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谁需要“粽子小确幸”?请关注猪农权益

楼主: b369741 (Re)   2014-05-27 11:01:29
媒体来源/国会无双
◎国会无双编辑室/伟恩评论
由于仔猪流行性下痢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 疫情爆发,
从2013年10月至隔年3月初,在中南部死了约二十二万头(农委会数据)毛猪
,虽然疫情据说已趋缓,但也要等到七个月后,才会有新的毛猪能够长大上市。
这样的消息,造成了猪肉价格涨了约四成左右。农委会说明,事实上,目前的猪肉
并未供不应求,而是要到四月市场才会缺货,现在的涨价,只是群众的预期心理。
虽然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讲法并不完全牢靠,至少政府自己都不相信是这
样,否则这些实质介入市场的政策都将是不当的。
物价波动自然是一个民生问题,但是在这事件中,我们却不能轻易忽视除了所谓
“广大消费者”之外的、“靠猪吃饭”的农民权益。
国会中如何讨论猪价问题?
这个问题在3月初时,正式被官方注意到,并且行政院长江宜桦也表示会尽快处理。
我们可以来看一段立委杨琼璎在3月13日的经济委员会上进行的质询,质询主要对
象是农委会主委陈保基。
http://ppt.cc/zhGa
影片来源/国会无双
在这段质询里,我们可以得到几个观察:
1.物价稳定被看成是政府的责任,甚至政府必须为此临时干预物价
2.政府也同意临时干预物价,提出两个做法:一是进口更多的、更便宜的货物;
二是彻查现有肉品恶意囤积造成物价哄抬的问题。
“临时物价干预”作为政府的政策,意思是,在一些非常与必要时期,政府可以透过
一些紧急措施来对物价进行临时的调整。
在3月7日的院会中,江宜桦曾经表示“物价调整小组”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三种,
主要原理都是透过让更多的猪肉在市场上流动(“增加猪肉供应”),以让物价下滑:
1.关税减半以进行进口:透过关税的降低,让更多肉品进口商有利可图,
如此引进肉品流进台湾肉品市场。
2.协调台糖解冻库存:协调台糖,让他们将两千到三千只猪丢上市场。
3.稽察肉商囤积状况:去猪农和冷冻猪商那里进行稽察,确认是否有人恶意囤积以
哄抬物价。
在这过程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究竟这么做,除了所谓“广大消费者”以外,
还将有谁的权益会被影响?
增加猪肉供应是好政策吗?
在3月7日,政府丢出政策以后,在猪农那里立刻引起了骚动。云林养猪协会的猪农们
声明“请勿长期降低关税”、“反对美猪进口台湾”,并且指出了一个长久以来猪农
面对的问题:政府从未注意到猪肉过于贱价、繁衍条件恶劣、养猪环境太差的问题。
一位猪农在脸书上批评道(重新排版):
为什么猪价会飙涨 ?政府官员说是猪农惜售,但我不以为然。
故事从前年说起:
在那年过年前,因为含瘦肉精美牛准备叩关,全台湾的猪农群起至台北农委会,卫生署抗
议,回到南部,隔天猪价就暴跌,由原来每百公斤7400爆跌至4400,更甚至有人只卖3800
,卖50头猪就赔了十几万,我不敢说这是否跟猪农北上抗议有关,但时机点未免也太巧合
了。
经过两年的亏损,养猪户由12000多户,锐减到8000多户,其间无良商人炒作原料,玉米
价格飞涨,猪农惨淡经营,纷纷收场或减养,这两年政府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但我们不
怪政府,因为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职业。
亏损两年后,又逢今年过前猪只爆发严重的病毒性下痢,刚出生的小猪全部死光,猪农们
每天含着泪捡小猪尸体,担忧往后没猪卖,无法继续经营,这时候政府又落井下石,又祭
出打压猪价的政策 。
[…]
养猪所需的玉米,黄豆,全仰赖进口,而进口商皆为大饲料公司财团,猪农无法与之对抗
,只能任其操弄原料价格。
[…]
政府政策的影响,猪价低迷时,中国政府会发放母猪津贴,请猪农维持一定的在母猪存栏
数量,避免猪农不堪亏损,大量淘汰母猪,台湾政府刚好相反,威胁要查场,调查超养,
恐吓罚款,消极恶劣的态度,让猪农们心灰意冷,大量淘汰能繁殖的母猪,或不堪亏损而
收场,今天的猪只存栏大量减少,导致猪价飙涨,政府的作为难辞其咎。
[…]
是我们猪农不出猪吗?不,是我们真的没猪卖,多亏伟大的政府,让养猪户快活不下去而
收场,再来怪养猪户不出猪。
在3月12日那一天,猪农北上立法院,猪农代表在现场下跪。中华民国养猪协会
常务监事潘连周表示:近期猪价高涨,可归因猪农的长期损失,及国际猪下痢病毒的流
行。并且强调:因下痢而病死的猪只,并不只农委会声称的22万只,而是超过50万只,
导致猪农损失重大。
养猪协会理事长杨冠章也向陈保基抱怨:平时政府不理会猪农的艰困生活,只有在物价
过高要调整的时候介入,是否在打压猪农的生存空间?
学者刘志伟也对此政策感到质疑:
猪肉在台湾国民的饮食占有重要地位,每位民众平均每年要吃掉39.48公斤的猪肉。
猪价上扬,虽会影响民生消费,但现阶段全台面临的残酷实情就在于:台猪日后必定
短缺、进口美猪更不可行。此时惟有减缓毛猪供应,才能舒缓日后之急。政府若一味
谴责猪农,不但会造成双方对立,更重要的是,此时若急于维持正常供应量,只会让
全台百姓于端午节时尝到更大的苦果。
我们有多需要吃肉粽?
让我们再回到立委杨琼璎的质询来,当她喊著“粽子小确幸”的时候,我们笑了。
但得告诉大家的是,在这段时间内,沃草团队曾听过许多立委都在国会中进行了类似
的“小确幸质询”:包括林德福、叶津铃(3月7日);黄昭顺、杨琼璎(3月13日)。
而这些质询,现在看起来,确实对政策作出了影响。
我并不是说应该怪罪所有这些立委,而是要提醒大家,国会与行政关于的互动,因此
显然是重要的公民监督的对象。原因在于,我们其实很少和行政官员见面与互动的机
会,但是立法委员却可以用各种方式对官员嬉笑怒骂、影响政策。之所以如此,是因
为立法委员代表了“民意”,而这些民意,有赖于他们对社会的观察、收到的陈情和
自己的经验与生活。
但是想想,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吃肉粽,到不惜要求破坏猪肉市场价格均衡和猪农权益?
要是进口猪肉真的会对猪农造成冲击、还可能无益于经济,我们还要不要支持
“为了小确幸而进口猪肉以拉低物价”的“民意”?
新闻来源/国会无双 http://musou.tw/focuses/1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