHBlues:好的都哲学坏的中文系,你讲的都对我讲的咙屎尿 05/31 04:03
:标题是什么? 内文是什么? 你的战点又是什么? 会不会离题了?
:简单讲
:当代新儒家的核心是什么? 中体西用
:但做法呢?
:把中国思想元素切割成不同的元素再丢入西方哲学框架,再说那是哲学
:之后处理传统中国思想的方式也是比较粗糙的,
:拿的并不是西方哲学或其他人文社科较精致的方法论,而是很基础的作法
:这种做法第一步就错了
:再来是再把看到西方哲学有什么东西或产生什么东西就试图论证中国思想也可以产生那些
:然后做个东西比较哲学之类的
:这种做法,老实讲一点不客气的西方学术是一整套体系这是其一,
:其二是中国哲学并没有办法有效的处理西方哲学和文化面临的问题
:只能靠西方哲学处理完了,再来做东西比较哲学
:这种方式和现代社会脱节也不意外
:最后是忽略西方学术是一个整体,中体西用只会变成拼贴,抓不到核心的胡乱拼凑而已
:这点上当代新儒家到没那么扯,但台湾社会各处都很明显可以看到这状况
:其他的喔?
:中文系也是在中体西用的脉络下产生,而且没有和西方学术或当代社会直接接触
:会不会比当代新儒家更扯的状况? 我认为会,但我这篇没直接下结论
〈1〉直接拿鹅湖学派,也就是新儒家那些人去代表整个中文学界对于国学思想的学术研究
是以偏概全。中文系什么没有立场最多,你拿现在只在淡江跟中央还有的学派,
说台大师大政大也都一样,未免莫名其妙。
以思想史来说,新儒家的定位是你可以不认同,但绝不可跳过它,仅仅如此。
现代也根本没有箝制思想,一定要走新儒家的问题,何必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满清末年的主张,到民国初年以至于新文化运动,
已经有胡适路线与共产党持马克思主义两种全面西化的路线,
为什么没有立见成效?
因为这不是学术象牙塔发paper就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哲学(不论中西
腐儒,被驯化的儒学已经浸淫到整体民俗之中。鲁迅说“礼教吃人”,差不多可以表达
回到中体西用,这是是拿传统价值观去认知西方学术的主张。
但难道现实还真的继续在中体西用?高中历史课本教的西洋哲学史,启蒙运动都不存在?
中国思想缺乏后设系统、形上形下混淆、混蛋董仲舒三者影响,当然不利自然哲学产生,
可是又没人强迫说念国学就要完全排斥西方哲学,中体西用是不符合台湾现实的假议题
如果想了解西方科学的哲学内涵与意义,就去追本溯源的念啊有人管你?
连蒋开穴都没有这么偏激了(但他箝制思想的动机跟秦始皇差不多
中国思想无法企及的就去学习西哲,我不知道有什么好冲突的。
〈二〉,简单来说中国“文学系”的东西,可以用西方文学理论分析,叙事学或诠释学
都可以。只是思想导向的文本,在基于"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比较倾向于从小学三科,
以至于校仇学文献学学术史的方式解读。下文再详细说明其原因脉络
:http://city.udn.com/2997/5021454
:若是这篇属实的话,那只有知识体系不够健全才会发生的状况
周振甫〈怎样学习古文〉http://ppt.cc/DOjc (微博)
恰巧他说学习古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这样才能达到“立体的懂”的境界
这就与刚才的第二点互相牵连。先提出一个默认,中国传统学术几乎是以文学为载体
(原因文末再附上)
“立体的懂”正是因为上面那个前题才得以成立的,他的意思是,
把整部书熟背起来,
就能用书里的各篇章节子文本互相比较、触类旁通的认知,理解文本关键字,
在个别子文本语境中的意思。熟读整套作品后,便能以归纳法,去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死背烂读是从多方面理解文本意义的方法,所以才取名立体,取多重角度的意思
更能使作者的思维内化成读者的知识,需要时可供参考应用。
孔丘的中心思想是个仁,论语里面也很多人在问好多次仁,
虽然孔丘给每个人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学者做学术研究后,
可以透过统合,为仁下定义(定义可以有很多种层次与面向)的例子应该可以类比。
当然这种准备科举寒窗苦读的方式很难符合现在生活的形式,
但解释了背书强记的理由、必要性、作用、价值。
最后讲一下为什么中国传统学术几乎以文学为载体的原因好了,
一开始纪录抽象语意的成本很高,甲骨金文、帛书竹简各有麻烦之处,所以只能浓缩语意
在有限的篇幅中呈现,也就是所谓的文言文,
这种应用文字的思维便具有文学意义。(文本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再来不论子书史书,出于叙事与比喻的需求,所以习惯用文学手法表达语意,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战国时诸子的寓言例如庄子,孟轲也用寓言但他会清楚说明寓意。
至于寓言怎么出现的,则要追溯到尚书春秋这些史书的叙事笔法。
两者互相影响,有点像很麻烦的有机体结构。
另外可能是出自游说他人的需求,
产生了言论必须兼具文学与思想知识两种意义才完美的价值观。
至此,先秦学说已经底定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知识观(特别是承认载体形式的意义)
西汉初期又因为蒐罗古书,为了了解先秦典籍,对东周文字的研究促成了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正是后来文字声韵训诂三科小学的源头。
古文经学的思维就是对文本形式上的考据去研究文本的意涵,与所记载的知识,
那又在历史的推进中,知识载体形式不断的变动,像抄错书或亡逸、多种版本等原因
中国学术知识论对文本形式的认知,从是什么字、怎么读、什么意思的仅限纸上,
扩展到到包含物理载体本身的真伪,于是有校仇学。然后出现初具雏型的文献学与学术史,
直到引进西方的某些方法论与框架后,才形成现貌。
那关于郑明娳,她的学术专长在于现代文学。所以不多说了,
要花脑汁想怎么表达那篇文章的不是也要花一番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