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苹果日报
2.内文:
作者:杨如泰(临床心理师)
在台北捷运发生此起喋血事件,每 个搭过捷运的台北人都无法幸免于 该事件的冲击,每个人都是创伤压 力症候群的潜在受害者,从龙山寺 搭往江子翠的两分钟,该时间所发 生的攻击行为属于威胁生命安危的 事件,便是所谓的创伤事件,它会 对人们的心理适应出现危害。
2011年在挪威接连发生数起恐怖攻 击事件,凶嫌先是在奥斯陆政府大 楼发生爆炸,两个小时后,凶嫌对 参加夏令营的青年们大开杀戒,短 短不到三小时时间造成92人死亡, 超过百人受伤。这起事件不仅对挪 威当地人严重冲击,也对世界所有 的人们都造成不安。当时众媒体报 导重点都聚焦在屠杀发生的原因与 被害者的受害牺牲画面,后续却缺 少对于幸存者的追踪关怀报导。
从心理适应的观点来看,直接身处 创伤事件现场的受害者相当可能出 现后续心理社会适应困难,包含: 反复出现的攻击/血腥画面、焦虑 不安、感觉麻木、恐惧害怕、避免 搭乘捷运…等等。而暴露于新闻报 导资讯的台北人、台湾观众都是潜 在的创伤后压力疾患患者,宜注意 是否有前述情形的发生。心理学家 针对重大天灾、危急生命安危的创 伤事件提出心理急救手册,在台的 心理师们融合贯通该指导指南,提 出“安、静、能、系、望”的五字 口诀,“安”指称身心安全的环 境,“静”是心情能够平静稳定, “能”是自我效能、感受到安全与
控制感,“系”则是连结原有生活 的社交资源,即是与家人、好友等 重要他人的互相支持安慰,“望” 便是对于未来感到希望。
发生喋血事件后大家都想知道发生 什么事,新闻媒体提供的资讯能帮 助观众读者增加控制感 (“能”)、避免不安 (“静”),然而持续暴露于该事 件的血腥伤害则让人们的基本安全 假设受到威胁,故其实减少社会大 众暴露血腥事件实属当下台湾新闻 媒体应该达到的责任。因此希望媒 体在报导该事件时也报导幸存者们 后续的适应与改变,透过此种平衡 报导让大家能对于未来还能抱持着 希望感(“望”)。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522/402121
4.备注:新闻别再危言耸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