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远:“北国昌,南新一。”
在公民版看到的新一演说,
分析了台湾政治转型走歪的过程,以及未来如何透过公民运动夺回参政权,
论述非常精彩,整理成文字摘要(非一字不漏逐字搞)。
╔══════════════════════════════════╗
║ ║
║ 上篇︰民进党批判的利牙,被选举制度拔掉 ║
║ ║
╚══════════════════════════════════╝
活动:海内外台湾国是会议
讲者:陈奕齐(新一)
来源:
影片:http://youtu.be/oI9YwDszy-Q?t=14m45s
◆公民运动去政治化,无法排入政治议程
所有的公民运动都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摆进政治议程里面。
公民有它天生的限制,包含(去年)25万的白衫军都没办法摆进政治议程,
基本上去政治化的公民运动不会有任何成果,当我们知道他们在总统府前会散去,
连垃圾都捡光光,就知道不会产生政治效果。
公民运动与政治脱勾,没办法排入政治议程,产生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就是马英九做他的,民进党跟在后面,公民在那边喊,
三股势力互不相干,马英九点火、民进党打火、公民继续.....,
这就是agenda setting,掌握政治议程的设定,就是掌握soft power软权力,
用软权力就可以把你玩死,台湾就是被马英九玩死。
◆民进党批判的利牙,被选举制度拔掉
十几年前看了姚议长分析,觉得很到位、正确,
他说过去党外时期,和民进党草创时期一路走过来,虽然他们是参选运动,
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参政运动、民主运动,
当时所有党外只要在街头都是讦谯国民党,都在做政治教育,现在有吗?
现在没有!
我从高雄上来的,高雄国民党市议员党内初选,在比较谁能出线,
但高雄市的民进党市议员,他有讲服贸吗?
在宣传车上、在街头宣传,完全没有服贸,完全没有任何公民议题,
那他在说什么?
举个例子,和陈致中同选区的郭玟成,他太太林宛蓉在宣传车上竟然说︰
“一星期吃一天素,地球减碳”!
靠么,台湾都要亡了还在说地球减碳,真的很难过。
民主运动在选举自由化、制度化的过程中,
以选举做为台湾政治改革唯一道路的过程当中,民进党批判的牙齿被制度拔掉,
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当然民进党中有个别政治人物腐化了,这我同意,
但我们也要从制度上来替它思考。
◆娱乐化取代政治化,回避树立新政治价值
一、阿扁市长使政治娱乐化
台湾民主政治有三波:
(一)92年国会全面改选。
(二)94年台北市、高雄市、台湾省直选。
(三)96年总统直选。
台湾民主政治转型是透过选举自由化,是选举万岁论。
其中有一场选举改变了台湾政治生态,我的分析和大家不太一样,
94年阿扁选上台北市长后,当时我在大学校做学生运动,那一年特别难做,
学生特别难搞,你会发现学生都娱乐化了,那一年娱乐化的潮流很大。
罗文嘉这些童子军和阿扁上去之后,大家扮舞会、跨年晚会,
凯达格兰大道封街叫做“空间解严”,这些理论上都是不对的。
如果你要空间解严,不是用娱乐化取代政治化,
而是应该用一个新的政治价值告诉大家!
二、避免冲突,以“发展”为重
我举个例子,全台湾第一个把铜像拆掉的是吴敦义,不是我唬烂,
在高雄市三多圆环,当时民进党、国民党候选人,
选举的时候都会去那边弄一下弄一下,吴敦义就用要盖捷运、交通不便,
以发展为名偷偷把铜像移走。
这过程并不是告诉台湾人“蒋介石铜像是威权象征,我们必须去除他”,
并不是!而是说“发展是重要的”。所以说今天为了发展去拆大埔,
占据别人农地、把农民赶出去,正常的嘛,
因为台湾人不断回避树立政治价值的重要。在转型的过程当中,
我们完全没有去面对,我们都避免冲突,觉得反正可以移掉就好,
但是你用什么名义去移除,代表着未来的新价值。
你用交通发展的名义去移除铜像,代表未来台湾人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发展。
为什么苗栗刘政鸿这么冲须(嚣张)?因为苗栗人同意拆啊!同意发展啊!
不过就是你们大埔几户和外来的人在哇哇叫而已。
这是怎么造成的?
这就是因为台湾人在转型过程中,忽略透过转型树立一套新的政治价值。
三、未执行地方包围中央策略
制度化过程中,民进党的选举变成政治服务业。
像我原本在高雄读书,考到台北来读书,而我同学落榜留在地方,
在地方上拌撋(交际)十年就当议员,我落榜的同学都当了议员,
结果台湾地方政治就非常落格。
陈菊做得很好,但是94年那个不好的影响,让台湾政治娱乐化,
当时民进党提出“地方包围中央”,这是一句非常政治性的口号,
例如在地方上政务,针对国民党史纲、洗脑教育,我们可以透过博物馆,
重新撰写属于台湾本土的历史,但是我们没做,我们在做灯会、放烟火,
因为这些有选票。
我们本来希望民进党掌握地方政府后,可以透过政治教育、种种可能性
慢慢包围中央,可是却流于政治制度,娱乐化、活动化,
办了好多媚俗的活动,基层政治人物也是这样。
四、国民党正当化
国民党并未遭受清洗,选民依然投给他们,他们选举选赢了,于是产生正当性。
大家讦谯马英九,说他要把台湾卖了,但马英九心里想说:
“虽然我选举时说爱台湾,但你看我行为也知道我是中国人,
你们投给我,然后我做中国人,不是刚刚好?不然你们可以不要投给我啊!”
为什么台湾人民会变成这样?
因为过去民进党党外到草创时期,他们会做民主运动、民主教育,
当时有个说法叫做“选举假期”,在选举过程中大家开始讦谯,
因为选举时报纸和言论比较宽松。台湾人民读国民党的书长大,
趁那时后重新洗啊(洗掉党国教育思想),但现在都没有了,
现在跟你说一星期吃一天素,有助地球减碳。
那我们该如何插入政治?
既然公民运动到了一个坎堑,如何把政治抢回来?
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
(后半段晚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