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3024133 (半‧台南人)》之铭言:
: 我不认为他的父母有放弃他
: 而是不够了解自己的儿子在想什么
: 我自己是单亲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拉拔三个孩子长大
: 我下面有个弟弟,国中时就跟郑捷一样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里
: 我弟每天放学回家就只有吃饭会露面,从来不说话而且永远摆臭脸
: 因为我跟我姐青春期反抗的现象不是非常剧烈
: 所以我妈非常不能适应我弟的变化
: 常见的情况就是我妈劈头就骂,我弟摆着一张脸不理她
: 我能做的就是上网偷看他无名
: 看看他有没有走偏或是交到坏朋友
: 确定他在家里没有情绪的出口,在学校至少还有满多正常的好朋友
: 因为这样我总是告诉我妈他有自己调适的方式别太管他
: 直到有一天我妈偷翻他的书包,发现他有一本小册子
请问你妈对于自己儿子这样的情况有没有试着多方的努力与沟通?试着除了劈头痛骂
以外的态度沟通,试着了解学校方面有什么样的管道可以提通了解和帮助。
偷翻他的书包真的是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吗?当然以结果论这件事成为你们家庭和解的
一个契机,但如果隐私对你的弟弟来说是个敏感的地带,这么做有没有可能产生更激
烈的反抗?
: 上面写满了一些夸张到极致的话,扯到我不想写出来也不愿回想,你们自行想像
: 于是伤透了我妈的心
: 我高中放学一回家我妈就哭着拿给我看,我才发现我真的不了解我弟
: 我去敲我弟的房门,也没有全摊牌跟他说
: 只是问他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事,不是正常人会做出来的事?
: 问他到底母子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能写出这样的话
: 我妈全心为家庭付出拉拔他长大值得他做这样的事吗?
我不知道你弟在小册子里写了什么,但我觉得不能单纯从表面内容直接解释你弟的
行为。
人有许多面,在不同的情境与脉络下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你不先了解他为什么
写下这样的内容,而直接对他的内容下审判?
就像在最近的讨论中也有人呼吁不要太早为郑捷的行为下结论,而应该花时间了解
背后的原因。
: 然后我姐跟我妈还有我弟就三个哭成一团
: 反倒是我很冷静叫他自己一个人静下来想清楚自己再做什么
: 后来我妈就变得比较有耐心,至少有多一些对话,熬过青春期后就好多了
: 北捷杀人案出现时我看到他的眼神就觉得很熟悉
: 马上就想起我弟国中时眼神跟他如出一辙,就是那种没有灵魂的眼神
: 后来新闻有写出他父母平常跟他没什么互动
: 他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打电动之类的
: 我就知道他跟我弟同样是属于不讲话那类型的
: 这种平时你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一波爆发的时候就会很恐怖
: 新闻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因为想起我弟
: 突然担心他以前的反社会人格还在不在
最后呼吁一下不要太滥用反社会人格这个词,反社会人格有其诊断标准,
不是你看起来像就可以下判断的,那只会成为标签,无助于了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