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其实,我们对于凌迟的印象,有满大部分是受到小说的影响。
西方著名汉学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有一本关于凌迟的专著:
《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
开头就提到王维勤的凌迟过程。王维勤是清末的小官,因杀害一家十二口
性命而被判处凌迟。他写道:
刽子手先从犯人的胸部将肉一片片割下来,接着是他的二头肌、大腿肉
。在进一步行刑之前,刽子手快速刺穿犯人心脏,致其死亡,然后开始
系统地剜割四肢,先是手腕和脚踝,其次是手肘和膝盖,后是肩膀和臀
部,最后则一刀割下头颅。老练的刽子手可以三十六刀完成这个过程,
尽量避免犯人尸体过于零散。
所以,凌迟的犯人在更残酷的割裂身体前就已经死去,而且是由刽子手有意识
的提前处决,并非整个凌迟过程都要活着,刀数也远远不及一千。
事实上,凌迟的过程跟斩首一样可能都是很快速的,清末的英国领事梅多士
(Thomas Meadows)也有观看凌迟处决的记录,他说:
刽子手先从他的臀部下刀,切掉他半边的臀部。......左侧乳房被割掉
,还有大腿上下的肉也被割掉,......从割第一刀开始到尸体从十字架
上卸下来然后砍去头,整个过程用了四到五分钟。
人们常说凌迟就是要杀千刀,要让犯人尽可能地延长痛苦的时间,但在官方
执行凌迟的纪录中,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情况,更没有像莫言《檀香刑》描写
的那般花样百出。真实的历史往往没有那般戏剧性,在小说与夸大描写凌迟
的文章背后,透过学者的研究,不管相不相信,我们见到了凌迟的不同面向。
最后要补充一点的是,古代酷刑,如五马分尸的车裂、肢解的磔或做成肉酱
的醢,正统的做法是先处死后才肢解尸体,小说中常见的活活五马分尸基本
上跟凌迟一样也带有极高的戏剧成分,易让人误会。先处死犯人后肢解尸体
的做法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死刑模式,学者多有论及,就不多说了。只是想补
充一点不一样的凌迟观点,让大家伤眼,还请见谅,谢谢!