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目前大家是认为可以吓阻那些去做坏事的人
但其实他死不死都无法去吓阻有内心疾病的人
现在总是一堆人在争论是否废死的问题
很少听到“为什么他会有这种行为”就算听到也是草草带过
找个精神科医生来判定他可能的“内心疾病”
其实我真的很想说,这样真的低估了内心的问题
在心理里面一定有个动机或需求 而去执行或是有些行为出现
而为什么会有这个“动机”,“动机”是怎么产生?
而“需求”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想被判死刑?为什么想被判死刑?为什么想要死?
如果心态健康的人会想去做这种事情吗?
当时发生这种不幸的问题,
自己内心就开始有股感觉,跟他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近日看父母的态度其实..真的有些不意外
正因为长期忽略了问题,所以一次引爆..
台湾社会很妙
我们总是把“理性”放在“情感”的前面
例如我们小时候,回到家,
父母亲总是会问:你今天是否有认真读书会大于你今天过得如何?
当我们难过在哭泣时,
老一辈的人总会告诉我们:哭什么哭?哭有用吗?可以解决问题吗?
你的内心情感需求其实被忽略
甚至自己也开始忽略自己的情感了
到最后当难过时也会用这种话语来遮住自己的难过..
但问题其实都还在 只是你将问题摆在内心一处好像看不到的地方
如果你的情感总是被压住 你真的可以“理性”让情感与自己相处吗?
其实情感的表达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的能量
情绪也是,别跟我说成熟的人会麻痺很多事物 麻痺 没感觉 并不代表 不存在
只是遮住眼睛看不到 把内心关起来没感觉
内心的健康跟身体一样重要 千万别去忽视
或许我们也应该想想 是否还有下一个“郑捷”?
而如果有,那么内心或是台湾整体的心理治疗应该更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